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责清单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建构

来源 :江苏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qio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营商环境和权责清单在性质定位、制度功能、外在形式上存在一致性,这就为以权责清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正当性基础和法理依据.然而,因权责清单的顶层设计缺位和编制规则混乱,导致我国尚未系统开展以权责清单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建构.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目标来说,独立型权责清单远胜于依附型权责清单和一体型权责清单,更加符合营商环境法治化的要求.权责清单的外部体系应当对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和中国营商环境评估体系进行设置,其内部构造的设计应当发挥权责清单的引导、规范、制约、保障和服务市场的功能.权责清单编制规则应当从编制依据、编制程序及动态管理等层面进行法治化建构,以确保其制度功能在优化营商环境中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高度,为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富有深刻的哲学意蕴,在回应意识形态工作的时代要求上体现了生动的实践性,在意识形态工作的价值底蕴上彰显了深刻的人民性,在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在机理上呈现了鲜明的辩证性.科学把握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哲学意蕴和时代价值,全面领悟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质和实践价值,对于正确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在规律
作为政策运作的组成部分,政策终结被视为政策生命周期中的重要环节.既有的研究主要将政策终结作为议程设置闭环系统的环节进行依附性讲述,忽视了政策终结的独立叙事以及在中国场域的动态阐释.在重新检视政策终结意蕴和话语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扎根方法建构出触发政策终结的"E-A-R"理论分析框架,通过对选取的40个触发政策终结的焦点事件进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发现:政治组织(精英)行动、媒体行动和事件信念是焦点事件触发政策终结的必要条件;决策者工具性理念会促使源自政策沉淀激活的政策主动终结,政策核心理念冲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