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爱中国的外国人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bao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有个现象很有意思。很多外国朋友在抖音上做起这样一种“生意”:靠说自己爱中国圈粉,甚至衍生出一种说法叫做提款机密码我爱中国。在外国友人花式夸中国的社交媒体评论底下,多数评论都很友好:中国欢迎你来,我们是一家人。即使偶尔有人质疑,声音也很快被淹没。事实上,赞美这种行为本无可厚非,它本身就是最讨巧的一种沟通方式,没有人会对别人给予自己的赞美无动于衷。在中国高速发展的今天,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通常每个人都有一张画像,都有压抑下被夸的需求。被夸是一件很爽的事,我们愿意为那些不绝于耳的真心的赞美付费。
  毕竟当我们看见外国人用尽心力,通过各种花样的方式在视频中表达出“我爱中国”的意愿时,就很容易消弭掉人与人之间因为国籍而产生的距离感,这些“爱中国”的外国人难免更容易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而且人们会因为祖国被赞美而感到自豪和更有归属感,并且有动力去扩散视频,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国家有多好。
  可有时候我在想,这种单一并且如出一辙的好生意是否有风靡一时的必要。“我爱中国”这条亿万级流量、亿元级市场的魔幻产业链能够盛极一时的背后,原因在于那句老话: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我们总是过度渴望被外国人认同,需要抱住集体才能有安全感和成就感,而这习惯听好话的本质其实是源于内心的不自信。但夸赞越多,我们越要尽力去分辨哪些是真心的,哪些是来“割韭菜”的。获得外界的认同绝不是说“中国真牛”“中国银行都很行”“中国太安全了”这种简单且没有内容的话就能行的。至少我在看某些外国友人视频中夸张的深情和略微突出的眼睛时,总觉得一切看来有点用力过猛。
  当然,把问题置换一下,在国外开中国餐馆的中国人都是因为热爱留下的吗?也可能只是谋生。如果抱着这种心态来中国,作为5000年文明包容之国,我们欢迎。但让我们觉得不舒服的,莫过于一边靠抄近道火起来捞着中国的钱,另一边却在背地里森森讪笑,不停诋毁中国的行为。不少外国友人喜欢把爱中国挂在嘴边,还时不时质疑一声,你到底爱不爱中国?
  可怎样才是真正爱中国?真正的爱中国绝不是以颜值骗财骗色或者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而应该是在陪伴着中国梦一起前进的路上,一起去感受、共同经历生活的滋味。有一位德国人,年纪轻轻跑到广西偏僻山村支教,一待就是10年,这一举动感动了无数人,可是他却被迫关闭中文博客,说不想感动中国……柴静在《看见》栏目中曾经采访他,也在其同名畅销书中记录了这个故事。德国人卢安克白天与学生一起去放牛,去干农活;晚上,孩子们在看电视剧,他则在一边翻译他的书,至今翻译了上百万字的教育论著。支教期间,躲记者成为卢安克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当有记者来采访,他就会远远地躲到学生家里,等记者走了,再回到学校。他说:“乡村教师这份职业是成全。媒体会把我塑造成名人,我只想做好我的事,我不想出名,做名人只会影响我的工作和生活。”
  近年来,中国第一个做街头采访的外国人自媒体“歪果仁研究协会”,在微博上拥有338万的粉丝。他们每期原生孵化的短视频中,人们都会看到不同的外国主持人拿着话筒在街头随机采访外国人。采访话题无不是中国人所熟悉和热议的,从中式英语、淘宝、中国零食,到中国综艺、国货、表情包等。
  同样备受好评的,还有登上央视新闻的UP主“我是郭杰瑞”。他的视频多以介绍美国文化、对比中美差异为主,在B站拥有400多万粉丝,视频播放量超过3亿次。新榜曾报道,郭杰瑞是为数不多“视频无推广,没有公众号引流,也没有开店赚钱”的外国网红,并且他以调查记者的方式奔走于各国间,拍摄了很多真实而有深度的视频。
  无独有偶,流动音乐人也算是爱中国的一种表现。拉姆是个巴黎人,弹得一手好吉他,她的副业就是在餐吧、公园、广场等弹吉他,围观听众觉得满意的话,就会投几枚硬币或者大额纸币。巴黎人都爱浪漫,所以四处流动对她来说并不是那么不容易接受。上周周六公园广场碰到她那天,她告诉我:“我是真的喜欢中国,这地方文化氛围很好,生意好的时候,每个晚上3小时能有1000多元人民币,生意不好的话,三四百也是有的。接下来,我也要在你们的抖音平台上迅速找到自己的优势输出内容,然后借助粉丝热度传播,找到真正的垂直受众,打造私域流量变现,成為一名优质外国网红。我爱中国这片热土!”
