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金属催化的两组分双环化反应在构建吡喃并吡咯和呋喃并吡啶骨架中的应用

来源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guohu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O-杂环化合物具有抗菌、消炎、镇痛等多样的活性,是一类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在无金属条件下,通过双环化反应可以构建五元并五元、五元并六元、六元并六元等N,O-杂环骨架,极大地补充了N,O-杂环化合物库.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无金属条件下两组分双环化反应在构建吡喃并吡咯和呋喃并吡啶骨架中的应用,为找寻新的N,O-杂环骨架合成方法指明了方向.
其他文献
以佛山市2005,2010和2015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2005―2015年佛山市各土地利用景观类型的分布格局、空间演变和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结合自然和社会2大影响因素,基于MCE-CA-Markov模型,利用IDRISI软件实现了对佛山市未来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模拟和预测.在此基础上,结合城市未来的发展变化情况提出了相应的管控建议.
当前,乡村农业产业用地规划主要依据发展定位和理论优化产业用地布局,对于田园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多有忽略,造成田园资源和用地布局之间缺乏相应的联系.以益阳市碧云峰村为例,引入田园资源禀赋理念与农业产业用地规划相结合,分析两者要素之间的对应关系,针对农业产业用地现状问题,并以“打造三产融合的产业新村”为目标,提出从政策引导、结构控制和分区塑造3个层面营造乡村农业产业用地空间,进而得出完善产业用地政策,拓展农业产业用地空间;调整用地结构布局,构建多元复合用地空间;打造多元融合模式,形成特色产业用地分区的规划策略,并
文中基于智慧港口运营管理、设备作业、信息系统三位一体的建设要求,结合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作业流程,提出了一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数字孪生系统,给出了系统整体架构、各模块功能及系统智慧决策.该数字孪生系统能够实时反映真实码头的运营情况、各设备位置及作业状态、业务和生产数据等,并投放到指定屏幕上,便于工作人员远程操控,为管理者提供了智慧决策支持.研究表明,数字孪生系统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中的应用提高了码头可视化程度,并能为管理者迅速提供合理的智慧决策,提高了码头作业效率.
为揭示促生菌对Cd胁迫下蒌蒿根系生长发育的调控机理,采用盆栽试验,利用具促生功能的Bacillus sp.T3,Pantoea agglomerans J2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Y5的混合菌剂进行接种试验,研究Cd胁迫下促生菌对蒌蒿根系形态、各营养元素、渗透调节物质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促生菌可改善蒌蒿的根系形态,与单一Cd胁迫相比,蒌蒿根系的根长、根表面积和鲜重分别增加了26.9%,84.7%和18.2%;促生菌促进了蒌蒿根系对土壤中P,K和Fe的吸收,在促生菌的作
针对生成对抗网络(GAN)在人脸修复任务中存在的修复效果不佳、细节体现不足、修复边缘生硬等问题,提出一种跳跃连接式生成对抗网络.首先,在双判别器模型基础上,通过在生成器中引入跳跃连接来获取更多层间特征来提升图像修复效果;其次,采用步长卷积进行采样来减少采样造成的信息损失;最后,在CelebA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并用峰值信噪比和结构相似性对结果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峰值信噪比和结构相似性值分别为32.1587和0.9662,相较原模型分别提高了14.67%和4.35%;该算法明显提高了图像修复质量和训练
客运索道的关键设备主要由运载索、抱索器、支架设备、减速器等组成.在日常的维护保养工作中,容易忽视一些潜在的变化和磨损现象,如不及时进行整改完善,容易造成一些事故隐患.文中以某单线循环脱挂式索道为例,结合实际客运索道运行维护管理管理实践,详细阐述关键设备的重点维护内容与必要性,通过不断加强全过程维护管理,有效提高客运索道设备本质安全性,为客运索道始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提供保障.
以3组不同的茯砖茶和糯米配比方式,采用甜酒曲和醋酸菌为发酵菌种,通过优化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时间,研制出茶原醋并运用单因素实验调配出最佳的茶醋饮料.实验结果表明:在茶原醋8 mL、白砂糖10 g、柠檬酸80 mg、红茶香精600μL和茶汁25 mL条件下,所调茶醋饮料的综合感官评分为92.87分.
单分散微球具有单分散性、比表面积大、可功能化等优点,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功能材料.分散聚合制备的单分散微球在同一体系下得到的尺寸有限,且第二单体的引入会导致粒径分布变宽.为了进一步增大粒径尺寸,以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为种子,采用两步溶胀法成功制备出大尺寸、可调控的多孔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表征,研究了实验条件对其单分散性的影响,同时探究了其溶胀机理.
在能源危机、气候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有机朗肯循环(ORC)作为一种低温余热资源利用的有效途径,得到广泛的研究及工业应用.混合工质作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在能否提高ORC循环性能等问题上观点截然相悖.本文从工作原理、循环性能评价、工质筛选和工艺优化等方面对混合工质ORC展开分析及研究,以探究争议的核心及解决途径.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工质ORC的争议主要源于缺乏统一的优化及评价基准,普遍采用的以尽可能大的相变温度滑移为约束条件,有可能降低混合工质性能;混合工质的组分调控特性表现出巨大潜力,结合组分调控的工艺设计、相
为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对全世界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就要求我国电源结构由可控连续出力的煤电装机占主导,向强不确定性、弱可控出力的新能源发电装机占主导转变.2020年,我国煤电装机容量降至50%以下,但其发电量占比仍然超过60%.未来一段时间内,煤电机组作为我国电力安全稳定生产“压舱石”,其基础保障电源和深度调峰电源的地位难以动摇.因此,实现煤炭资源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是切实可行的有效举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