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树的老人 外一章

来源 :散文诗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n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人栽的是柳树。严格说,不是树,而是枝条。
  河滩上已有不少柳树,高大,稀松,风来时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像躲过冬天虐待,对着春天大哭的人。他在空白的地方栽柳,谦恭,精细,如同安放自己的孩子,不是无心而是真意,用锄头挖开枝蔓的泥土,将新生命植入母亲怀抱。
  我连续三天来看栽树。斜阳照着他瘦弱的影子,像一张弓,缓慢举起,缓慢发射,少了年轻的力度和弹性,但没有疲倦,没有停止。
  他每次带来的柳枝不多。初春的柳树还未发芽,他带的枝条却有浅浅绿意,似乎早已准备迁徙。他把带来的柳枝放在靠水的岸上,一棵棵插进挖好的坑里,填土,踩实,驻足观看后,才会满意离开。
  柳枝插入泥土就可以。只有有爱的人,都会如此珍惜和呵护每一条生命,是什么让他对植物也关怀备至?他已经老了,脸上的皱折不比柳树舒展,尤其是笑起来的时候。有那么一刻,我很想成为柳枝的一部分,接受粗糙的手指抚摸,接受他河水清澈透明的爱意,并拥有蓝天白云一般的快乐。
  直到河滩上插满了柳枝,我再也没有见过他。
  如今的河滩上,柳枝早已成为柳林,在六月的阳光里,晃动青春的光泽,偶尔会有小鸟掠过河面的波浪,降落在某一枝柳梢,发出对生活的歌唱,我甚至怀疑,那是老人派出的使者,查看爱心是否浪漫成了森林。
  我從来没有对一个不知姓名的老人如此牵挂。
  有时我想,他若一棵一棵地栽,那该多好,就像河堤一段一段地延伸,这样就能看到所有生命的奇迹,而他,也可以慢慢老去,或者,也能和我一样,站在堤上看柳林,仿佛观赏生命的成长。
  人生总是太短暂,能够留下点什么的又有多少?
  起风了,河面呈现汹涌之势,宣告一个白天又将逝去,而我,竟然想不到,是该留下来,还是赶紧转身。
  夕阳把我的影子拉得很长,越过柳树,也像弯腰的老人。
  雨中陶公庙
  走进大庙那一刻,雨就没有停过,我甚至觉得,这漫天的雨是为我而来,菩萨怎么看我?
  传说中的陶公庙,与某位法师单打独斗好多年,起因是浏阳河边的石墙,几次法师推倒而被陶公修复,于是陶公成了菩萨,法师相忘于江湖,留下众说纷纭真真假假。陶公庙属道还是属佛,至今犹存异议,民间一传十十传百,上一代传下一代,对菩萨的溢美之词又岂能全信?就像浏阳河水此刻的浑黄,你不能因此确定河水一直不够澄澈,更多时候,她是明媚且坦荡的,仿佛款款而来的邻家女孩,带着青春不老的气息。
  事实上,大庙的陶公慈眉善目,确有天下长者风范,真要容不下几点邪恶,河水怎能一次又一次爬上岸来,把庙前地坪当成自家池塘,豢养飘零的落叶和岁月的泪滴。
  屋顶的水从檐角的高处跳下,发出清晰的撞击,如果把雨水集体奔跑当成粉墨登场的合唱,它更像鼓点加入后和谐的演奏。一场雨有什么不好?留住香客,等于留住虔诚,功利的人那么多,让他们停一停,体会神仙的苦和人间还有的真情,总比那些望难止步的人好。譬如戏楼,譬如古樟,等待了几百年,没有怨言,只有历史的光,在茫茫烟雨中透出庄重和神秘。它们比人更有信仰,和质朴。
  一个人静静地流连在大殿门外,如同出家和尚,但他并没有看我。他很少看任何地方,低着头,俨然做错事的孩子沉默无语,我一次次走过去,又走回来,始终不肯把头抬起,仿佛一转头,就会回到尘世,有河水般波澜从心底涌出。我知道,人人都有难说的秘密,包括菩萨。我不可能成仙。
  我唯一觉得,菩萨与我,此时都有点寂寞。
  并不急着离开。雨是最好的理由。假设水再高一点,我会乐意当一叶孤舟,让思想的风帆随风起舞。有太多过往,需要一场雨水洗刷了,就像近处连绵的房舍和远处的家田。孤独不是病。
  陶公不应该孤独。至少有我,有和尚。
  每个人心里都有善良。善良也是值得信赖的菩萨。我们要学会庇护自己。
其他文献
访福州三坊三街  百年榕树,突然降下凉意,褐色根须扎进我胸膛。  人世衣不蔽体。  我站天桥上呵气,跺脚,假装不冷也不悲伤。  打算在此住下,斟十五年前的茶,打十五年前的太极,替故人打理荒废的菜园。  货郎回来了——  贴着巷沿走的一枚枯叶,采云酿酒,摘雪泡茶,等我用完百年,就偎在他身旁,沉入更深的睡眠。  那时我可以长舒口气——  到站了。  天一站,地一站,人间花落,天堂花开。  “利奇马”错
