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协议后的伊朗政治与社会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huifr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1月的某一天,我在德黑兰梅赫拉巴德国际机场候机,当电视上出现有关伊朗核谈判的新闻时,多位伊朗人涌到电视机前顿足观看;2015年1月至2月,我在德黑兰调研,当时伊朗核问题谈判正处于胶着状态,我感觉到伊朗民众面对核谈判这个话题时心情忐忑、焦灼;2015年9月至10月,我赴伊朗考察,真切感受到伊朗人对核协议达成的喜悦,对国家的未来发展更是豪情万丈;今年5月至6月,我再赴伊朗时,已察觉到伊朗人对核协议的热情有所减退;9月,我又来到伊朗,发现伊朗人对核协议的质疑已经相当广泛,曾经非常不得人心的前总统内贾德竟然诋毁着核协议再次出现在伊朗的政治舞台中央……
  
  去年7月伊朗核问题谈判达成全面协议,毫无疑问是一件影响深远的事件。在伊朗国内,总统鲁哈尼更是因此声望高涨,当时伊朗甚至有声音表示,鲁哈尼可以高枕无忧地获得第二个总统任期(明年5月伊朗将举行总统大选)。而在今年2月举行的议会选举中,伊朗议会长期由保守派垄断的格局被打破,伊朗政坛开启了改革派和保守派势力均衡的新时代。然而,伊朗也有一些人不看好或者反对核协议,特别是随着核协议执行不力,伊朗国内对核协议的质疑声日益增多,鲁哈尼的个人声望也受到冲击,以强硬著称的前总统内贾德则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给伊朗政局形势带来新的变数。
  鲁哈尼总统对核协议的坚守
  鲁哈尼无疑是核协议的最坚定支持者之一。早在前总统哈塔米任内,鲁哈尼就曾担任伊朗首席核谈判代表,寻求与国际社会合作解决伊朗核问题,并于2003年与英法德三国达成暂停铀浓缩活动的协议。2005年内贾德上台后宣布重启铀浓缩活动,鲁哈尼随之去职。2013年4月鲁哈尼宣布参加总统大选,不管是在大选中还是赢得大选后,鲁哈尼均强调尽快解决核问题、改善或增进与其他国家关系对于伊朗的积极意义。在鲁哈尼看来,伊朗若要发展,就要改变糟糕的对外关系;若要改变糟糕的对外关系,就要改善与美国的关系;若要改善与美国的关系,就要积极面对华盛顿非常看重的核问题。现实的发展需要,再加上既往的理念和经历,促使鲁哈尼出任总统后力推与国际社会的核谈判。而在历经多年的核危机和国际制裁后,大部分伊朗民众也支持通过谈判解决核问题——毕竟和谈比战争更受欢迎。这一点从核协议达成后许多伊朗民众奔向德黑兰街头欢呼雀跃就可以看出。民众对核谈判的支持和期待,也是鲁哈尼放手一搏的关键因素。目前来看,核协议能否顺利执行、能否给伊朗经济发展注入有效推动力,已经成为衡量鲁哈尼总统政绩的关键性指标,在这种情况下,鲁哈尼自然是坚决捍卫核协议。
  今年1月16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报告,证实伊朗完成开始执行全面协议的必要准备步骤,核协议正式执行。欧盟、美国、日本随后宣布解除对伊朗相关制裁。核协议的执行的确给伊朗带来了一些收益,比如自2010年以来伊朗地毯被禁止进入美国,今年1月第一批伊朗地毯顺利出口美国。据统计,今年前四个月伊朗向世界各地出口地毯约830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40%。今年6月,伊朗化工贸易公司总裁迈赫迪·沙立夫·尼克纳法斯表示,后制裁时代伊朗石化产品出口增加了35%。与此同时,伊朗外交部负责人权和国际事务的副部长也说,伊朗的经济状况在核协议执行后呈上升趋势,伊朗银行已经开始尝试与国际金融网接轨,石油出口提高了两倍,各项合同和谅解备忘录也正在执行中。
  除了有形的物质收益,伊朗的国际形象也有所改善。伊朗资深政治家、利益委员会主席拉夫桑贾尼表示,核协议催生了国际信任,证明伊朗并没有试图危害国际社会,这对伊朗国际形象的改善起到推动作用。拉夫桑贾尼本人非常看重核协议的积极意义,认为该协议对伊朗比对其他签署方更有利。
  伊朗围绕核协议产生的争议
  
  应该说,伊朗官方图谋国家发展、主张与国际社会谈判解决核问题的人为数不少。事实上,如果没有官方相当强大的推动力,如果没有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同意,伊朗也不会与有关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达成核协议。作为对伊朗内政外交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头号人物,哈梅内伊曾不止一次赞扬伊朗核谈代表,这让鲁哈尼等核谈判和核协议的支持者甚感欣慰。
