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想要铅笔盒”“我想要直尺”“我想要个书包”……来自贫困山区留守儿童这一声声稚嫩的呼唤,让善良的人们为之动容!
阳春三月,中卫供电公司的志愿者们再次走进中卫市海原县树台乡王武川小学——这片他们熟悉的土地。此行的目的是继续帮助留守儿童们实现心愿,为他们送去“电力阳光”。
因为信任 坚守大山不忘初衷
坐落于海原县树台乡王武川村的王武川小学,成立于2006年,由于地域偏僻、山大沟深,刚成立时只有3间土坯房,教学设施很简陋。当时只设置了学前班和小学一、二年级,共有24名学生,并多为留守儿童,同学们每天需步行近两小时才能到达学校。10年来,王武川教学点的留守儿童逐渐长大,先后有17名学生分别考入了乡中心小学、县中学、高中、大学。虽然目前只有7名学生就读,但是一位叫李广龙的老师却始终坚守在这里。
李老师是一位45岁的大个子,温和儒雅,谈吐间散发着一位人民教师独特的气质。他告诉笔者,自己干教学工作已经23年了,当时能坚定信心来到这里,也是因为学区领导的一句嘱托:“我相信你,一定能带好这个学校!”因为信任,他义无反顾收拾行囊,踏进山沟。刚到大山,有太多的不适应,没有围墙的校舍,周围荒无人烟,学生们大的太大、小的太小,教学任务很重很重……面对诸多艰难困苦,李广龙也曾想过退缩,但面对孩子们天真的笑脸、看着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茁壮成长,人民教师的责任促使他不忘初衷坚守大山整整10个年头。
因为责任 十年接力风雨无阻
10年前的3月,中卫供电公司进入树台乡王武川村,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作之余,4名青年职工在了解到王武川小学的具体情况后,随即对这个教学点展开关爱帮扶。一份关爱恒久远……10年里,中卫供电公司的青年志愿者有调离的、成家的、但爱心一直在传递。他们为教学点捐助了电脑、打印机、音乐器材、体育用品,孩子的衣服和学习用品每年换一次。在中卫供电公司自觉的形成了爱心接力。
3月3日,中卫供电公司的志愿者们早早收拾好行装带好“小礼物”出发了,经过3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又来到了这个熟悉的地方。刚下车,就听见孩子们开心的欢呼声:“戴安全帽的叔叔阿姨来啦!”7个孩子围了过来,争抢地拉着他们的手走进教室。
“叔叔,你给我的铅笔盒真好看!”“阿姨,这个书包一定挺贵的吧,我一定好好学习,期末让叔叔阿姨看看我的成绩。”看到崭新的学习用品,孩子们纷纷向志愿者们“汇报”着上学的情况。志愿者们也陪着孩子做游戏,教孩子写字画画……整个教室热闹非凡。
“尹德昌,这里还要好好检查一下,把万用表给我。”在孩子们玩耍的时候,志愿者马乐群和尹德昌已经钻进厨房开始检查线路了。每次志愿者来到这里都要排查一下用电隐患,检查一下电脑和打印机,确保能安全使用才放心地去看看孩子。
传递正能量“电力阳光”爱心恒久
“学校的条件比较差,没有能力给学生配备一些普通的体育用品,学生们家庭也不富裕,很难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有像样文具,供电公司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好东西,实在是特别感激,希望你们多来看看,这7个孩子可是天天念着你们呢。”下午,志愿者们临走,李广龙老师紧紧地握住他们的手,不断道谢。孩子们一个个嘟着小嘴,拉着志愿者的衣袖不愿离开。大家都对孩子们说:“别难过,叔叔阿姨很快就会再来看你们的,到时候可要看看你们的成绩单咯!”