期刊
淮海,枪声忽左忽右。  深一脚,浅一脚,掩盖月光下的罪与恶,战与火。  一座碑,旧址上临风探望战役的伤口。  旧城楼的电报滴滴答答,穿透天空雾霭的窗户,听到号角的战士,畅游烽烟。  旧土里生长的野草,听老人讲青翠的水流,肉身的疼痛在风中翻滚,草药治愈枪弹的疤痕和程庄里的鱼、羊群。  风敲击水流中月光投下的影子。敲击古钟的肌肤、声音,不会绊倒树木的成长。  星辰,没有阻挡黄土的沧桑,一座陷落神殿的头
期刊
在风里  我看到,站在风里的,是一个女人。她的枯黄色头发被风抛起来,又按下去,同时被多种事物摆弄和嬉戏着。她因疾病,被自己囚困在屋里,所以大部分时间,她都在回忆:童年、青年、爱情与孩子,回忆草原、山坡、铁塔和风车……这些奢侈,也是加重她病情的缘由。  我看到,站在风里的,是剧院舞台上的那个“小丑”,他有着涂满五彩的脸蛋和俏皮的装扮。他昨天刚参加过一场朋友的葬礼,却因为伤心和疲惫,不小心摔倒,跌到了
期刊
什么都可以不吃。   不喝酒,不吃肉。  不吃野味,不吃肯德基。   我还知道,一个不锈钢的支架山一样撑在我的命里,所有中年的血小板都瘀滞成作死的斑块,恐惧和眼泪都救不了。  只有一片微量的阿司匹林成为神。  从不选择我们的高低,贵贱,朴素的关心,就像爱人的一个习惯了的微小叮嘱,  在我们的生活中仅有0.1克微不足道的重。  格桑花在风中吟唱或者舞蹈  我竟然相信格桑花的根在白云里,不然为什么她
期刊
人,或我之镜像  高尚与猥琐,自信与卑微。要在墓志铭刻下久远,要在肉欲里耽溺此刻。向来的二元对立与统一。向来如此。  喜欢青春和美丽的事物。喜欢萌发,青葱,热烈,然后绚烂。喜欢少女。  对少女之心的执著,正见高尚与猥琐的语境。老夫聊发少年狂。内在小孩是一个青春期。内在小孩需要青春的力量、女子、景物、热忱给予关心与照拂。  也许可以更深的热情,更彻骨的动人,以后。此刻,青春是一切美好的代名词。  自
期刊
我不曾走入深山,见到活泼跳跃的猛虎。但是我听见过不少关于虎的故事。  在兽类中我最爱虎;在虎的故事中我最爱下面的一个:  深山中有一所古庙,几个和尚在那里过着单调的修行生活。同他们做朋友的,除了有时上山来的少数乡下人外,就是几只猛虎。虎不惊扰僧人,却替他们守护庙宇。作为报酬,和尚把一些可吃的东西放在庙门前。每天傍晚,夕阳染红小半个天空,虎们成群地走到庙门口,吃了东西,跳跃而去。庙门大开,僧人安然在
期刊
我的记忆力正在衰退。渐渐喜欢和家人说起过去,用充满仪式感的眼神,再加上永远不变的口气和开场白——我小的时候……讲着讲着,会突然卡顿,那些曾经鲜活的声音和表情,那曾滋养我精神世界的源头,摸不准了,都被记忆跌落在时间的缝隙里。  一  曾经,在一家私企做内勤。办公室里有三部电话,两部外线,一部内线,每天电话铃声不断。那时,我是有名的记忆力好,同事给我起了一个外号叫:“活电脑”。客户的手机号和座机号,烂
期刊
我在暗绿的黑板上写了一个字“兽”,加上注音“shòu”,转身面向全班的小学生,开始教这个字,费尽心血,他们仍然不懂,只是一直瞪着我,我苦恼极了,背后的黑板是暗绿色的丛林,白白的粉笔字“兽”蹲伏在黑板上,向我咆哮,我拿起板擦,欲将它擦掉,它却奔入丛林里,我追进去,四处奔寻,一直到白白的粉笔屑,落满了讲台。  我从黑板里奔出来,站在讲台上,衣服被兽爪撕破,指甲里有血迹,两耳里有虫声,低头一看,令我不能
期刊
恐龙博物馆  一脚跨进去,相隔1.6亿年的距离。  那里有多少个沧海桑田的轮回?我像个孩子,想计算一个正确的数据。  仰望,看近在咫尺的恐龙化石,从高大威猛到微型迷你,完全陌生的世界。原来,所有想象力的背后,埋有一根隐秘的伏线。抽丝剥茧,开天地的盘古在山川河流留下自己的印记,以万物供养万物。莫非,这就是第一枚恐龙蛋的起源?有笑声从远古传来,弥漫的云雾升起,重重叠叠,掩盖那一条来去的路。  茂密丛林
期刊
一旦树叶凋落,甚至连上帝也不能使它返回树身。  一旦人类生活与活生生的宇宙的联系被击破,人最后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不管什么人,不管是上帝还是基督,都无法挽回这种联系。  只有死亡通過分解的漫长过程,能够溶化分裂的生活。  经过树根旁边的黑暗的冥河,再次溶进生命之树的流动的汁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