  但是,哈梅内伊与鲁哈尼在核协议和美国问题上的态度有相当大差别,比如哈梅内伊质疑核协议的经济收益,认为人民的生活在核协议签署后并没有实质性变化,而鲁哈尼则称赞核协议驱散了笼罩在伊朗上空的战争阴云,便利了伊朗原油的出口。今年6月,哈梅内伊在一个活动上说,核协议有很多模棱两可的地方,这为对方不遵守协议创造了条件,他强调如果美国威胁要撕毁核协议,那么伊朗就将烧毁该协议。但是在同一个活动上,鲁哈尼则强调核谈判确定了伊朗人民的核权利,并取消了压迫性决议。哈梅内伊要求施加于伊朗的国际制裁应该立即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点儿一点儿地逐步解除,认为美国没能有效地执行核协议条款,伊朗不能与这样言而无信的国家打交道,反对伊朗和美国进行其他事项的谈判。鲁哈尼虽然认同哈梅内伊对美国的评价,但是坚持认为核协议给伊朗带来更好的发展环境,而且他一直希望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各世界大国进行更多的直接交往,如果在这方面能够取得进展,不仅有助于伊朗的发展,而且也有助于他竞选连任。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伊朗国内对核协议的热情确实明显下降。根据美国马里兰大学国际和安全研究中心今年7月公布的伊朗民意调查报告(注:笔者对该报告的某些调查数据有质疑),在核协议签署一周年之际,民众对该协议的支持率已经从最初的76%下降到63%,伊朗社会在核协议问题上产生明显分裂。核协议更是引发了伊朗强硬势力日益广泛的质疑。在核协议达成的次日,哈梅内伊称参与核谈判的六大国中有不值得信任的国家,此言论普遍被伊朗人理解为是对美国和英国的指责,一些不满核协议的伊朗势力据此提高了对核协议的批评烈度,认为该协议甚至连伊朗的底线都没有达到。在伊朗拥有强大影响力的伊斯兰革命卫队直言核协议危及国家安全,革命卫队司令贾法里谴责该决议干涉伊朗的军事行动,触及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设置的底线,声称永远也不会接受包括核协议在内的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今年7月,伊朗议会议长拉里贾尼也警告说,如果核协议进展不利而且再产生新问题的话,伊朗并非没有取消核协议的可能。   显然,支持核协议、主张与美国进一步沟通的鲁哈尼在国内面临很多挑战。如果没有最高领袖的支持,核协议就无法成功;要获得最高领袖的支持,就要让伊朗从核协议中获得更大的收益。目前看来,这似乎是一个难解的困局。而前总统内贾德正是在这一状况下再次出现在伊朗民众的视野中。
  伊朗政治的“内贾德现象”
  2005年初次参加总统大选时,内贾德获得了对前任总统哈塔米甚感失望的伊朗大多数选民的支持,但是上台后内贾德鲜明的反西方立场令伊朗成为国际弃儿,其经济政策则加剧了国家的财政困难,而且社会呈现出宗教强化的特征,这一切引起了民众特别是年轻人的不满。尽管内贾德在2009年赢得连任,但是很多选民质疑内贾德当选的合法性,有关选举黑幕的争议导致伊朗发生剧烈的政治动荡甚至流血冲突。在2013年卸任总统之际,内贾德被指责为伊朗内外交困的罪魁祸首,其在伊朗的声望降至最低点。
  卸任总统一职后,哈梅内伊任命内贾德为伊朗最高政治仲裁机构利益委员会成员。该委员会主要由强硬教士组成,是最高领袖的顾问机构。尽管刚卸任总统时内贾德在伊朗很不受欢迎,但是他仍积极从事政治活动,尽力团结和领导强硬分子。去年6月,内贾德在任时的内阁成员组建了一个新政党。今年入夏以来,内贾德加大了政治活动力度,在伊朗多地发表公开演讲。内贾德严厉批评鲁哈尼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今年8月还给美国总统奥巴马写公开信,要求华盛顿归还约20亿美元的伊朗资产。一时之间,内贾德的政治影响力扶摇直上,其支持者呼吁他再次参加总统选举。马里兰大学的那份伊朗民意调查显示,内贾德的支持率仅落后于鲁哈尼八个百分点。事实上,在宗教阶层主导国家、虔诚信仰群体仍很庞大的伊朗,具有浓重宗教情结的强硬派代表人物内贾德从来就不曾被遗忘。而且内贾德执政期间,民众在汽油、天然气、电等方面享有福利,政府还每月给每人分发约17美金的现金补贴,再加上内贾德对腐败、不公和资本主义的批评,使得他在农村和穷人中间较受欢迎。但说到底,正是由于核协议未能给伊朗带来预想中的收益,使得鲁哈尼在政治上不断失分,内贾德才得以“乘虚而入”。
