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shuy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平时还是小考,阅读理解都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其方式方法,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如笔者在教学《周总理借书》一课前,翻阅了大量资料,写了一篇充分体现总理一生鞠躬尽瘁、大公无私精神的短文。当笔者声情并茂地读完后,学生深受感染,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深刻地体会总理精神的伟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教师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意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就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他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在小学阶段,教师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一是学生对周总理不太熟悉;二是人们自发地聚集到长安街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学生没有亲自经历,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某教师在讲读该课之前,让学生从报刊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课上得非常成功。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对于学习其他课文,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三、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由此可以了解到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其主动探究,激活其思维及养成学生的求知兴趣。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一位教师在讲《蝙蝠和雷达》一课时,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课文用蝙蝠‘撞’而不用‘碰’呢?”“既然蝙蝠的眼睛没有用,它还长眼睛干什么呢”等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 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时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是最重要的。
  四、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家庭环境、经历、学习基础等不同,学生在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存在差异。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学目标要适度灵活,课堂提问要分出层次,练习设计要难易有别,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反馈评价。
  五、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其积极地学,主动地去探索。
  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问答、互相讨论的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中,而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有位年轻教师在讲完《麻雀》一课后进行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那种伟大的母爱。”话音刚落,一位男生立刻举起手,大声而认真地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该教师听后,马上笑着说:“你读得很认真,看来老师的概括不准确,那么怎么说才确切呢?”课堂又一次活跃了。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
  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
  【组稿编辑:赖敏斌】
  (作者单位:341404江西省南康市浮石乡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农村初中生的阅读现状不甚乐观,主要表现为不喜欢阅读、无书可读、读书目的不明确。培养农村初中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应重视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阅读习惯;二是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促使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三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哪些重要意义。本文从这些问题出发探析农村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  【关键词】农村 初中生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是一种对文字信息感知、理解,进而产生共鸣
期刊
作文是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在语文教学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也应看到,在语文教学中作文仍然是个薄弱环节,教师教学生作文,较多考虑的是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从写什么到怎么写都给学生作了限定,学生作文千篇一律,这样的作文教学,学生连真情实感都难以表达,至于创新和写作兴趣,就更无从谈起。  写作文真难,这
期刊
语文课培养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而语文课中的写主要体现在作文的写作上。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除了写前充分指导,写后进行评讲之外,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环,这就是作文的批改。教师的批语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  当今的语言心理学专家认为语言活动和心理活动着密切联系。教师只有在了解学生在认识、情感、意志及个性心理方面的不同特点,掌握认识过程的规律及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
期刊
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是当前广大师生所关心的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笔者自己的看法:  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最主要的事是要排除影响英语听力理解的障碍,在英语听力理解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障碍:    一、语言障碍    1.语音和语调  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其最本质的物质外壳是语音、语调。学习语言,如果语音不准,又不能正确把握语调,就会失去辩音能力,这势必影响听力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所以
期刊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面临的首要任务。根据《基础
期刊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教学中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领域。考试中的作文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语文考试的成败。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写出一篇质量较高的作文来,结合作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中学生的作文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训练。  一、加强立意新颖训练,避免指向趋同  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事物具有多面性,正面常常为人所注意,侧面乃至反面往往被人所忽视
期刊
目前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低效高耗,学生学习被动,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亦步亦趋;学习起来感觉吃力,索然寡味;学习成绩不理想,有的学生甚至有放弃学习英语的念头等现象。针对以上这些情况,笔者采取了“学案导学”的教学改革:注重学案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此方案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案”不同于教案,有其自身的特点    教案是教师教学所采用的方案,课堂教学所使用的脚本,它主要是用来体现教
期刊
传统的语言教学,侧重在“讲”字上下功夫,教师讲,学生听或记。在文言文方面,表现最为突出。一般采用“串讲法”,即教师逐字逐词详解之后再疏通句子,而后概括段意,接下来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最后讲解写作技巧。在讲授知识时,教师不厌其详,不厌其细。传统的这套方法使笔者想到鸟类育雏的方法,鸟类将觅来之食含在嘴里送进幼鸟嘴里,那种亲情和负责的态度实在令人感动。但是,从素质教育的高度,从学生未来的发展来审视传统和文
期刊
整体教学现在已成为很多学科探究的共同课题,但对于整体教学的理解和解释却是见仁见智各有不同。笔者以为,随着新教学大纲的实施和新编英语教材的使用,英语教师和教研职员有必要多方位和多角度地深入地探究英语整体教学,广义地理解整体教学的深层意义,使其从根本上推进当前的英语教学探究和改革,提高英语的教学效益,以服务于社会发展之需要。    一、整体教学思想    整体教学是一种教学思想,不应单纯地被看作一种教
期刊
对于中学生而言,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平时用时最多的是文言文,背得头脑发涨的是文言文,可考试时出错最多的也是文言文,应用起来最难的还是文言文,由此,既见文言文学习之难,又见文言文学习的效率之低。针对一年一年的文言文的考试越来越重要,分值越来越大,而学生面对文言文的学习有点望而生畏或不知如何是好,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课程》为蓝本,以考试为纲,以自主学习为经线,以诵读拓展激趣为纬线,竟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