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县耕地现状与思考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ei87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是作物生长繁育的基础。了解目前耕地现状,并就耕地存在的问题着手改进,从专业的角度、科学的方法进行规划,用于改善和提高耕地质量,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 耕地 安阳县 地力等级 思考
  [中图分类号] F3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7-0012-01
  安阳县地处豫北,环绕安阳市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5°35′~36°21′,东经113°35′~114°45′,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西部为太行山余脉,层峦逶迤,沟壑纵横;稍东,缘山两岭分居南北,连绵起伏,延伸至中部;再东与华北平原相接,广袤无垠,一马平川,东西长73.95公里,南北宽44公里,县域面积1134平方公里。农业生产主要种植制度为一年两熟制,轮作方式以小麦—玉米轮作为主。土壤类型主要有潮土、褐土、风砂土3个土类,7个亚类,17个土属,44个土种。
  1 耕地现状
  1.1 养分状况
  安阳县从2004年开始,土壤养分变化呈缓慢上升趋势。主要原因为2002年以前秸秆焚烧较为厉害,秸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2004年开始秸秆大面积还田以及西部山区农户部分堆沤还田,土壤养分开始缓慢上升。2011年-2015年全县土壤监测点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安阳县土壤养分处于中等水平(见表1)。
  1.2 耕地地力等级分布
  根据2011年安阳县耕地地力评价数据看,目前安阳县耕地面积69884.5公顷,其中:一等地面积为26521.07公顷,占全县基本农田总面积的35.95%;二等地面积为24841.37公顷,占全县基本农田总面积的33.67%;三等地面积为18800.75公顷,占全县基本农田总面积的25.48%;四等级地面积为2486.3公顷,占全县基本农田总面积的3.37%;五等地面积为1125.85公顷,占全县基本农田总面积的1.53%。
  1.3 耕地地力空间分布
  太行山东麓余脉与华北大平原的衔接地带,处于由山区向平原过渡的地形部位,地形比较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山、丘、平、洼具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比降较大,东部坡度较缓。农业生产条件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决定耕地地力的主导因素除了土壤自身的属性(主要是质地构型、质地)外,坡度、障碍层位置不同,灌溉保证率不等,都对耕地地力有着较大的影响。从空间分布上看,一、二等地主要分布在安阳县中东平原地区;三等地主要分布在山前洪积扇区域区域;四、五等地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坡地。总体来看是,平原高于山前洪积扇区,洪积扇区好于低山丘陵区。
  2 存在问题
  2.1 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大幅上升,土壤养分消耗过多。同时能够实现深翻的耕地较少,致使耕地土壤犁底层上移,耕作层变浅,土壤容重增加,降低了土壤保水保肥的性能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2 耕地广泛存在重耕轻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青壮年农民大量投入到城市建设的主战场中,在家务农的多是留守儿童、老人,他们不足以积造大量的农家肥料进行养地,每到收种季节回家,大量的农民工返乡,以最快的速度收种,结束后返回工地,长此以往造成了重耕轻养。
  2.3 耕地占补平衡重数量轻质量。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耕地占用现象无法避免,尽管各地尽最大努力做到占补平衡,但各类建设用地大量占用,各级政府开始寻找新耕地的开辟,而新开垦的耕地却基本上是中低产农田。实际情况显示,耕地占补平衡在耕地面积数量上达到要求,在耕地质量上达不到要求,开垦的耕地大多在山区、丘陵,新开耕地没有形成耕作层或耕作层很薄,土壤肥力低,漏水漏肥严重,再加之绝大部分新增耕地没有进行地力培肥,致使新开耕地质量明显不如被占耕地,支柱被荒弃。
  2.4 农用成本投入大,部分沟渠设施老化。机械化程度的发展,柴油价格上涨,农田土壤普遍性耕层变浅,土壤板结,耕地、土壤基础地力下降,土壤养分含量不均衡,农药、肥料、地膜覆盖物以及“三废”等投入不当污染耕地,加剧了耕地生态环境恶化等。
  3 思考
  针对目前问题,应不断加大对耕地质量建设的投资力度,尽快提高耕地对粮食生产的保障能力。
  3.1 开展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用3-5年的时间对全县耕地质量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和评价,为耕地质量保护提供基础性数据支撑,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3.2 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工程。用5-10年时间,组织对全县粮食主产区及重点地区的耕地质量建设,根据全县不同区域的耕地地力水平在各个时期的目标,大力实施沃土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和退化耕地修复工程。
  3.3 实施严格的耕地质量监测和管理制度。加强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建立耕地质量预警预报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强耕地质量监测点建设,密切掌握全县基本农田耕地质量状况。建立区域性耕地质量数据库,包括辖区土壤类型、土壤养分状况及环境质量指标等监测资料,实现数据的自动处理和高速传递,建立相关数据处理初级平台。努力实现耕地质量及其环境自动监控管理,为全县耕地质量预警预报服务。
  3.4 大力示范推广提高耕地质量的关键技术。为了提高肥料使用效率,提高土壤肥力,减少肥料对环境的污染,应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技术和秸秆还田腐熟技术等提高耕地质量的关键技术。
  3.4.1加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
  扩大个性化作物施肥指导,提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面,提高肥料利用率和肥料投入产出比,减少肥料面源污染,保护耕地质量环境;引导肥料企业研发生产作物专用配方肥和区域配方肥,适合我县各镇作物生长需肥特性和区域土壤肥力特点,有利于平衡施肥和耕地产出。
  3.4.2增加商品有机肥投入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门,是影响耕地地力的重要指标,为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能提供作物所需的氮、磷、钾、硫、钙、镁和微量元素等多种养分;它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其腐殖质具有生理活性,促进作物生长发育;还具有络合作用,有助降解土壤污染。通过增加商品有机肥投入,达到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和改良土壤的目的。
其他文献
金融创新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创新严重滞后,制约了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金融业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化产权结构,塑
西部大开发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行为,还应包括文化建设的内容.为复兴西部地区文化提供了建设性的思考:要处理好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坚持、加强主流文化;加强文化产业的建
计算机犯罪证据的提取与分析是侦办计算机犯罪案件的重点和难点.由于计算机证据本身的特点,取证过程及证据分析与传统物证差别较大,因此需要对计算机证据的提取与分析技术进
针对当前武汉市传统产业改造中存在的 " 四大障碍”问题 , 借助知识经济兴起、传播、启迪、导入的效应 , 探讨了武汉推进传统产业高新化的问题
介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论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油菜产业化的关联,即以油菜产业化推动湖北农业可持续发展;指出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