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视野下佛教与缅甸伦理思想的研究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undu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佛教是缅甸的国教,在缅甸已有上千年的传播历史。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佛教影响到了缅甸文化的方方面面, 成为缅甸民族文化的核心。
  关键词:宗教;缅甸;佛教;伦理思想
  中图分类号:C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132-01
  一、缅甸及其宗教概况
  (一)缅甸简介。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135个民族 ,其中缅族约占总人口的68%、掸族占9%、克伦族占7%、若开族占4%、汉族占3%、孟族占2%, 其余佤族、那加族、钦族、克钦族、拉祜族等少数民族合计占7%[1]。
  缅甸是著名的“佛教之国”,佛教传入缅甸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佛教徒崇尚建造浮屠,建庙必建塔,缅甸全国到处佛塔林立。因此,缅甸又被誉为“佛塔之国”。
  (二)缅甸人民的宗教信仰。根据缅甸政府1994年的统计,当时缅甸约有89.28%的人信仰佛教,5.06%的人信仰基督教,3.78%的人信仰伊斯兰教,0.5%的人信仰印度教。而根据英国经济学家情报部编《各国情报报告:泰国/缅甸》(1992/1993年)的统计,缅甸有佛教徒3500万人,约占缅甸总人口的87.2%,占缅族人口的95%;基督教徒约230万人,占总人口数的5.6%,其中三分之二是克伦族人;穆斯林约147万人,占总人口的3.6%;印度教徒约41万人,占总人口的1%;纯粹的神灵信仰者主要是克钦族和钦族,约100万人,占总人口的2.6%。[2]
  缅甸是一个传统的佛教国家,其佛教体系属于南传巴利语系佛教。根据缅甸政府统计,1994年缅甸有佛教僧侣143152位,沙弥206668位,尼姑23017位。僧尼总数占全国总人口的0.77%。[3]
  二、佛教文化概说
  (一)佛教的起源。佛教由释迦牟尼创建,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有:第一,国国共净。当时各国长期混战,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释迦牟尼提出了和平、戒杀的主张。认为只有采取这一办法,才能使天下太平,实现“不加兵仗、自然太平”的社会理想。[4]第二,存在不平等的种姓制度。第三,思想界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释迦牟尼提出的平等戒杀则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因而得以顺利传播。
  (二)佛教基本教义。
  1.四谛和八正道:四谛指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八正道是指八种通向涅槃解脱的正确方法和途径,即: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2.十二因缘:即老死、生、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行、无明。3.涅槃:意为圆寂、灭度等。小乘佛教把其解释为“虚无绝灭”,大乘佛教则认为涅槃具有常、乐、我、净四种德性或常恒、安、清凉、不老、不死、无垢、快乐八种德性。4.五蕴:即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三)佛教的礼仪。
  1.祈祷:用语言文字对神表示敬意、赞颂。2.祭祀:用仪典表示服膺。
  三、佛教与缅甸伦理思想
  (一)佛教对缅甸伦理思想的影响。
  1.佛教是缅甸伦理之源。
  浓厚的佛教氛围使缅甸人形成了强烈的宗教观念。他们越来越关注人伦关系,关心来世,提倡因果报业了。[5]佛教的哲学观与伦理思想融为一体,形成了缅甸极具佛教特色的伦理哲学。它对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团结、保持社会安定起了重要的作用,为缅甸伦理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佛教是缅甸传统伦理的理想与实现途径。
  佛教对社会所有成员所作的行为要求都是基于这样一个出发点,即希望达成和谐的社会、和谐的集体。由于佛教的社会整合功能,小乘佛教通过经典和僧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缅甸社会,规范了社会成员的伦常行为,指导了他们的价值取向。
  3.佛教是缅甸社会伦理道德的补充手段。
  (1)以礼制为基础的法律制度是对缅甸社会伦理的消极补充。缅甸人自从接受佛教以来,就一直把实现佛教教义作为自己道德的最高追求,形成了一整套的伦理制度,对个人行为有严格规定。
  (2)德与礼的教化是对缅甸社会伦理的积极补充。佛教认为如果加强内心修养,教育人们将注意力从外部的利害关系中收回,返回内心世界,就可以消除对利与害的权衡,得以实现利他的价值取向。
  四、缅甸伦理思想发展沿革
  缅甸的伦理道德思想在沿袭了前人的各种宗法观念和传统习俗的基础上,受到了佛教学说影响,具有濃厚的佛文化色彩。
  (一)上古时期的伦理思想。从文化史角度看,缅甸蒲甘王朝立朝之前都可算作上古时期,包括原始社会时期和早期国家时期。初期的道德风尚是团结友爱,互助互济的集体主义精神。早期佛教在缅甸已深入人心,其朴素的伦理观念与民间习俗已融为一体,影响到社会生活各方面。
  (二)中古时期的伦理思想。当时的缅甸社会,佛教对缅甸人的精神影响无处不在,成为全国人民的重要精神支柱。佛教学说和教义也渗透到了缅甸社会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该时期主要伦理思想有:因果报应、行善积德、成事在天等佛教信条。
  (三)近代伦理思想。近代缅甸,由于英国殖民主义者对传统文化的压制以及对西方文化的宣扬,缅甸出现了不和谐的情况,西方生活方式和哲学思想慢慢侵入到缅甸文化之中。爱国主义、维护传统道德观成为该时期的主流。
  (四)现代伦理思想。缅甸现当代的伦理思想和哲学思潮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议会民主阶段、纲领党执政阶段及新军人政权阶段。
