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音乐美学教育的思考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94668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音乐艺术素养方面发挥着基础作用,是塑造学生艺术品质的核心课程,也在培养现代化和全面型人才方面有着独特优势。从美学角度进行音乐教育研究,关注音乐美学教育的实施,是改进音乐教育的重要举措。美学因素是音乐教育当中的核心要素,美学功能也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功能,如果音乐教育偏离美学,忽略美学功能开发的话,那么音乐教育就无法获得良好地发展,更不能够发挥应有的功能。所以高校要加大对音乐美学教育研究,不断挖掘现代音乐教育的美学品质,并通过创新音乐美学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培养合格的艺术人才。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美学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1)08-0032-03
  21世纪的音乐教育必须体现当下性,以及音乐教育特有的美学品质,牢牢把握音乐教育的时代改革和发展旋律。不管是在学术理论角度进行分析,还是从具体的改革发展角度出发,又或者是音乐教育的实践教学都必须要考虑时代因素,更不能够回避音乐教育的美学因素[1]。基于音乐教育的美学功能以及音乐美学教育的重要性,高校必须加大音乐美学教育力度,鼓励学生对音乐教育的美学内涵进行挖掘,同时正确认识音乐美学在音乐教育当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在完善音乐教育体系,提高学生音乐审美修养的过程中,推动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音乐美学概述
  随着高校音乐教育美学思考的深入,音乐美学受到了更多地关注,也逐步成为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注意站在音乐艺术整体高度研究音乐本质与规律。音乐美学和音乐评论、音乐史学、音乐技术等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音乐美学的深入发展和以上领域的发展密切相关,也从中吸收营养和优秀的发展成果。如今音乐美学已经发展成为独立学科,成为音乐学和一般美学的分支,指出了在音乐的发展和研究过程当中,要把美学放在核心地位,探究音乐的审美功能以及社会价值。音乐美学注重从哲学以及美学结合角度出发,研究音乐的内在规律性,使得这样的研究显现出明显的系统化以及理论化。音乐美学在发展过程当中坚持哲学性、社会性与情感性相结合,也由此构建了三维一体化的理论。随着高校音乐教育的长足发展,从美学角度出发,进行音乐教育研究,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而开展音乐美学教育,在高校当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塑造学生良好思维能力以及创新创造能力的推动力,也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选择[2]。
  二、高校音乐美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高校开展音乐美学教育的重要宗旨,在于改变过去音乐教育缺少美学思考的现状,培养学生多样化的音乐能力,促进学生品德修养的提高,从而把学生打造成为全面健康发展和身心和谐进步的优秀人才。美学教育除了在素质教育领域当中备受关注之外,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学教育指导教师除了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学生审美价值观之外,还能够助推社会教育的全面发展。国家高等教育的宗旨就是培育全面发展和拥有正确价值观的高素质人才,这和高校音乐美学教育具备高度一致性[3]。高校音乐美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通过向学生传授音乐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审美熏陶当中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综合素养。音乐创作者早在创作音乐作品时,就把自身的情感以及审美思考融入到了作品当中,使得作品成为了作者思想情感以及审美观念的融合体,而学生通过对这些作品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欣赏,加强对音乐美学要素的感受,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音乐感悟以及审美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开发学生的想象以及创造力。艺术创作往往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音乐美学同样如此音乐美学灵感源于自然以及生活,对学生进行音乐美学教育,应该善于从生活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学习鉴赏中西方多样化的音乐艺术,感知不同的音乐美,丰富学生在音乐美学上的感受和理解。
  三、高校音乐美学教育的现状
  为了有效推动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高校开始加大对艺术课程改革力度。由于音乐在高校的长足发展当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音乐教育又是学生艺术素质全面发展的保障,所以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为了确保音乐教育质量,高校应该正确认识音乐的综合功能,尤其是要揭示音乐艺术体现出的音乐审美教育功能。但是目前高校音乐教育存在明显的美学缺失问题,导致音乐艺术之美无法在教育实践当中得到体现,造成音乐教育工具化以及功利化。目前高校在音乐教育方面的美學缺失现状主要表现为:第一,只关注音乐形式,忽略音乐的艺术内涵。音乐形式与内容是音乐艺术的两个重要表现因素,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形式没有内涵,会让音乐教育丧失美学价值,只有内涵而没有形式,也无法有效支撑音乐艺术的发展。如今的音乐教育存在着重形式轻内涵的问题,导致学生不能够在音乐学习和鉴赏当中把握好作品的内在情感以及思想主旨,也影响音乐教育当中美学价值的开发。第二,局限于音乐本体,忽略人文内涵挖掘。创作者在创作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怀揣着创作热情,融合了自身对生活体验的一系列感悟反思,还把对生活的情感用音乐体现出来,所以音乐作品除了在线生产生活之外,还有着人文内涵。不过当下的音乐教育因为过度关注音乐本体,反而没有让学生深入作品分析其中体现出来的人生哲思,影响到学生对人文知识的获取,也不利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发展。第三,仅重视具体音乐作品,忽略审美意识培育。不少学生在音乐学习当中,只是局限在音乐作品的演唱或者是弹奏这样的实践层次,极少会自主挖掘音乐之美,无法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体会,导致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大打折扣,也影响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趣味的建立。
  四、高校音乐美学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加强教材课程体系建设完善教学内容
