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出发 以“人”为本——有关博物馆展览举办的几个问题

来源 :首都博物馆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utusc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金色宝藏》展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2006年,《走向盛唐》展在湖南省博物馆举办2006年,《伟大的世界文明》展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举办2006年,《世界文明珍宝》展在首都博物馆举办2008年,《敦煌艺术大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2008年,《中国记忆》展在首都博物馆举办…… 2001 “Gold Treasure” Exhibition held in China Museum of History 2006, “Tang Dynasty” Exhibition held in Hunan Provincial Museum 2006, “Great World Civilization” Exhibition held in China Millennium Monument 2006, “World Culture Treasures ”Exhibition held in the Capital Museum in 2008,“ Dunhuang Art Exhibition ”held in China Art Museum in 2008,“ China Memory ”Exhibition held in the Capital Museum ......
其他文献
前年在完成《首都博物馆文物保护技术规范》初稿之后,开始考虑作为一个文物保护中心,特别是首都博物馆新馆建成以后,文物修复和保护工作应该怎样开展.工作手段、技术方法、材料的合理运用等诸多问题,怎样才能符合要求,才能达到修复和保护的标准.经过调研和查找有关资料,不难发现适合于这个行业的标准、条文比较少,更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文物修复和保护的技术规范.俗话说:“行有行规”那么面对文物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丰富
一、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京师卫戍司令段芝贵(1917.7—8),京畿警备总司令段芝贵(1917.8—1919.9),京畿卫戍总司令段芝贵(1919.9—1920.7),王怀庆(1920.7—1924.9),京畿
近两年来,随着各个省级、市级博物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整个博物馆行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何满足不同层次社会公众的需求,成为每一个博物馆所要面
文物藏品是博物馆藏品收藏、陈列展览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础。博物馆的文物保护首先要有适宜的环境,避免自然损坏和人为的破坏;其次是已被种种因素损坏了的文物的修复工作。这
首都博物馆自2005年新馆建成后,独特、新颖、艺术的建筑造型,整体浓厚的文化氛围,设计专业的陈列展览,吸引了大批观众,为首博赢得了较多的赞誉,在社会上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民政档案的管理是民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涉及范围较广,档案门类复杂,工作量较大。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发展,信息化管理涉及到了各个领域。民政系统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也开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文物藏品的使用应以不损坏为准则。它的使用期应该是永久的,保护要贯穿于使用的始终,这是由博物馆文物藏品使用的特点所决定的。显而易见,文物的保护在博物馆事业中占有重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以前,我只想做一名国网白城供电公司的好工人。现在,我要做一名中国好工人!”——在劳模事迹报告会上,国网白城供电公司检修公司电气试验一班班
对于我,1945年值得铭记的有许多事,其中之一是对国内政局的初步认知。我当时是武汉大学一个只顾埋头读书的学生,就在临毕业的这一年.同学介绍我读了几本进步书刊。当然,那还是一种信疑参半的认识,不过对我后来思想的进一步转变,的确是埋下了一粒助燃的火种。下面摘选我当年的七篇日记,从中可以大致看出我的思想发展脉络,也部分地反映了当年我的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