  不过,尽管鲁哈尼遭遇到日益增多的挑战,但他还是获得了多数伊朗人的支持。目前伊朗国内基本上把核协议执行不力的矛头指向美国,认为是华盛顿蓄意阻挠核协议的实施。因此,如果内贾德继续发动政治攻势,伊朗的政治和社会稳定恐将受到冲击。出于对伊朗政治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通盘考虑,今年9月下旬,哈梅内伊公开表示不希望内贾德参加明年的总统选举。在伊朗的现政体下,没有最高领袖的支持是不可能赢得大选的,因此内贾德也很识时务地回应称,将听从最高领袖的建议,不参加明年的总统选举。
  虽然内贾德暂时退出,但是鲁哈尼并没有高枕无忧的资本。从哈塔米到内贾德再到鲁哈尼,伊朗政治似乎总是处于某种轮回之中——当温和派总统不能令人满意时,选民倾向于把强硬派推上总统宝座;当强硬派总统同样不尽如人意时,选民又会怀念温和派。当下,核协议推进、与美国关系的发展、国内经济态势等诸多问题都亟需温和派总统鲁哈尼积极回应。
  目前,核协议在伊朗仍然是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比如仅仅在今年9月,就有多个伊朗政要针对核协议发表看法。虽然伊朗内部对核协议有不同看法,但是该协议被频频提及本身就说明了它在伊朗人心目中的位置,即使是它受到的那些批评,在很大程度上讲也是因为它没能给伊朗带来更多的期望收益,而不是否认它带来了收益。在伊朗亟需发展经济的背景下,核协议的达成和执行代表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国家发展的沉重压力使得某些决策者即使心存不满也不敢轻易抛弃这个方向。再者,核协议本身也是个新事物,而且伊美两国交恶持续了30多年,协议执行过程中不可能不产生一些问题,伊朗决策者也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
  所以,尽管相关各方在执行核协议时态度有别,但正如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所说,“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达成一年多来,执行情况总体平稳,积极效应正逐步显现和扩大,各方对协议前景更有信心。”这一客观事实不仅对鲁哈尼本人,而且对伊朗国家而言都是一大福音。随着核协议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显现,鲁哈尼在伊朗国内的处境会得到改善、至少不会再继续恶化。事实上,哈梅内伊公开喊话内贾德不要参加明年的总统选举,就已经表明了伊朗头号人物对国家未来发展的路径选择,鲁哈尼对此要加以珍惜。
  (作者为厦门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
其他文献
2016年8月30日至9月6日,加拿大总理贾斯廷·特鲁多正式访问中国并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杭州峰会。特鲁多此访是中国主办G20峰会期间接待的首起外国与会领导人顺访。他分别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举行了会谈,在北京、上海、杭州、香港四城市停留,整个行程政治与经济并重。  对于特鲁多此访,中加两国媒体都进行了大量报道,但关注重点和评价不大相同。中方的报道相对全面,聚焦两国关系积极面;加媒体
欧洲飞机制造商空中客车公司近日表示,受市场订单下降影响,自2018年起,该公司每年将只生产12架A380客机,较2015年的27架有显著下降。  A380是全球最大客机,拥有四个引擎,三舱配置可容纳500多个座位,有“空中巨无霸”之称。但与2007年刚开始投入商用时相比,“空中巨无霸”的光环正在慢慢褪去。其中,A380客机的大客户阿联酋航空减少了对大飞机的投资,多家航空公司也曾明示或暗示不会购买全
在加强打击也门恐怖主义活动的同时,如何避免国际恐怖主义寻找、建立新的据点,考验着国际社会的反恐智慧。    5月16日,也门政府军与“基地”组织武装人员在也门南部的阿比扬省发生激烈交火,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据美联社报道,从5月12日开始,也门政府军开始对其境内的“基地”武装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并取得了重大胜利,而此次行动是在美国军人直接指导下进行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反恐顾问还专门前往也门了解情
