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价值的评估及分析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ms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评估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术前内镜活检及病理诊断为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的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总结病理诊断结果。结果:59例术后病理证实为浸润性腺癌,术前47例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中术后病理证实为腺癌41例;术前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44例中术后病理证实有浸润性癌2例。结论: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应重视其病理诊断,避免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实属浸润性癌,结合病理诊断结果采取合理的方案处理,以切除病变肠段为佳,若术中确诊为浸润性癌,则建议实施根治性切除。
  【关键词】 结直肠上皮内瘤变 病理诊断 价值
  国际上对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的定义为:细胞形态与组织结构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存有不同程度差异,可分为两种,即高级别结直肠上皮内瘤变与低级别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等同于前者为重度异型增生与原位癌,后者为轻度与中度异型增生[1]。胃肠道肿瘤病理诊断在国内已有几十年推广历史,而国际对肿瘤标准判定已有新标准,即结直肠癌是否是浸润性癌,主要看有无肿瘤组织穿透粘膜肌层达于黏膜下层。为了进一步探讨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价值,我院实施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计入选对象91例,全部为我院收治的经内镜活检与病理诊断为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入选时间2008年1月-2015年10月。91例患者中有42例为男性、49例为女性;年龄最低28岁,最高84岁,均值63.7±2.6岁;肿瘤部位包括6例升结肠、1例横结肠、6例降结肠、60例直肠、18例乙状结肠。
  1.2 方法
  组织本院专业人员对91例患者临床资料、病理诊断、内镜检查等进行整理与总结,具体包括术前、术后病理诊断,术后病理基本情况、转移、肿瘤分布位置等。根据诊断结果采取合适的方案治疗,其中结肠31例患者,采取腺瘤切除术1例、根治性结肠切除术30例;直肠60例患者中,有40例患者采取直肠前切除术处理,有9例患者采取经肛门局部肿瘤切除术处理,有7例患者采取Parks结肠肛管吻合术处理,有4例患者采取腹会阴切除术处理。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便于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2.1 术前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
  59例术后病理证实为浸润性腺癌,术前47例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中术后病理证实为腺癌41例;术前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44例中术后病理证实有浸润性癌2例,详见表1。
  3 讨论
  上皮内瘤变属于临床常见病变,在宫颈、前列腺及胃肠道黏膜等处比较常见,可分为低级别与高级别两种,前者病情轻微,后者病情危重。结直肠上皮内瘤变对于患者本身的机体影响很大,若不及时治疗,极易进展为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需加强重视。病理诊断属于临床常用诊断手段,指的是通过研究疾病的发生原因、机制、疾病进展中患者自身机体形态结构等情况,以便为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及预防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2]。尽管近几年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相应的诊疗技术得到明显提高,使得瘤变疾病临床效果有所改善,但病理诊断作为常用的诊疗手段对疾病依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进一步明确发病机制,从而更好地掌握发病规律,为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依据,值得借鉴。
  我院针对收治的91例经术前内镜活检与病理诊断的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术前活检显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44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腺癌2例、腺瘤伴有上皮内瘤变42例;而术前活检显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7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腺癌41例、腺瘤伴有上皮内瘤变6例;从结果中可知,术前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腺瘤患者中,术后病理证实4.5%为腺癌,而高级别中腺瘤则有87.23%为腺癌。针对这种情况,在临床诊断中就要警惕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极有可能是癌,但又不能完全等于癌,需要进一步验证[3]。在临床实践中,若病理报告为腺瘤伴有上皮内瘤变,无论是低级别还是高级别,都应先给予患者安慰,然后进一步诊断,切勿认为不是癌就麻痹大意。此外,在本次研究中还显示术前病理诊断为腺瘤伴有上皮内瘤变的患者,术后一部分证实为腺癌,这和术前诊断结果有出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在于:术前活检尽管有多点取材,但也可能有取材少或浅等情况,从而影响正确的病理诊断;腺瘤癌变本身属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常为小区域局灶性,在肿瘤边缘或浅表区少见,大多数在中心区,为此活检难以取到相关组织;肿瘤不均质属于结直肠癌主要特点,为此癌肿标本有上皮内瘤变时,腺瘤也可能出现[4]。
  综上,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应重视其病理诊断,避免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实属浸润性癌的情况,结合病理诊断结果采取合理的方案处理,以切除病变肠段为佳,若术中确诊为浸润性癌,则建议实施根治性切除。
  参考文献
  [1] 朱浩,毛勇,陈立兵等.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的临床意义[J].临床军医杂志,2010,38(4):500-502.
  [2] 吕建军.病理诊断在结直肠上皮内瘤变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11(12):64-64,65.
  [3] 吕晓兰.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的临床意义[J].医药前沿,2015,5(9):292-293.
  [4] 刘小飞.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的临床意义[J].医学信息,2015,16(21):204-205.
其他文献
胰腺假性囊肿多由急性胰腺炎胰周积液纤维化包裹所致,或是外伤、手术后胰液渗漏潴留的结果,由于囊壁无胰腺上皮细胞内衬,故称为胰腺假性囊肿[1].胰腺假性囊肿CT表现上易与其
【摘 要】 目的 对比观察对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采用经皮肾微造瘘输卵管镜取石术(MOCNL)与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URS)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40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进行观察,将采用MOCNL治疗的7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将采用URS治疗的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组结石完全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并发症手术各项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孕产妇产后出血,提高生命质量,给与有关健康的安全指导和防范措施.方法:结合我院孕产妇产后出血的实践应用,并对提高其健康质量提出几点建议.结论:通过加强
目的:探究在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2017年9月内于我院行妇产科手术的1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治疗的奇、偶顺序将之分为实验组(奇数组)和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利用常
中间综合征(intermediate syndrome,ims)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所引起的,患者多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本文主要对近年来ims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述.
【摘 要】 目的:分析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治疗中应用不同剂量孕酮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90例, 分为A、B、C三组各30例,分别给予三组患者100、200及300mg/d黄体酮口服治疗,对三组患者撤退性出血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三组患者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与出血率间均无显著差异,B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变薄,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A、B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治疗中新辅助化疗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进行新辅助化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采用表柔比星单用方案, 治疗
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措施在甲状腺手术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70例,选取时间为2015年2月-2018年1月,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分
【摘 要】 目的:对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在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情况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所有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分成研究组与查看组,研究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方式进行治疗,查看组慢性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