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换皮术

来源 :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cheal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泡泡男孩
  2015年夏天,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儿童医院接收了一名“泡泡男孩”。他发着高烧,患有败血症,全身多处长满水疱。原来这名儿童患上了交界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疾病,会导致患者皮肤长出水疱和血疱,引起感染和败血症甚至是皮肤癌,至今没有特效疗法。目前发现这种疾病有三种类型,男孩所患的交界型是最为严重的一种,致病原因是LAMB3基因的突变。患有交界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患儿出生后会使皮肤大面积长水疱、皮肤糜烂,治疗困难,通常在2岁内便会失去他们年轻的生命。
  这个男孩还算幸运。婴儿时期,他就开始长水疱、血疱,皮肤发红,渐渐地,水疱开始在全身蔓延,常常被病痛折磨得面部扭曲。当时他被诊断出患上了交界型表皮松解,开始接受治疗,也开始了与病魔抗争的岁月。虽然病情没有明显好转,但就在这不停与病痛斗争的过程中,他打破了活不过2岁的魔咒,步入了7岁。
  然而就在这一年,情况急转直下,疾病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男孩60%的皮肤被占领。情况不容乐观,他被送进了鲁尔大学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医生给他注射了大量的抗生素、镇痛剂,用碘酒给他擦拭身体,在患处涂满药膏,没有任何作用,情况还在恶化。从他父亲那儿移植皮肤,出现了排斥,同样没有任何效果。在重症病房待了五周后,男孩快要死了。
  就在这时,医生提出了从前从未实践过的一种方式——基因治疗。虽然效果未知,但在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他们决定放手一搏。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挽救小男孩的最后手段了。医生从小男孩身上取下4平方厘米的患病皮肤送往意大利摩德纳实验室。在那里,科学家们借助一种病毒将正常有效的LAMB3基因注入该皮肤的所有细胞中,包括其中的干细胞。具体过程是用带有正常LAMB3基因的病毒感染患病皮肤的细胞,然后培养这些已注入正常基因的皮肤,让它们增殖,新的皮肤共有9平方英尺,约0.9平方米。一个成年人的皮肤大约有2平方米,但对于一个7岁儿童来说,0.9平方米已经绰绰有余。
  10月份,培养出来的皮肤被送回德国,医生们小心翼翼地将这些新皮移植到小男孩的四肢。11月份,意大利实验室再次送来新皮,这回医生们将其移植到他的前胸和后背处。2016年1月份,小男孩全身的皮肤已是全新的。入院7个半月,小男孩健康地走出了医院的大门。他成为了世界上首个大面积转基因干细胞接受者。几个星期后,小男孩重返校园,他像其他正常的孩子一样正常上课、玩耍,至今他的新皮肤上没有长水疱。
  一般人皮肤中包含普通的细胞和干细胞。普通细胞的分裂增殖次数是有限的,有限增殖的细胞到达分裂极限,无法继续增殖。只有干细胞具有再生组织器官的潜力,所以小男孩的新皮肤中由它们分裂分化而来的新细胞都有健康的LAMB3基因,这就保证了能够为新皮肤不断地提供正常的细胞。可以说,未来小男孩的皮肤能否继续保持健康,要完全依赖于这些健康的干细胞。
  基因疗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前人们对于基因治疗一直抱有莫名的恐惧和不信任,此次它通过矫正缺陷细胞,并依赖干细胞的功能安全有效地治疗了一种不治之症,也初步证明了转基因的干细胞也是能够再生整个组织的。当然,小男孩所有的细胞并不都是健康的,因为他的体内,比如他的肺、心脏等其他地方的细胞仍带有他本身的致病基因,只有移植的新皮肤是完全健康的。现在的小男孩是一个神奇的、独特的存在,可以说他是一个带有正常基因与缺陷基因的复合体。
  思考未来
  一次成功是否能够说明基因治疗的未来无限光明呢?其实不然。虽然这次基因疗法的成功是惊人的,但也不能过于夸大。参与这次拯救大行动的科学家们认为,他们对小男孩的皮肤的重塑是以外界的力量强行介入小男孩的自然生长过程的,其长期后果是无法预见的,所以不提倡将这种疗法运用于没有生命危险的人。
  在今后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会持续关注小男孩的状况,确认转基因干细胞是否真的足够顽强,它们是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失去效用,是否还需要实验室不断地提供新皮肤。并且,他们还要确认这些修正过后的皮肤会不会使小男孩更容易患上癌症。毫无疑问,他们是使用正确有效的方式向细胞注入了正确的LAMB3基因,但是在每个细胞基因中加入该基因的位置却是随机的。这种方式是存在风险的,目前虽然还没有出现任何的副作用,但科学家们担心这可能会增加癌变风险。因此,这种基因疗法是否能够作为未来的醫疗手段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当然,在这次案例中,收益是明显的。毕竟如果当时没有采用基因疗法,小男孩已经失去了他的生命,这种基因疗法虽然存在隐患,但它延长了男孩的生命。
其他文献
