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探析

来源 :中国国情国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ziaiai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山东加快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出台多项举措支持企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服务企业向制造环节延伸,全省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势头良好,服务型制造新模式不断涌现.与此同时,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过程面临多种因素制约,本文对其制约因素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山东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其他文献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党中央和国务院就决策部署做好环境保护和全面节约工作,198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正式把环境保护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87年,我国发布首个五年环境规划——《“七五”时期国家环境保护计划》,从此环境保护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与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也严格执行这一基本国策.1979年当时的国家科委和国家计委等联合发布了我国能源政策蓝皮书,提出了节约优先的口号,1994年我国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把节约优先作为一项重要的基
期刊
2021年前三季度,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增多的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强化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有效应对疫情汛情等多重考验,我国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经济发展韧性和活力持续显现,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期刊
经过多年探索,我国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日渐成熟,为全球供应链的绿色转型贡献了中国力量.在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欧美跨国企业率先开展的创新实践,使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产生了新变化:一是管理对象从“局部”拓宽至“全体”;二是管理动力从“政策驱动”转向“主动布局”;三是管理要求从“浅绿”走向“深绿”;四是管理方式从“封闭”步入“透明”.这些新变化在降低企业供应链碳排放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贸易和投资格局的转变,低碳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热点领域.为获取国际竞争新优势,建议通过制度建设、指导帮扶、信息公开等工作,重点
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是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十三五”时期我国绿色制造体系初步构建,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绿色制造体系的纵深推进.未来,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对“双碳”目标的实现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需从覆盖范围、管理制度、标准化、激励政策、绿色技术创新等多方面着手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CCS指碳捕集和封存,是将二氧化碳封存使其长期与大气隔绝,有利于推动碳减排.CCUS指碳捕获、利用与封存,作为CCS的延伸,增加了应用环节,是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的,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回顾了CCS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方法学历程及其复杂性,从中分析CCUS项目开发我国温室气体减排方法学的要点、难点、意义和可行性.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本文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伟大历程,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保障的规律性认识,并从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优治理四方面,提出了新时代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近年来,河北省定州市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切实提升各领域政府服务效率,提高市场主体办事满意度,倒逼改革提质增效,形成了“人人、事事、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本文梳理了定州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和经验做法,提出加强政治生态建设、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扩大公共服务供给、实行科学评估考核以及创新公开监督机制等几点启示.
新时代持续深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是贯彻落实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是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针对存在的现实困境,文化振兴应从振兴乡村产业、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坚持村民的主体作用等方面加以推进.
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国家对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研究显示,我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在经济实力、创新能力、产业集聚和绿色发展四个方面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应在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加强科技创新、夯实技术基础和完善集群治理机制等方面推动园区均衡协调发展.
信用环境是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市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同时,打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也是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应有之义.本文分析了辽宁省信用市场的发展现状,指出了信用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完善信用修复服务、开展信用综合评价、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强化信用产品开发等重点改革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