志愿者们离开之际,李老师透过车窗塞进一张纸说:“这是孩子们写的信,他们的心里话写在里面了。”志愿者看到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几行字:“亲爱的叔叔阿姨好,你们来过后,我真的很开心,你们送来了漂亮的衣服、好看的文具盒、笔等爱心礼物,我很感激。谢谢你们!每年冬天你们都为我们送来温暖,我一定会认认真真地读书,等到我长大成人了,也一定要像你们一样去帮助别人。谢谢你们一直呵护着我们!”志愿者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志愿者王丹告诉笔者:“这是我经历的最有意义的一天,看到我们的爱心实实在在地帮助了山区的贫困孩子,看到孩子脸上露出的笑容,深感作为一名电力志愿者的幸福和骄傲。”
一直以来,中卫供电公司团委积极开展“青春光明行”志愿服务活动。“电力阳光”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积极推行“阳光”服务,用“青春光明行”活动为载体,开展了敬老助残、扶贫帮困、关爱农民工子女等志愿服务,充分展现团员青年良好形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组织、机制和队伍建设,着力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技能,更好的凝聚、引导广大青年在服务企业、奉献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
(作者单位:中卫供电公司)
责任编辑:红 煜
阳春三月,中卫供电公司的志愿者们再次走进中卫市海原县树台乡王武川小学——这片他们熟悉的土地。此行的目的是继续帮助留守儿童们实现心愿,为他们送去“电力阳光”。
因为信任 坚守大山不忘初衷
坐落于海原县树台乡王武川村的王武川小学,成立于2006年,由于地域偏僻、山大沟深,刚成立时只有3间土坯房,教学设施很简陋。当时只设置了学前班和小学一、二年级,共有24名学生,并多为留守儿童,同学们每天需步行近两小时才能到达学校。10年来,王武川教学点的留守儿童逐渐长大,先后有17名学生分别考入了乡中心小学、县中学、高中、大学。虽然目前只有7名学生就读,但是一位叫李广龙的老师却始终坚守在这里。
李老师是一位45岁的大个子,温和儒雅,谈吐间散发着一位人民教师独特的气质。他告诉笔者,自己干教学工作已经23年了,当时能坚定信心来到这里,也是因为学区领导的一句嘱托:“我相信你,一定能带好这个学校!”因为信任,他义无反顾收拾行囊,踏进山沟。刚到大山,有太多的不适应,没有围墙的校舍,周围荒无人烟,学生们大的太大、小的太小,教学任务很重很重……面对诸多艰难困苦,李广龙也曾想过退缩,但面对孩子们天真的笑脸、看着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茁壮成长,人民教师的责任促使他不忘初衷坚守大山整整10个年头。
因为责任 十年接力风雨无阻
10年前的3月,中卫供电公司进入树台乡王武川村,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作之余,4名青年职工在了解到王武川小学的具体情况后,随即对这个教学点展开关爱帮扶。一份关爱恒久远……10年里,中卫供电公司的青年志愿者有调离的、成家的、但爱心一直在传递。他们为教学点捐助了电脑、打印机、音乐器材、体育用品,孩子的衣服和学习用品每年换一次。在中卫供电公司自觉的形成了爱心接力。
3月3日,中卫供电公司的志愿者们早早收拾好行装带好“小礼物”出发了,经过3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又来到了这个熟悉的地方。刚下车,就听见孩子们开心的欢呼声:“戴安全帽的叔叔阿姨来啦!”7个孩子围了过来,争抢地拉着他们的手走进教室。
“叔叔,你给我的铅笔盒真好看!”“阿姨,这个书包一定挺贵的吧,我一定好好学习,期末让叔叔阿姨看看我的成绩。”看到崭新的学习用品,孩子们纷纷向志愿者们“汇报”着上学的情况。志愿者们也陪着孩子做游戏,教孩子写字画画……整个教室热闹非凡。
“尹德昌,这里还要好好检查一下,把万用表给我。”在孩子们玩耍的时候,志愿者马乐群和尹德昌已经钻进厨房开始检查线路了。每次志愿者来到这里都要排查一下用电隐患,检查一下电脑和打印机,确保能安全使用才放心地去看看孩子。
传递正能量“电力阳光”爱心恒久
“学校的条件比较差,没有能力给学生配备一些普通的体育用品,学生们家庭也不富裕,很难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有像样文具,供电公司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好东西,实在是特别感激,希望你们多来看看,这7个孩子可是天天念着你们呢。”下午,志愿者们临走,李广龙老师紧紧地握住他们的手,不断道谢。孩子们一个个嘟着小嘴,拉着志愿者的衣袖不愿离开。大家都对孩子们说:“别难过,叔叔阿姨很快就会再来看你们的,到时候可要看看你们的成绩单咯!”
志愿者们离开之际,李老师透过车窗塞进一张纸说:“这是孩子们写的信,他们的心里话写在里面了。”志愿者看到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几行字:“亲爱的叔叔阿姨好,你们来过后,我真的很开心,你们送来了漂亮的衣服、好看的文具盒、笔等爱心礼物,我很感激。谢谢你们!每年冬天你们都为我们送来温暖,我一定会认认真真地读书,等到我长大成人了,也一定要像你们一样去帮助别人。谢谢你们一直呵护着我们!”志愿者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志愿者王丹告诉笔者:“这是我经历的最有意义的一天,看到我们的爱心实实在在地帮助了山区的贫困孩子,看到孩子脸上露出的笑容,深感作为一名电力志愿者的幸福和骄傲。”
一直以来,中卫供电公司团委积极开展“青春光明行”志愿服务活动。“电力阳光”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积极推行“阳光”服务,用“青春光明行”活动为载体,开展了敬老助残、扶贫帮困、关爱农民工子女等志愿服务,充分展现团员青年良好形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组织、机制和队伍建设,着力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技能,更好的凝聚、引导广大青年在服务企业、奉献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
(作者单位:中卫供电公司)
责任编辑:红 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