地球就像是巨型的核反应堆,通过分解放射性元素来释放热量。人类为了驾驭这股热量,就提出了地热发电技术。即,利用液压或爆破碎裂法将水注入到高温岩层中,产生水蒸气,然后将水蒸气抽出地面推动涡轮机转动,从而发电。  按照能量守恒定律,地热电站发出的电能源于地下岩层的热能,岩层温度越高,可供提取的能量也就越多。于是,科学家不禁想到,火山岩浆是地下岩层中温度最高的物质,我们是否应当想办法对其加以利用呢?  北
期刊
如果你看过2016年美国华特迪士尼影业出品的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那么你大概对那只十分抢镜的树懒印象深刻。它是机动车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虽然名叫闪电,但说话要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地往外蹦,听个笑话也要反应五分钟,任凭来办事的主角、兔子朱迪急得跳脚,闪电还沉浸在之前听到的笑话之中,十分有趣。此片一出,闪电迅速蹿红,风头一时无两。  现实中的树懒虽不会说话,但也一样以慢和懒著称,能不动就坚决不动。曾经,法
期刊
鸟儿会纵火  澳大利亚树林里着火了,树林里喷射着红色的火焰,冒着滚滚浓烟。咦?有几只鸟儿在树林边盘旋,时而低飞,叼起冒着火星的树枝,时而高飞,飞到火势没有蔓延到的地方,将树枝丢下,过了一会儿,又一处起火了。这些鸟儿在做什么?  如果你遇到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他会告诉你,这是鸟儿在纵火。  鸟儿也会纵火?听起来很稀奇,但对澳大利亚的居民来说早已见怪不怪了。澳大利亚野外常常发生火灾,除了人为或闪电引起
期刊
在古罗马时期,有人问思想家圣·奥古斯丁时间是什么,他回答说:“你不问我,我本来很清楚地知道它是什么,你问我,我倒觉得茫然了。”  空间也是这样。  空间是什么?这听起来像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是如果你认真地审视这个问题,会发现你很难找到一个清晰的答案。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地探讨一下。  空间,它是什么?  一种观点认为,空间就是空虚,一个空着的地方,是宇宙中各种事情发生的舞台,不需要任何物质就可以存在
期刊
物理学上充满了悖论(有时称佯谬),这些悖论总是与我们对大自然本质的理解,什么时空啊、因果关系啊等等联系在一起,构成了独具魅力的一道风景线。  悖论历来还是物理学革命的发祥地。譬如说,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就源于19世纪末的以太悖论。按照经典力学,以太充满空间,无处不在,所有物体都相对以太运动,以太自己则绝对静止。地球相对以太运动,却没有因以太的阻力而变慢,这说明以太非常稀薄,非常“柔韧”;与此同时,
期刊
在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于1969年7月21日首次登上月球近半个世纪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017年宣布美国宇航员将重返月球,而且还将进行长期的探索和开发。这次并不是简单地重新登陆月球、插上国旗和留下脚印,美国打算在月球表面建设一个用于未来探索火星的基地,有可能在未来用这个基地来探索其他星球。  然而,在总投资1040亿美元的美国宇航局2019年的再次登月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现实问题呢? 
期刊
类似于美剧《权力的游戏》中的宫廷阴谋一样,蜂群中也会上演类似的情节。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某些蜂族的蜂后如果产下了不正常的雄性后代,一些工蜂将会群起而攻之,杀掉它们的女王。蜂后的位置会被蜂后的一个女儿取代,只要它能产下正常的雄性后代。  为什么工蜂会根据蜂后产下的雄蜂是否正常,来拥戴或推翻它们的女王呢?要了解這一点,我们需要了解一下雄蜂和雌蜂之间的区别。  灾难性的二倍体雄蜂  一个蜂群通常有一个蜂后
期刊
神经元的奥秘  在电影《黑衣人》中,威尔·斯密斯处理完外星人出没的现场后会掏出一个电子笔形状的闪光器,让人围观,然后强光一闪,围观者的短时记忆就会被删除,不再记得遭遇外星人的经历。  奇异的闪光器只是科幻电影中的一种道具,那么在现实中,真的存在用光来控制大脑的技术么?  生物学的研究认为,人类的大脑就像由许许多多个电子元件构成的复杂电路,每一个神经细胞都像是一个电子元件,所以又被称为“神经元”。 
期刊
自远古时期以来,人类便有动物崇拜,各部落的图腾或是动物神有狼、鹰、牛、羊、马甚至是猫。今天要详细介绍并追溯其进化史的这种动物也是上古神兽之一,至今人类发现的它的祖先的化石大约有1亿年的历史,它经常在神话故事中被提起,但人们在日常谈论中极少提到它。与它相关的神话人物有中国的伏羲与女蜗,古埃及的瓦特姬,古印度的那伽,以及古希腊的海德拉、拉弥亚、美杜莎,等等。  如果说到这儿你还不能猜出这种动物,那我就
期刊
“生命之树”理论  生命究竟是如何起源的?这可能是生物学中最难以回答的问题了。为了找到答案,生物学家做过许多研究。  19世纪,达尔文最先开始追寻生命的祖先,他提出了“生命之树”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类似的物种都是由同一个原始祖先进化而来,因而属于同一个可以称之为“生命之树”的树状家谱。原始祖先位于家谱的“树基”处并延伸出“主干”,随后进化的新物种位于从“主干”分支出来的“枝杈”处,而“枝杈”又可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