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学生充分就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yang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教育已占普通高等教育的半数,高职毕业生充分就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高职学生充分就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关系,高职学生就业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高职学生充分就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高职学生 充分就业 和谐社会
  作者简介:孙国龙,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7-209-01
  
  一、高职学生充分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社会主义系统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最大优化状态的社会。当前,高职院校在校生、毕业生的人数均占整个普通院校的很大比例。广大高职学生就业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促进社会经济和谐的重要路径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有利于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同时,也有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职业教育通过不同层次的培训,能使农民逐渐向城市迁徙,既提高了农民收入,又实现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有利于农业实现规模经营,从而提高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职业技术教育是促进政治和谐的主要推动力
  积极稳妥促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于缩小底层社会群体的比重,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不断促进社会公平,也有助于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和再就业。职业教育通过对有意愿的、所有的城乡劳动者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激发受培训者兴趣,发挥各自的爱好和特长,在此基础上实现充分就业。从而,把我国巨大存有的人口压力劣势转变为人力资源的优势。
  (三)职业技术教育是实现文化和谐的有效因素,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有利于提高公民的职业道德水平,也有助于完善国民教育体系,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职业教育的优势和中心在于始终以就业为主体,兼顾职业意识、职业操守以及就业观、创业观的培养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适应自然和社会的能力、使学生与它们和谐相处,把学生培养成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
  二、高职学生的就业现状
  (一)学校培养及就业管理上存在的误区
  首先,专业设置不合理。很多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缺乏前瞻性,没有经过科学论证,盲目地开设所谓的“热门专业”,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加剧。其次,实践技能培养不够,技术型教师缺乏、课程安排有缺陷、课上教学过程脱离实际等不足,使得高职学生仅仅获得了毕业证,却并没有掌握相应的实用技能,养成与实践接轨的职业能力。再次,高职学校学生就业指导不力,缺少相应的就业培训课程,与政府劳动人事部门和用人单位也并未建立相应信息共享机制,没有在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上做充分的准备。
  (二)政府就业管理、社会用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从政府的指导就业的视角来看,首先劳动就业准入制度相对不完善。其次政府劳动人事部门在高职人才供需信息整理和发布上不及时,在行业及区域流动上疏于调控和引导。再次是在鼓励高职学生自主创业、就业前的培训、短期失业救济方面的政策还有待完善。第二,用工单位对高职教育存有偏见。还有许多用人单位过多地强调实际工作经历的用人标准,将缺乏实际工作经历的高职毕业生人为地挡在门外。
  (三)高职毕业生择业、就业中自身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正确的就业观,没有按照“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指导思想择业。许多高职学生不愿去中小城市和农村、不愿去生产服务一线的车间、不愿承担比较艰苦的工作。第二,择业、创业中存在畏难、依赖心理。有的高职学生面试碰壁二三次后,就心灰意冷,甚至对未来就业也丧失信心;有的在择业中则完全依靠学校、父母、亲朋推荐,甚至在面试中还要父母陪同。
  三、采取积极措施,实现高职学生充分就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以就业为导向,调整教学计划,增强高职毕业生的可就业性高职教育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把握优势人才和就业方向两个方面
  及时改变观念,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学校应当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审时度势,科学的整合和安排课程,适当、逐步调节授课方案,增加技能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保证学生学有所成,掌握一技之长。授课要以提高能力为主线,以动手实践为主要方式,并在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培养上狠下功夫。这样,才能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学校要及时准确的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合理定位,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
  同时,学校要指导学生正确、合理的评价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适度调整就业的期望值,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学校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增强创业意识。通过创业培训,培养学生新的就业理念,能够顺利的解决自身遇到的就业问题。
  (三)积极的组织开展就业培训与指导工作,为高职学生就业打好心理基础,提高就业能力
  高职教育要加大实践的训练,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帮助学生获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使得学生再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心理承受力,增强应变性。
  (四)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应该引起学院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逐步完善就业体系,建立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搭建信息畅通的就业平台
  加强与人事与社会保障部门、社会中介组织和用人单位的联系、交流与合作,定期把用人单位请进学校与毕业生座谈、交流,开展校企合作,广泛发动全体教师,利用各种社会关系为毕业生联系就业单位。
  总之,高职院校不能只是单纯的重视招生而忽视就业,招生重要,就业更重要,要加工作重心放在就业上,这样才能确保学校声誉,才能实现以就业促招生的良性互动,才能以就业促进学院全面、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高校建立伊始,高校是否真正拥有办学自主权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一方认为高校的行政权力过于膨胀,需要“去行政化”;而另一方则认为在各行各业都存在行政级别的大环境下单独去除高校的“行政级别”在目前是不合适的。本文认为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是必须的,纯化我国高校环境,使学术发展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新发展,高校“去行政化”道路任重道远。  关键词高校 行政化 去行政化  作者简介:王思婷,湖南师范大学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大众传媒被认为是“立法、行政、司法”之外的“第四种权力”,它对于公共政策过程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国家政策议程的设定上.本文主要结合大众传媒自身的特点,从三个方面详细
摘要当前,我国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农村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农民收入难以实现稳步增长,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繁荣进程。本文从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进行描述,然后分析了目前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四个因素。最后提出实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工业化 城镇化  作者简介:李雅静,陕西教育学院政治经济系。  中图分类号:D9
[摘要]当前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基本工具之一,网络也相应成为最大的虚拟图书馆,但里面的信息丰富而杂乱,为了帮助人们能更方便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搜索引擎相应而生。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如何,我们又将如何利用这一工具,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搜索引擎 搜索技巧 网络资源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代课教师转正以后,面临一系列的“角色转换”瓶颈,如代课教师“农民化”现象、专业化发展不足以及职业倦怠现象等问题。因此,应从提高教师思想认识、加强专业化发展、建立激励和
高职院校的职教特点使应用文写作教学应注重专业需求,向专业倾斜,突出专业特色。如何使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内容更紧密地与专业相结合,是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研究的重点和方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我国城铁事业也到了较为长足的进步,由于我国当下城铁车大多采用电力作为能源,这就使得辅助供电系统本身属于城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本文就
围术期机体的炎症反应表现为血浆中自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等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升高,同时抗炎性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0(IL-1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由于各国社会文化背景、教学理念等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异性,很多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完全适应中国文化以及教学过程,他们与中国人之间的交际障碍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