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方法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573346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课改情境下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在新时期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改 小学语文 教学 新方法
  一、审美教学方式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心境美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引导学生融入到文章学习中去,进而真正感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实现与作者心灵之间的融通。于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情境,从而能快速引导学生对所描绘的事物产生一种和谐的心向。
  如对于《牧童》这首诗而言,通过对乡村儿童无忧无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使人对于自由、安然生活的神往。但是对于该年龄阶段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感悟与认知能力相对较弱,对于诗词的特殊意境很难把握。为了便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出这样一种意境:“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晚风轻轻摇曳着野草,还没有见到归来的牧童,却已经听到了悠扬的笛声,笛声时断时续,随风飘扬……”相信通过这种情境的营造,能将学生“带入”诗人所向往的“世界”里,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强化了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认识与理解。
  1.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心境美
  对于小学语文而言,一旦失去了审美性,课堂教学也会变得枯燥乏味,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任何事物都是存在一定联系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如此。在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时,应以联系的观点为出发点,将人物形象放在具体的社会背景下引导学生解读。因为,任何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以一定的社会背景为依托的,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学生对人物形象与性格的多方面理解,从而体会那种富含社会文化背景的内在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向学生介绍写作的背景,引导学生在社会背景上来加强对人物形象以及整片文章的解读,从而使学生在正确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深刻体会到带有浓厚历史文化色彩的“内在美”。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文本中的一个词、一句话甚至一个标点符号都应该引起教师的注意,因为任何一个细节都有可能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多对一些大喜大悲感同身受,但一些细节却最能够打动人,生活中的一颦一笑都有可能给人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对于文学作品而言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应注重对细节的把握,从而引导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进而体会到文章的细节美。
  1.3注重在课外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是一个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过程,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只能算是语文教学的冰山一角。因此,在课外活动中,教师也应注重美育的渗透,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外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多举办一些辩论赛、口语交际等活动,让学生尽情展开讨论,为学生的思维插上自由的翅膀,让他们在活跃的活动氛围中尽意驰骋飞翔。在这种活动中,既能提升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还能让他们感受到语文活动的“自由美”,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2.1老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课堂不应该是只靠教师来进行讲述的形式课,而是在学生与教师在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下进行的。为此,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起对于学科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勇敢站起来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同时,教师应该本着平等、尊重、爱护的原则来处理学生与自己的关系,满足学生发展的心理要求,以关爱来对待教学的每个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回答问题,尊重学生的想法,并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创造回答问题的机会,让学生有成就感,在欢声笑语中度过每一堂课。
  2.2在合理范围内给足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促进学生健康、自由与全面发展,将学生塑造成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和个性的社会接班人。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安排和规划自己的事,而不是单纯在教室中“死读书”。教学不单单是培养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还要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发现能力等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应该给与学生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2.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
  在長期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们都不敢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是有想法也不愿意表达。课堂本来就是借助问题才能达到教学目的的,没有问题的课堂是不存在的。为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对问题的想法,对于学生的质疑,老师应该认真对待,及时引导学生将问题解决。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刻意留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解决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鼓励对于缺乏自信的学生是很重要的,在老师的鼓励下回答对了问题或者提出了供全班参考的问题,会对学生起到极强的学习推动性,会促进学生下一次更大胆地提出问题,以此来达到锻炼学生主体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姚仲辉.焕发活力的小学语文教学——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网络资源的有效应用与开发《学周刊:A》.2012,10.
  [2]韦彬冰.小学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科技视界》.2012,15.
其他文献
长年来 ,磁县丘陵旱地棉花种植面积占全县丘陵旱地总面积的60%以上。由于春季经常干旱少雨 ,土壤墒情较差 ,所以常常造成春棉播种晚 ,生长发育迟缓 ,产量低下。为了改变这一状
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外部条件的不同,都会制约着学生预习的效果.例如,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于各自家庭背景的不同,其预习效果也会出现很大的不同.  一、开展数学预习教育的重要性  所谓预习就是指学生在课前独自地学习新的知识,对新的知识进行思考的活动.学生一旦形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他们的阅读速度和思维模式都会有较大程度的提升,而且也能很快地进入课堂教学的状态之中,及时地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展数学
棉花早衰是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的一个重要原因。早衰的棉田一般表现植株矮小 ,叶片发黄甚至焦枯脱落 ,同时 ,落蕾落铃严重 ,结铃少 ,铃重轻 ,根系发育不良。据调查 :造成棉花
摘要:中学生语文作文的能力的水平是其日后写作与表达能力的基础,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一直以来中学语文作文的教学却没能很好地发挥这一功能,中学生作文长期存在着死套路、思想贫乏、语言贫瘠等问题。创新教学方式,通过美感教育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以文学知识的内化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语言能力、以丰富的生活和阅读信息来丰富学生写作的选材,是改变这一现状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生 写作能力 创
摘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意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能激活,创新作文能力一定能提高,学生独特个性一定能得到发展。松和谐的评述氛围随着新世纪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需要的是有个性、有特长、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应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写作兴趣 创新能力 扩大阅读 丰富知识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头痛于作文的学生,则是作文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本来就处在副科的位置,没有多少分量,得不到人们的重视,如果政治教师也像其他教师那样大量布置作业,不仅学生吃不消,其他科任教师也吃不消,因为这样势必会占据学
摘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含蓄、凝练的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史上璀璨的明星。它借助富有表現力、形象却简练的语言将作者的体验和对社会的认知用象征的手法和抒情的方式表达出来。本文即是在总结了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利用学生主观体验方法进行教学的效果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 语文古诗词教学 方法  一、引言  中国古典诗词意境清新悠远,韵律和谐优美,文字生动简洁,它不仅是中国文化中的璀璨之星也是世界文化宝
摘要:初中英语教材内容越来越体现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每个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可持续的终身发展。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教学中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和做法时有发生,只注重教师教,忽视学生学的现象,是导致差生大量出现、教学质量不高的根源。  关键词:初中英语 分层阶梯  分层阶梯教学使不同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
摘要: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一,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英语新课标教材中的词汇量巨增,语法难度增大,老师又几乎完全用英语授课,面对这种突变,使学生感到不知所措。而且学生英语水平相差较大,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班级,原来所学的英语语音、语调也有所差异,很难适应高一英语的学习。高一又是初中向高中过渡阶段,易造成两级分化,怎样才能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向高中英语过度呢?我认为高一英语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
摘要:初中历史的学习,排在首位的是要有兴趣。对于本来没有兴趣的同学,这个兴趣这么培养呢?首先你要试着摆正你的心态,不要老是抵触。当然,有了兴趣,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历史学习的方法,实际上是指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如何对有关的历史信息进行接收、加工及运用,涉及到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历史学习技能的运用,也是历史学科能力的体现。  关键词:初中历史 学习方法 教学 学生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