  从当下高校音乐美学教育的实施现状角度进行分析,不少高校在教材建设方面存在明显缺陷,同时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完善,无法从教学内容方面保障音乐美学教学的有序开展,除了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之外,还给学生的审美素质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所以高校为了增进学生对音乐美学的研究,促使学生发现音乐的美学价值和内涵,首先需要在教材建设以及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着手,使得音乐美学内容可以真正意义上贴近高校学生的具体需要,契合本校学生的特征,且能够帮助解决具体授课当中存在的问题,以实现对教材的灵活运用和对课程体系的综合建设。现有的教材虽然关注音乐和美学的结合,并注意指导学生站在审美角度进行音乐理解,但是教材内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没有跟随时代的发展和变革进行相应的改进和提升,导致学生学习的内容明显滞后,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所以教师应该做好对教材内容的创新编排,在有所取舍的同时还必须与时俱进,如果情况必要的话,还需要进行校本教材编排,打破教材方面的局限性。从课程建设角度出发,高校需要对音乐美学课程进行科学化设置,注意对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结构优化,把控好两类课程所占比重,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二)重视音乐鉴赏教学引导发掘音乐之美
  音乐艺术凭借其特有的美学属性让人为之倾倒,艺术性的声音组合构成了音乐表现美的有机载体,情感美是音乐美的重要表现和核心内容。不同的音乐作品有着不同的艺术魅力,主要是因为这些音乐作品创作于不同的时代,而作曲家又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所以他们在用音乐作品表现美时,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性。比方说《彩云追月》是一种优美,《欢乐颂》是一种崇高美,《跳蚤之歌》是一种喜剧美,《国际歌》是一种壮美。不管是哪种美都让人动容,且能够给人无限的音乐审美启发,使得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能力得到极大程度的发展。为了让学生养成主动挖掘音乐美的良好学习习惯,促进音乐美学教育的顺利落实,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开展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时间和平台,让学生主动挖掘音乐美,使得学生能够接触有生命力的音乐,提高审美趣味。例如,在引导学生鉴赏《命运交响曲》时,教师要把鉴赏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要求学生自主收集和贝多芬的有关资料,并对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认真分析,为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情感美以及内涵美打下基础。在这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音乐作品,并让学生分组讨论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以及表达的核心思想,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当中主动挖掘音乐审美,并和音乐作品产生共鸣。为了保证鉴赏教学的顺利开展,让学生对不同音乐作品的差异化音乐美进行感悟,教师可以开展对比鉴赏教学,也就是让学生欣赏不同作家的作品或者是相同作家的不同作品,使得他们能够在对比欣赏当中认识到不同音乐作品的差异化审美内涵,开阔学生的眼界,消除学生审美能力发展当中的阻碍。
  (三)改进音乐美学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在音乐美学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发现音乐美,挖掘音乐的美学功能,促使学生把握音乐的审美核心是教育教学的关键点,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如果教师不能够对传统的教学策略进行很好改进,那么学生对音乐美的认知也会大打折扣,降低教学质量[4]。为了确保音乐美学的教育有效性,教师需要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融入课堂。一是互动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的优势是能够给师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学习平台,使得教师和学生能够进行无障碍的互动交流,共同就音乐作品进行美学分析和深层次研讨。学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畅所欲言,表达各自的观点和理解,而教师也可以就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启发指导以及归纳总结,为师生共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二是基于现代技术的教学法。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为依托开展的现代化教学,比如多媒体教学法、微课教学法、慕课教学法等,都可以在音乐美学教育当中发挥出创新优势,给学生提供创新表现和个性化学习条件。比如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以微课为依托构建音乐美学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能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微课学习资源,在课前自学和课堂互动讨论当中提高对音乐艺术的综合把握能力以及艺术表现力,促使学生深层次地追求音乐美。三是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创作、表演、欣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直接参与的过程中感受音乐审美魅力。即兴创作、音乐表演等活动对学生来说都有很大的吸引力,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常用的即兴创作方法以及审美实践策略,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即兴创作活动,并让学生对各自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在评比和竞赛当中发展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当中提高审美素质。
  (四)创新考核评价策略培养学生审美素质