据外媒报道,3月1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众院预算委员会上提到了修改宪法全面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必要性。安倍称,“彻底守护日本国民生命所必须的、在国际法上拥有的权利是可以行使的,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提出了自民党草案。”  安倍政府于2014年7月做出内阁决议,通过修改宪法解释部分解禁了历代内阁所禁止的集体自卫权,之后又推动国会在2015年9月通过了安全保障相关法。  日本政府正在就3月29日施行安保法进行
【美】《时代》2016年8月1日    越来越多的恐怖袭击显现出以下特征:袭击者往往有犯罪前科,以“伊斯兰国”的名义发动恐袭,但实际上他们与该组织并无隶属关系。是什么促使这些没有宗教信仰的犯罪分子扛起效忠“伊斯兰国”的旗帜呢?  一些新皈依伊斯兰教的人认为,自杀性暴力行为是“救赎”式的,能弥补过去犯下的罪行,保护宗教团体。尽管大多数穆斯林并不认为制造恐袭是保卫伊斯兰教的方式,但仍有不少年轻人会受到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大女儿玛利亚今年6月将高中毕业,不过她选择推迟一年,即明年秋季再进入哈佛大学学习。  据报道,现年17岁的玛利亚对电影和电视制作表现出浓厚兴趣,曾经两次利用暑假时间在这一行业实习。去年夏天,她曾参与制作HBO电视台一档名为《女孩》的连续剧;2014年暑期,她参与制作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一档科幻类电视剧。第一夫人米歇尔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女儿长大后想成为一名电影制作人。  在美国,像玛
北京时间8月4日晚,英国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0.25%的历史新低。这是英国央行七年来首次降息。英国央行当天还决定将QE规模从此前的3750亿英镑增至4350亿英镑。  英国央行的动作立刻引起市场震荡——英镑兑美元瞬间跳水;避险情绪推动黄金短线上涨;在宽松消息刺激下英国股市上涨。有专家指出,英国央行此举的主要目的是向市场释放信号,显示英国央行具备政策弹性,有能力运用任何手段阻止经济下滑。未来,
中国外汇储备在2014年6月达到3.993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到2015年12月,中国外汇储备降至3.33万亿美元,今年1月又进一步下降至3.23万亿美元。  在经济增速放缓、股市大跌的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努力试图抑制人民币的持续贬值,与此同时,也为降低人民币的波动性损耗了大量的外汇储备。由于资本加速外流,且自去年8月“意外贬值”以来,人民币失去了“单边升值押注”的地位。去年,中国外汇储备
目前,叙利亚执政当局尚能控制局势,并牢牢掌握主导权。在无外来干涉的情况下,预计巴沙尔政权至少能维持至今年年底或更长时间。    叙利亚动荡已持续一年有余,任何风吹草动都引人关注。5月5日,叙媒体报道说,265名被捕的反政府抗议者获释。此前一天,叙利亚问题联合特使安南的发言人说,叙和平进程已步入正轨。就在4月2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2043号决议,决定设立联合国叙利亚监督团,监督叙各方执行停火和停
外交部长王毅10月28日在会谈时表示,自去年两国元首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双方政治互信进一步加强,各领域合作机制化建设取得新进展。中方愿同苏方保持战略互信,扩大互利合作,继续推进在能源、产能、农业、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合作和人文交流,为中苏战略伙伴关系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