一口气

来源 :中老年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sl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别误会,这一口气不是去与人争来的那一口气,而是指自己天生又自然的一口气。再多的财富,没有了一口气,也就没有任何价值。对于我来说,拥有一口气比拥有权力,拥有汽车、别墅还重要。天地之间,我为能自在地呼吸一口气而欢呼,我为自己的一口气而庆幸不已,我会珍爱并珍惜自己的一口气。有人拿一口气去换成千上万的财富,到头来,有了财富却换来了短命,换走了一口气。一口气是我最大的财富,也是我毕生所求。我自己知道,我这天生又自然的一口气是金不换。
  对于我来说,我有一口气,就等于拥有了一切。我有一口气,高于我所拥有的任何财富,有一口气,就能使我身心满足。所以,我珍惜自己和他人的一口气。没有了一口气,一切与我何用?(胡月)
其他文献
很多人只要一有点不舒服就会寻求药物的帮助,但近来的很多研究都发现,适当的饮食和运动才是对付疾病的最好办法。科学家就7种常见疾病,提出了不用药物就能治好疾病的方法。他们认为,对于治疗这些疾病,非药理学方法可能和药物治疗同样有效。这7种疾病如下:  关节炎 方法之一就是减肥,以便减轻关节的疼痛。如果在减肥的同时,再积极锻炼,就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还可以增加身体的灵活性。对于已经很瘦,或者不能减肥的
期刊
加泰罗尼亚省的健身俱乐部里有140多名会员的年龄都超过了75岁。迪尔健身俱乐部经理罗伯特·埃赖斯介绍说,上了年纪并不意味着不能进行任何运动了,我们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让普通人的运动更适合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因此,迪尔健身中心卸去了健身器械上的重物,使用操作更加简单的设备,或者让老年人参加音乐舒缓的舞蹈课等,用多种方式鼓励老年人做运动。  一些健身中心还推出了太极拳、老年人健美操和老年瑜伽等健身运动,这些
期刊
明朝洪武年间,适逢全国灾荒,百姓生活很艰苦,而一些达官贵人却仍然花天酒地。朱元璋决定自上而下整治一番挥霍浪费的吃喝风,只是一时又难于找到合适的时机,他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  皇后生日那天,满朝文武官员都来祝贺,宫廷里摆了十多桌酒席。朱元璋吩咐宫女们上菜。首先端上来的是一碗萝卜,朱元璋说道:“萝卜、萝卜,胜过药补。民间有句俗话说‘萝卜进了城,药铺关了门’。愿众爱卿吃了这碗菜后,百姓都说‘官
期刊
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的《随园食单》历来被奉为经典,当然不仅仅是因为袁枚的名气,或是因为袁枚的食单颇为全面而周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袁枚的食单是非常讲究品位的,这才是《随园食单》所以著名的原因。  先看其“作料须知”一节——  厨者之作料,如妇人之衣服首饰也。虽有天姿,虽善涂抹,而敝衣蓝缕,西子亦难以为容。善烹调者,酱用优酱,先尝甘否;油用香油,须审生熟;酒用酒酿,应去糟粕;醋用米醋,须求清冽。且酱有
期刊
晋朝的张翰,官做到大司马东曹掾,级别不低了。一年秋天,他下班回家的路上,看见秋风吹动落叶,盘旋起舞,不禁心生感慨:老家浙江那边的菰菜、莼羹、鲈鱼脍正是最鲜最美时分。想起来,口水直流。越想心中越痒,回到府上自言自语地说:人生在世为了什么呢?还不是图个快快乐乐?世俗的名利怎么能够成为我的羁绊呢?第二天上朝,给天子递了一份辞职申请,回家去了。  为了“口福”,辞掉大官儿,历史上这样的人没几个。尽管张翰如
期刊
一位文化长者,曾写过一首《一个样》的小诗,其中有几句令我至今难忘:“活到50岁/好看的难看的一个样//活到60岁/有权的无权的一个样//活到80岁/钱多的钱少的一个样……”诗意中,年龄支撑着阅历,阅历支撑着思想,思想又支撑着深刻的感悟,可谓是言简意赅、简单明了、启人心智、发人深省。“过来人”的体会肯定会更深刻。  人与人其实原本都是一个样:肉身凡胎,都是沾着脐血来到人世间。到后来,却成就了千差万别
期刊
著名漫画家、美术史家、作家黄苗子正在向百岁走近。熟悉他的人都说,在他的身上,找不到半点“老相”。是的,黄老虽已97岁高龄,但身体健康,精神矍铄,依然爱说笑话。  可以说,乐观幽默是黄老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他的散文名篇《遗嘱》就是一篇令人捧腹的奇文。文中这样写道:“约好一天,会做挽联的带副挽联(画一幅漫画也好),不会做挽联的带个花圈,写句纪念的话,趁我们都能亲眼看到的时候,大家拿出来欣赏一番。”他还
期刊
100岁的陈王氏,家住在河北省石家庄市。  其原籍为河南省虞城县,后跟着儿子辗转湖北、河南及河北文安等地,1980年起定居在石家庄。  老人爱做针线活,喜欢手工做的老式服装,每次孩子们给她买了新衣服,她总要拆掉,然后自己动手重新缝好。老人性格开朗,说话声音大,爱聊天,总喜欢和人聊过去的苦难经历。  “一辈子未停过药”,这是家人对老人健康状况的描述。以前因胃病、腿疼常年服药。在文安时精神又出了问题,
期刊
游治修老人从小就跟哥哥学手艺——做馄饨。每天走街串巷地叫卖。由于他和气待人,馄饨做得皮薄馅多,汤香而不腻,生意十分红火,名声越来越大。后来他干脆自己开了家取名品香馆的馄饨店。说起品香馆的馄饨,现在常山县上了年纪的人没有不知道的。20世纪80年代初,品香馆还登过《人民日报》,游治修也就成了远近闻名的“馄饨王”。  老人膝下有3个儿子,最小的儿子也已年过花甲,已是四世同堂。按理老人操劳了一辈子,该享清
期刊
徐占元,男,1999年110岁。  老人生于四川岳池县农村一个贫苦人家,8岁时,父母双亡,留下他和姐姐相依为命。靠担煤、背柴、抬滑竿为生,吃不饱,穿不暖,年过花甲,仍讨不上老婆。1949年底,南充解放,他被市搬运公司吸收为工人,有了正式的工作。不久,又与40岁的唐素华结了婚,喜得两个千金,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精神愉快、身强力壮的他,竟一口气干到88岁才退休。  徐老每天上、下午要各睡1小时,晚上9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