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冶炼底吹炉渣浮选试验研究

来源 :烧结球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utyfox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冶炼公司铜冶炼底吹炉系统产出的底吹炉渣,因含铜量为3%~5%难以直接返炉配料,直接售卖价格低廉,因此需要进一步提取并回收铜等有价元素。本文以铜冶炼底吹炉渣为原料,采用浮选工艺进行试验研究,通过筛选捕收剂和活化剂的种类,优化磨矿细度、捕收剂及活化剂用量,系统分析各主要工艺指标对底吹炉渣浮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0.074 mm占比为90%的情况下,以200 g/t丁基黄药作为捕收剂,50 g/t硫化钠作为活化剂,采用“一粗一扫”的浮选工艺,可获得精矿铜品位为29.22%,回收率为92.10%,
其他文献
目前铁矿石熔滴性能的评价指标繁多,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不便,同时各指标之间的内在关联缺乏深入探索.本文基于冶金传输原理相关基础理论提出新的表征方法,该方法通过对熔滴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量纲分析,得到熔滴性能指数(SDI);随后借助熔滴设备采集实验过程中的基础参数,得到不同炉料的SDI值.试验结果表明:炉料的SDI值越小,其熔滴性能越好,反之亦然.在此条件下,传统熔滴特征值(S)仅与压差和熔融温度有关,在一些情况下其变化规律与炉料熔滴性能相矛盾,而SDI值表征结果更具准确性.用该方法表征一些文献中的炉料的熔滴
为解决光伏逆变器检测方法和测试系统难以全面评估逆变器运行性能的问题,提出了光伏逆变器涉网运行性能工程测试系统。通过增加电站及接入点选址、经济效益等指标提升了测试方案的适用性及测试方案整体性能评估能力,弥补了原有测试方案仅从功率输出特性、电能质量、安全性能、系统效率等常规测试内容方面进行性能评估的不足。在满足光伏逆变器工程应用要求和光伏电站并网标准测试内容的基础上,实现新型光伏逆变器的并网性能全面评估。通过对3种规格的碳化硅(SiC)光伏逆变器开展涉网运行性能测试,验证了新型光伏逆变器涉网运行性能工程测试系
针对目前烧结工序固体燃料偏析分布较难,料层自蓄热效应导致能耗较高、碳排放较大等问题,本文采用焦炉煤气作为喷吹介质,在自行设计和搭建的烧结杯试验平台上,从节能、提质、减排3个方面,开展焦炉煤气喷吹对铁矿烧结过程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烧结生产相比,焦炉煤气喷吹能优化烧结料层的热量分布,在相同烧结矿质量条件下,可以降低烧结原料中的焦粉配比,节约固体燃料消耗;喷吹焦炉煤气后,铁酸钙质量分数提升3.72%,还原度和低温还原粉化性能等质量指标较喷吹前明显改善;NOx和SO2<
为研究高炉炼铁过程中钾对球团矿冶金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气相吸附法在球团矿上吸附不同质量的钾元素,观察球团矿富钾和还原后的宏观及微观形貌和结构变化规律,并研究富钾球团矿的还原膨胀性和还原性。结果表明:球团矿吸附的钾元素在球团矿表面主要以氧化钾及硅酸钾形式存在,且球团矿表面裂纹随富钾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钾可促进氧化铁在还原过程中铁晶须的形成,同时钾元素在还原后的球团中多以低熔点的硅酸钾形式存在,可促进球团矿渣相熔点下降,导致其还原膨胀性明显增加;富钾可提高球团矿还原度。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深入研究碱金属对高炉冶炼
为了充分挖掘柔性负荷的调控潜能,引导海量分散分布的负荷侧资源与电网进行良性互动,更经济、高效、安全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适应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需求。根据空调负荷、电动汽车以及储能设备的运行特性,着重挖掘空调负荷与电动汽车充电的虚拟储能能力,进行类似于一般储能设备的建模,并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分析虚拟储能聚合模型特性,得到日前参与调度的可用容量;然后提出了一种可统一用于3类负荷的调控裕度指标,来衡量负荷调度的优先性;最后以实际空调与电动汽车作为算例,根据室外温度变化以及电动汽车充电计划,得
废塑料污染日益严重,处理困难。为实现热塑性薄膜废塑料的资源化利用,本文将废塑料与无烟煤混合,通过低温热处理粒化制得铁矿含碳球团直接还原用混合还原剂;并进行1050、1100、1150、1200℃下混合还原剂和无烟煤两种球团的还原试验,对比两种还原剂球团在不同温度下还原行为的差异;进一步利用动力学模型分析两种还原球团的控速环节,并计算出还原反应活化能。结果表明:温度对两种还原剂球团的还原行为影响显著,温度与还原度呈正相关;在同一温度下,混合还原剂球团能提前到达铁矿粉的还原终点;两种还原剂球团的控速环节均为碳
近年来国内外钢铁企业将高炉炉料结构中熟料比降低,增加天然块矿占比,以达到降本增效、减轻环保压力的目的。但天然块矿在受到热冲击下易发生热爆裂产生大量粉末,从而影响高炉的操作生产。本文以典型的PB块矿为研究对象,以其关键的物理化学性质变化为线索,采用SEM-EDS、XRD、TG-DSC、全自动压汞仪等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系统研究PB块矿的热爆裂行为及其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PB块矿为典型的赤(褐)铁矿,其孔隙结构较为发达,加热过程的失重主要表现为吸附水和结晶水的汽化脱除;PB块矿在700℃的热爆裂指数达到17
针对传统控制方法无法解决电压波动水平和电网电流总谐波失真(THD)之间存在的相互制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比例积分(PI)控制器的直流母线电压控制策略。该策略是以能同时降低电压波动水平和电网电流总谐波含量为控制目标,通过使用电流控制回路的动态简化模型来分析执行。所提自适应PI控制器的比例和积分增益具备自调节能力,在确保快速响应的同时,能降低电压波动水平和电网电流THD。试验表明,相对于传统控制策略,所提控制策略使母线电压具备更强的抗扰动能力,且在稳态期间有较低的电网电流THD。
提出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半波与全波有功注入阻尼控制方法,以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介绍了光伏电站半波与全波阻尼注入控制的基本原理,在光伏电站减载和最大功率跟踪运行工况下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提出“增益+滤波+相位补偿”的链式阻尼控制结构,并给出各主要参数的设计原则和取值范围。研究了半波与全波有功注入阻尼控制支路控制增益、光伏与传统电源的电气距离等参数对阻尼效果的影响机理和规律。以含光伏发电的2区4机系统为例,研究半波与全波有功注入阻尼控制对电力系统频率振荡的抑制效果,当振荡频率变化时,系统的控制结构和参数设计原
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建设,建筑能耗日益增长,由此引发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迫在眉睫,而合理构建建筑微网,消纳可再生能源,可有效缓解电网压力,实现清洁、低碳发展。针对建筑光伏系统光伏消纳率低,负荷峰谷差大等问题,构建了考虑相变储能的建筑光伏系统,同时引入需求响应。由相变储能联合空调共同满足建筑内温控负荷需求,并给出系统调度策略,建立储能优化模型,以实现系统运行成本最小化为目标,采用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实现了对系统储能容量进行优化配置,对系统进行经济技术分析。通过算例分析对5种配置方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