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比加群与华法林在中国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中的对照研究:RE-LY研究中国亚组分析

来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RE-LY试验中中国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服用达比加群与华法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其对卒中预防的作用。

方法

RE-LY试验是1项前瞻性、国际多中心、随机、平行组设计的临床试验。全国13个医学中心从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共入选541例伴有卒中风险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对服用110 mg、2次/d(180例)和150 mg、2次/d(181例)2种固定剂量达比加群(每种均以盲化方式给药)与开放标签的华法林患者(180例,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2.0~3.0)进行比较。主要疗效终点是卒中和(或)体循环栓塞的年化发生率,主要安全性终点是大出血的年化发生率。

结果

达比加群110 mg组、达比加群150 mg组和华法林组卒中或体循环栓塞的发生率分别为7例(1.94%/年)、4例(1.10%/年)和10例(2.87%/年);其中3组的缺血性卒中分别为4例(1.11%/年)、3例(0.82%/年)和7例(2.01%/年),出血性卒中分别为1例(0.28%/年)、1例(0.27%/年)和2例(0.57%/年);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2例(3.33%/年)、8例(2.19%/年)和9例(2.58%/年)。达比加群2个剂量组均有2例(0.56%/年)大出血,而华法林组为5例(1.43%/年)。达比加群2个剂量组和华法林组的消化系统不良事件(特别是腹部不适和上腹痛)发生率分别为12.8%(23/179)、12.8%(23/180)和5.6%(10/180)。

结论

与华法林一样,达比加群在中国人群中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达比加群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中国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卒中的预防。临床试验注册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http://www.clinicaltrials.gov),注册号CT00262600。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纳米二氧化钛职业接触对工人健康效应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9月,选择山东省某纳米二氧化钛生产企业的85名男性工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纳米二氧化钛接触组44名,对照组41名。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工人的基本情况、吸烟饮酒史、既往史、家族史和职业接触史等。分析比较两组调查对象的血压、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控制年龄、吸烟、饮酒和BMI等混杂因素,分析接触二氧化钛对血常规、
目的了解深圳市男男性行为者(MSM)提供商业性服务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11—2015年应用方便抽样法在深圳市招募MSM共3 040名为调查对象。采用一对一问卷调查方法收集其社会人口学特征、HIV检测史、近2年内献血史、药物滥用史、性取向、性角色、既往提供商业性服务史、既往接受商业性服务史等;采集调查对象静脉血5 ml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和抗-HIV检测。采用Cochran-Armitage
目的分析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中国和缅甸籍吸毒人员的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分布特征。方法于2015年1—9月间,选取德宏州内各戒毒所和美沙酮门诊吸毒人员为研究对象,共7 545名,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浆样本。其中HCV抗体阳性的样本为752份,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血浆量为200 μl以上的样本共139份(中国籍和缅甸籍样本分别75和64份)进行核酸提取和HCV核酸扩增、测序
扩大实名检测是中国艾滋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基础,为艾滋病防治取得显著进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年中国累计艾滋病报告病例45 092例,仅占估计感染例数的5.4%。实行实名检测和网络直报系统后,至2015年,报告存活例数为57.7万,占估计存活例数的67.9%;抗病毒治疗例数为38.7万。艾滋病防治常态化将为艾滋病患者寻求医疗服务纳入医保系统,实行全民医保制度铺平道路。艾滋病防治常态化是较为理想的
目的了解国内心房颤动患者中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情况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国心房颤动注册研究中曾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4 008例,调查胺碘酮、普罗帕酮、索他洛尔和莫雷西嗪的使用情况,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记录停药及不良反应。结果所有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心房颤动患者中,2 579例(64.3%)服用胺碘酮,1 247例(31.1%)服用普罗帕酮者,服用索
目的探讨心外膜脂肪垫厚度与非阻塞性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血流的TIMI分级,将患者分为慢血流组(Ⅰ~Ⅱ级,16例)和正常血流组(Ⅲ级,127例)。研究对象均行心外膜脂肪垫厚度的超声检测及血液生化检测(包括纤维蛋白原浓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计数和血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