  这些“中国梦”的生根发芽也为中国发展甚至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注入更多活力。他们无一不是在“爱中国”的呼喊中与中国梦一起真正实践着自己的品行和才干。庆幸的是,像“歪果仁研究协会”、卢安克、拉姆这样“懂中国”的外国人或者机构在当下越来越多,他们致力于打破外国人对中国的偏见,或者中国人对外国的偏见。这是一件好事。毕竟“我爱中国”只是一张入场券,这句话不能就嘴上说说,应该有实际行动。当外国友人真的发自内心爱中国,想寻找一个自己想要的中国,那我们欢迎他们爱中国,乃至永居中国。
  正如梭罗所言,放弃偏见永远不会为时过晚。心存偏见的总是弱者,我们的眼界应该更开阔,放下偏见,心平气和地去看待外国人,多去拥抱真正的善意,拥抱每一个微笑的朋友。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爱无须说出,懂的人自然会懂  落雪时节,院中的老梅树开花了,鹅黄浅染,暗香浮动。吮吸着沁人心脾的冷香,6岁的刘海粟忘情地画着。不知何时,身边多了一个小女孩,看着他笔下的腊梅栩栩如生,她不由赞叹:“真像!”他们是表兄妹,他排行第九,她叫他九哥;她名杨韫,字瘦玉,他称她祥妹。因住得不远,祥妹常常跟着母亲到舅舅家玩,一边跟着表姐学刺绣。  家中请了画师,让祥妹和他一起学画。后来,她的父亲和他的母亲相继去
研究恐龙,被称为冷门科学。中国科学院古生物学家徐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并命名恐龙最多的科学家,超过70余种。有青年问他,历史进入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还去探究1.6亿年前生存在地球上的古生物干什么,究竟有什么意义?  徐星淡然一笑,说他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看法。首先,既然是科学,都需要用热情去探索。其次,对世界的好奇,想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人類这个物种最重要的特质,是人类和其他
在接受“朗读者”节目主持人董卿采访时,柳传志提及,在他遭受人生第一个挫折的时候,父亲对他说过一句开悟的话:“只要你做一个正直的人,不管做什么行业,都是我的好孩子。”这句话影响了柳传志一生,此后,把正直贯穿于血液里,也成为他终生的修行。作为民营企业家,柳传志说到做到,为了建立一个“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他早早定下“天条”:子女不能进入“联想”工作,哪怕是实习也不行。也许正是由于这一铁规,“联想”成长
1993年,自由摄影记者凯文拍出了著名的《饥饿的苏丹》照片,因此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然而,他却受到了各大媒体的指责和咒骂,说凯文是个冷血屠夫,只顾拍照获奖,却没有对女孩伸出援助之手。  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评委会成员卡普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凯文递交照片时进行过说明:照片上小女孩的母亲就在旁边排队领取慈善组织发放的救济粮,而且在小女孩的手上还有慈善组织的手环,意味着她是人道组织救援的对象。所以,小
我经常在墨尔本北郊的一家拳击馆练习拳击。最近,我遇到一个了不起的人——阿德里安。他和我一样也是一个业余拳击手。不同的是,我31岁,而他72岁。我注意到阿德里安时,他正在击打拳袋,无论是速度和力量,我想大多數20多岁的小伙子都比不了。休息的时候,我和他聊了聊。他的自律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阿德里安练习拳击40年了,无论是过去从事白领工作,还是现在过上退休生活,他都一直坚持苛刻的自我训练。我很
35岁的曾江华,是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的主治医师。由于长期做精细的显微手术,他的右腕患上腱鞘炎,疼得手腕不能动、大拇指翘不起来、手掌没法弯曲,严重影响了他的手术工作。  曾江华知道想要快速治疗腱鞘炎,手术是唯一的辦法。然而,他并没有让同事做手术,而是自己给自己做手术。2020年7月7日,他铺开手术刀、消毒液、麻醉剂等器械后,先用左手给右手腕消毒,打麻醉针。然后用手术刀尖在发炎腱鞘皮肤和肌肉上割开
学者周国平说:“孤独和喧嚣都难以忍受,如果一定要忍受,我宁可选择孤独。”在看完电影《刺猬的优雅》后,我才明白身处喧闹的世界,能“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独守一隅清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影片中,门房勒妮虽然一贫如洗,但谈吐不凡,“腹有诗书气自华”。她迎合别人的偏见,伪装成又老又丑、脾气暴躁的老太婆,在安静的书房里构建丰富的精神世界。芭洛玛出身豪门,年仅11岁,却养成了哲学家一样
嘉莉北漂好多年了,住过没有暖气的地下室,也在最热的8月跑过业务,却不敌生活的残酷,过了不惑之年仍单身,生病了只能自己煮开水。晚上,她躺在被窩里想哭,但是哭不出来,心里想着,明天如何去完成那个要命的方案。第二天去了公司,新来的小姑娘听到她咳嗽得厉害,说自己有药,问她要不要吃一颗。她接过感冒药的那一刻,有一种液体灌满了双眼。怕被新同事看到,她冲进厕所,一把鼻涕一把泪,哭得稀里哗啦。  不知道何时开始,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收官之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自此,中国北斗开启了高质量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崭新篇章。作为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的谢军,自然成为焦点人物。在一个青年活动的现场,有人直言不讳地说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美国有GPS,俄罗斯有“格洛纳斯”,欧洲有“伽利略”,完全可以为我所用,中国人为何还要设计研制技术复杂又花钱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呢?  謝总设计师和蔼地笑了笑说:“我
好莱坞女星玛丽莲·梦露说:“只有花瓶不读书。”她还说:“只有读书的女人才会永远美丽,倘若一个女人没有长到‘花瓶’的地步,如果还不去读书,后果不堪设想。”将读书和美丽相提并论,梦露的看法别具一格。  马丁是梦露研究者,他对梦露的日记和遗物进行了整理,最终得到一份书单。梦露的书单很长,上面罗列了438本图书。从书单来看,梦露最喜欢的是小说、诗歌和戏剧类书籍,《天使望故乡》《罗马之春》《哈克历险记》,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