  教学评价考核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完善学生综合艺术素质的途径,评价考核工作的开展可以为多元化反馈信息的获得创造良好条件,给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也给学生提供调整学习行为的支撑点。以往高校音乐美学教育的实施,通常会忽略教学评价和考核这一层面,即使是设置了一定的考核活动,但是对学生音乐审美素质的考量并不全面,也忽视了学生在音乐美学思考和实践研究过程当中的表现,不能够给学生提出针对性的调整改进和提升方案,也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所以教师需要在考核评价方面加强研究,运用多样化的考核评价策略,为学生的音乐审美学习提供有力支持。为了检验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发展情况,教师既要对最终的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又要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現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做好对各方面信息的记录,通过结果性以及形成性评价方式的结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另外,教师还需要对评价形式进行一定的改革,把档案袋评价法、调查问卷法等方式应用到考核评估当中,提高学生对教学评价活动的接受度。在运用档案袋评价法时,教师需要针对每个学生建立专门档案,做好对档案内容的更新以及补充,完整记录学生在音乐美学学习当中的整体表现。在对调查问卷法进行应用时,教师应该对调查问卷的设置质量进行把控,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出相应结果,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性与有效性。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师资审美素养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提高音乐教育质量,促进音乐美学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不管是音乐教育还是音乐美学指导教师,都需要由专门师资发挥专业能力和开展专业化教学,如果教师的音乐审美素质处在较低水平,无法满足学生的综合发展需要,那么最终的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高校领导首先需要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在音乐美学教育方面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既要明确学校的责任,又要明确教师的责任,这样就可以在学校的协调安排以及教师的专业参与之下,确保音乐美学教学的综合质量。高校可以建立专门的艺术教研室,配备好专业人员、器材以及设备,并借助这一平台为教师的教育培训以及教研活动开展提供广阔空间。在对教师的音乐美学素质进行培养时,学校既要重视本校在职培训,又要鼓励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并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学习,拓展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给教师提供更多专业素质发展的选择,满足教师自我提高要求,充分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专业优势[5]。
  结 语
  音乐教育美学因素,一直以来都是现代音乐教育的根本性问题。而音乐正是美学分析,定位在教育实践当中受到应有的关注不仅影响到学科建设,还给音乐教育功能发挥带来了极大程度的影响[6]。为了改变音乐美学教育受忽视的局面,高校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把美学因素的考量放在核心地位,加大音乐美学教育体系建设,除了改变音乐美学的错位问题之外,还必须多角度提升音乐美学教育的综合质量,优化课程体系,建设高质量师资,完善艺术人才培养机制,为高校的音乐教育长效发展提供有效方向。
  (责任编辑:张洪全)
其他文献
2019年10月底,我随上海文广集团代表团赴俄罗斯查找中共建党的“红色档案”.在莫斯科,我们去了顿河墓地,跟着俞敏老师给中国革命的先驱者——俞秀松烈士扫墓.
期刊
1927年4月,段祺瑞政府刚垮台,奉系军阀张作霖占领了北京.京师警察局侦缉处处长吴郁文、副处长雷恒成率侦缉队,偕宪兵百余人包围苏联使馆,无视国际约定,闯进使馆捉拿藏身于此
期刊
吴江路目前在上海算得上是条有点名气的马路了.它集小吃街、美食街、步行街、休闲街等于一身,地处上海繁华的南京西路一侧,有地铁二号线的出入口,已成为上海市民和外地游客的
期刊
[摘要]  作曲家许舒亚在多年来的音乐创作积淀中,形成了独具个性的中国式表达语言,将传统文化立意及音乐元素融入到多元化的音乐作品中,体现出中西合璧的艺术美感。作曲家在主题构思、作曲技法、配器构成及音响空间设计方面均体现出独到之处,将中国音乐精神通过具象和抽象的双重方式融入创作。不仅刻画出唯美的意蕴幻境,还使中国音乐元素革故鼎新,呈现出与当代创作及欣赏审美的同步,获得了国际乐坛的关注与认可。  [关
红色歌谣产生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随着土地革命推行和中国革命的进程其内涵也而不断的丰富,成为中国革命文化的载体和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国革命精神.本文着眼于新时期红
目前,出版业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并快速地对自身的规模进行了扩张,但是当代图书市场的发展出现了下滑,出版社被迫对自身的战略做出了调整,通过对新业务的谋求,来促进自身在未来的良好发展。针对出版社的变革,以及学术专著在此类变革下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必须要以寻求出路为目标,对其进行积极的思考。本文主要剖析了古典文学类学术专著在出版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策略,以供参考。
[摘要]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腊山道教音乐以其悠久的历史、鲜明的艺术特色和重要的人文价值,在我国宗教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腊山道教音乐之渊源、传承谱系及艺术特色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腊山道教音乐;渊源;特色乐器;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8-0016-03  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东平湖西岸的腊山,不仅
都市的角落里藏着许多金融历史的秘密,仿佛大隐于市,遮蔽锋芒,悄然躲在那里,只等待一双发现的眼睛,帮它拂去时间的尘埃.上海的小马路,小弄堂,不显山,不露水,或许正是这个原因
期刊
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推动了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融媒时代也在不断地改版和创新,人们获取新 闻、娱乐信息的方式也不再单一,变得多种多样,获取的渠道也是五花八门。所以这也就对融媒时代下新 闻采写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新闻采写时,新闻工作人员也应该在新媒体的背景下,对自 己采写的方式进行创新和改变。这样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在众多的媒体资源中脱颖而出,获得人们的关 注和喜爱。本篇文章就是对融媒时代新闻采写的创新与突破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探析。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文选择了扬州民歌文化作为着眼点,以扬州地方文化为切入点从扬州地方文化特色、扬州艺术文化发展特征、扬州地方文化对扬州民歌文化的影响三个方面,简要概括了扬州民歌文化艺术。  [关键词]扬州地方文化;扬州艺术文化;发展脉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