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机 构】
:
030001 太原市,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030001 太原市,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030001 太原市,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
【出 处】
:
中华麻醉学杂志
【发表日期】
:
2017年37期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线粒体ATP敏感性钾(mito-KATP)通道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50~300 g,成功制备Langendo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24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组(CGRP组)和5-羟葵酸组(5-HD组)。平衡灌注30 min,C组继续灌注K-H液150
目的采用大样本前瞻性临床研究,探讨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病人1 098例,年龄18~7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记录病人年龄、性别、BMI、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居住情况、职业、术前手术部位疼痛情况、并存疾病、手术类型、手术时间、麻醉方式,记录术后3 d内最高数字疼痛模拟评分。术后3、6和12月随访病人,记录CPSP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CPSP,
目的评价CYP3A4*1G基因多态性对硬膜外注射左旋布比卡因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硬膜外麻醉行下肢手术患者111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30~60岁,体重56~79 kg,麻醉前采集中心静脉血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进行CYP3A4*1G基因多态性检测,根据基因型将患者分为野生型纯合子组(w/w组):基因型为CYP3A4*1/*1;突变型杂合子组(m/w组):基因型
目的评价氯胺酮对抑郁小鼠中缝核色氨酸羟化酶2(TPH2)表达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36只,8~12周龄,体重20~26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2):对照组(C组)、抑郁组(D组)和抑郁+氯胺酮组(D+K组)。采用强迫游泳实验建立抑郁模型。于模型制备成功后1 d时,D+K组腹腔注射氯胺酮15 mg/kg,1次/d,持续7 d,C组和D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氧化亚氮(N2O)麻醉诱导时患儿的气管插管条件。方法择期整形外科手术患儿122例,年龄4~10岁,ASA分级Ⅰ级,采用计算机随机抽样表格分为2组(n=61):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吸入8%七氟醚-60%N2O,新鲜气流量设定为6 L/min,睫毛反射消失后D组和R组分别经50~60 s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 μg/kg和瑞芬太尼1 μg/k
目的评价腰方肌前路阻滞对腹部和背部各区域的阻滞效果。方法健康志愿者12名,年龄18~45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BMI 18~30 kg/m2,超声引导下行腰方肌前路阻滞,阻滞用药为0.375%罗哌卡因注射液20 ml。采用冷温法测试腹部和背部各区域(以体表标志线将右侧躯体划分为15个区域)阻滞情况,记录注药后30 min时各区域阻滞阳性情况。结果≤5%阳性率区域为0;>5%~20%阳性
目的评价低电流神经刺激诱发股四头肌肌颤搐辅助超声引导腰丛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患者100例,性别不限,年龄18~4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50~85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50):神经刺激器辅助超声组(SU组)和超声组(U组)。2组均采用"三叶草"法超声引导腰丛阻滞,SU组穿刺时连接神经刺激器,电流强度0.35 mA,频率1 Hz,诱发股四头肌肌颤搐后注射0.5
目的评价程序性坏死在脓毒症大鼠肝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00~220 g,6~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h组)、脓毒症组(Sep组)和程序性坏死特异性抑制剂necrostatin-1组(N组)。N组及Sep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N组于术前1 h时静脉注射necrostatin-1 1.0 mg/kg,Sep组给予等容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预先给药对CPB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心肌损伤时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择期CPB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100例,性别不限,年龄35~64岁,体重40~80 kg,心功能和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50):乌司他丁预先给药组(UP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UP组于切皮前给予乌司他丁0.5×104 U/kg微量泵静脉输注,NS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微量泵静脉输注,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