  该时期佛教教义的伦理思想大行其道。主要表现在:1.笃信因果报应以及轮回学说;2.主张信奉佛、法、僧“三宝”,遵守五戒、十戒;3.主张与人和睦相处,慈悲大度;4.强调晚辈要孝敬父母、尊敬老者;5.强调“智慧和自制力是真正的财富”,认为真正的财富是永恒的,物质财富随时都可以消灭,只有精神才是永恒不变的。
  五、结语
  缅甸的伦理道德发展有自身特点。许多以佛教为核心的伦理道德风尚和传统习俗根深蒂固地存在于缅甸人民的心间。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伦理观念已发生变化,但因流传久远,根基牢固,佛教至今仍支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文化习俗,仍是缅甸社会伦理道德的核心和社会追求的最高目标。
  参考文献:
  [1]美国中央情报局网站:http://www.odci.gov/cia.
  [2][3][4][5]钟智翔, 尹湘玲. 缅甸文化概论[M]. 广州: 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2014年.
  作者简介:
  张玉菊(1991.04-),白族,云南大理人,在读研究生,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研究方向为缅甸语语言学。
  李娅琼(1991.09—),彝族,云南楚雄人,在读研究生,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研究方向为缅甸语语言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工程造价的预算控制价值作为出发点,分析了出现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可能造成的后果,最后提出相应管控措施,希望为解决工程造价超预算的问题提供新的思路、新的看法,以在今后工作中切实有效地做好工程造价管控工作。  关键词:工程造价;超预算;合理管控;原因;对策  1 明确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的重要性  工程造价的预算控制能够更好地对成本进行控制,降低工程生产成本投入,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佳木斯地区为流行性出血热(出血热)的老疫区、重疫区.根据佳木斯地区1974~1997年疫情报告及流行病学资料,我们综合分析了出血热的流行情况及其特点,旨在指导防疫工作,降低出血
摘要:关于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研究一直充满争议,但是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通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关于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撰文评述和实证研究,来概述和总结国内学者关于“关键期假说”的争论,并探究该假说对国内外语教育的实际意义。  关键字:二语习得;关键期;外语教育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130-02  一、引言  195
目的比较小剂量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在足月引产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符合引产指征的单胎足月妊娠孕产妇12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A组60例
在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活动期间,采取一系列鼓励、引导和扶持措施,强化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改善创业环境,健全创业服务,引导和带领一大批大学生通过创业实现就
通过研究作为北美洲的代表国家美国、加拿大关于德育生活化、实践化的基本做法,得出对我国德育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启示,为改变我国德育课教学的现状提供新的思路.
青年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次在其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了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
常常听人感叹“做人难”,也有很多人为此苦恼不堪,甚至心急如焚。即将融入新团体的人不知所措,身在其中的人似乎深陷泥沼,仿佛与人交往是一件万分痛苦的事,尤其是在错综复杂的职场关系中,总觉得自己应像林黛玉进贾府那样处处小心、时时留意,却还是动辄得咎。“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只要心存美好,就会发现其实哪里都有风景。如能打通与人相处的五处“穴道”,沟通便不难了,  始终着眼高处。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脚步也在不断加快,并且建筑行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为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所以建筑工程造价的条件也就愈发苛刻。为了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建筑企业必须要做好工程造价工作。本文就是针对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有效的措施希望能
本文分析了外包产品质量要求传递的现状以及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工作实践,梳理外包产品、外协零部件质量保证与控制要求,提出了深化外包产品质量要求传递的一些具体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