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与药物对比治疗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伴抑郁症:随机对照研究

来源 :中国针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honglia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针刺与药物对比治疗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伴抑郁症的疗效差异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针刺组采用通督治郁配穴针刺,取百会、水沟、风府、风池等穴,每日1次,每周6次,4周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药物组口服西药尼莫地平30mg、每天3次,氟西汀20mg、每天1次,治疗8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4周末、第8周末检测脑血流速度(CBFV)和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以及评估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疗效以及抑郁症状改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第4周末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均显著提高(均P<0.05),治疗第8周末Vm提高更加显著(均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CD40L均显著降低(均P<0.01),但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MoCA量表评分显著增加(均P<0.01),HAMD评分显著降低(均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认知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86.7%(26/30),药物组总有效率为80.0%(24/3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抑郁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3.3%(21/30),药物组总有效率为86.7%(26/3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治郁配穴针刺可显著增加SIVD伴抑郁患者的CBFV以及降低血清sCD40L含量,同时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抑郁症状,疗效与西药相当。血清sCD40L水平升高可能参与了SIVD的发生发展,降低sCD40L的表达,有助于减轻脑的缺血和再灌流损害。
其他文献
<正>患者,男,59岁,于2013年9月20日就诊。主诉:双侧眼肌痉挛、不自主眨眼,面口部肌肉不自主抽动2年余。于2011年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眨眼频繁、眼干、双眼眼肌痉挛等症,就诊于
本文结合个人教学经验探讨了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目的:运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观察针刺和假针刺太冲穴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脑功能成像特点,分析太冲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中枢机制。方法:将1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
目的:观察颈椎夹脊穴埋线配合耳周穴位电针与单纯电针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予耳鸣侧C4~C7颈夹脊穴位埋线,
目的制备脂质体流感疫苗,并对其细胞免疫效果和小鼠保护效力进行检测。方法采用薄膜蒸发与冷冻干燥相结合的方法制得多层脂质体,与流感裂解疫苗按比例混合,制备脂质体流感疫
目的:比较醒脑安神针刺法与口服黛力新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0例躯体形式疼痛患者(可合并轻中度抑郁)随机分为针刺组与西药组,每组20例。针刺组给予针刺
<正>友人提议,找几位朋友,不定期地聚聚,不光是吃饭,也神侃闲聊,每次选一个话题。不求人多,三五个人,七八个人均可。气氛自由轻松且言皆由衷为要。2013年2月3日,友人来电,说
本文从译介出版、总体研究、作品研究三个方面全面回顾我国学术界二十年来对托尼·莫里森的研究成果。从成果数量和研究力度上来看,国内对莫里森的研究正在积极发展中并取得
由《定风波》追溯苏轼黄州时期的心态,进而探讨苏轼面对贬谪困境时的人生态度:不去寻找社会准则的认同,而在内心世界寻找超越与平衡。以儒释道合一的人生哲学淡化悲哀,成为后
目的研制一套科学、客观、符合我国医学特点的、具有可靠信度和效度的《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为准确评价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