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隆重”离职 高调履新

来源 :国际公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lang6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李开复的每一次辞职,都好像是一场公关秀,观者其乐融融,当事人更是受益匪浅。今年9月,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在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中从职业经理人向创业导师华丽转身。
  
  > 步调井然
  
  8月5日,美联航UA888次航班缓缓地在加利福尼亚州降落,李开复又一次来到了这座再熟悉不过的港口城市旧金山,就在这里,他做出了人生的重要选择。正如4年前从微软跳槽一样,在万众瞩目中李开复离开了谷歌。
  9月4日,李开复博客上的一篇文章《再见,谷歌》含蓄流露出他即将要开创一个新事业,“我的下一步就是和中国青年人一起打造新奇的技术奇迹,我想用自己的主动性做一个掌控全局的工作。”当天,腾讯、新浪等多家网络门户迅速推出李开复的离职专题,而他本人则在各家媒体的“独家专访”中忙得不亦乐乎,甚至不惜翻出被微软起诉的那些陈年旧账。“这个周末,我会把我的思路理顺。下周,我会和大家分享我的‘从心选择’”,李开复不断透过博客制造悬念,吊人胃口。这样做的目的不外乎是给媒体和公众留出充分的选题构思和话题讨论的空间。
  在灵思传播机构副总裁郑志看来,离职本是有难言之隐而不得已为之的事情,无论是处于被动还是主动,离职者都希望通过暂时的离开获得更精彩的职业生涯,怎样的一种离职方式能够既不伤害老东家,又能给自己下一阶段的华丽乐章有一个更好的开头,或许我们可以从李开复的离职事件中得到一些感悟。
  与其说这是一个高管离职的故事,不如说是一场酝酿已久的传播大战。一时间,有关李开复的各种传闻遍布网络,他的辞职原因和去向成为人们谈论的热点。对于此次离职,李开复显然已经做足准备,在此前的一次媒体采访中,李开复说道:“我希望我的墓志铭上不是说李开复是科学家或企业家,而是说李开复是一个教育者,他们亲切地叫他开复老师。”直到辞职一事见诸报端,人们对此才恍然大悟。
  对新事业闭口不谈,对媒体保持缄默,是职业经理人离职的一个常态,然而,李开复的一系列举动则让人出乎意外。9月5日,李开复整日在Twitter上回顾自己在谷歌的职场趣事,让人不禁开怀一笑,而在第二天,他态度严肃、一本正经地通过博客对外界的负面猜测做出澄清,再次向个别媒体透露创业宏图。不过,更多的精彩与答案他留给了9月7日上午10:30分的“创新工场”发布会,在富士康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台铭、美国中经合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刘宇环等重量级人物和数十家行业知名媒体的掌声中,李开复轰轰烈烈地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而在整个过程中,不同渠道传出的“绝密资料”更是把离职一事炒得沸沸扬扬,这在高级经理人离职事件中并不多见。
  对博客的运用李开复可谓淋漓尽致,但是搜狐博客意见领袖召集人何建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博客应该回归其本意,回归个人空间的概念,“不主张职业经理人利用博客这样的媒体平台来发布信息,职业经理人要尊重职场规则。现在国内把博客意见领袖化,过度强调其媒体价值,甚至把其当成了营销平台。”
  
  > 高调起航
  
  爆料不断升级,步调井然有序,李开复在四天的“行程”中,不但澄清了负面的猜测,赚足了媒体眼球,还成功宣扬新事业, 把“创新工场”从默默无闻做到家喻户晓。
  在离谷歌中国只有几步距离的科技大厦,是李开复新公司的办公地点,如今的李开复依然西装革履、神采奕奕,虽然这场被媒体热捧的离职大战打得有些紧促,但是李开复表现出来的依旧是温文儒雅、含蓄得体。在媒体的镜头面前,他永远都是一位逻辑严谨、激情四溢的演讲师,谈到创新工场的前景,他充满信心,“像美国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天使投资群体在中国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创新工场的诞生就是要填补这个空白。”在谈到创新工场的资源时,他搬出了大腕级企业家,“创新工场绝非是普通的研究院,这个平台的每个投资人都是很好的教练”。就在此时,《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也恰逢其时地推向了市场,离职的心路历程和创业的坚定信念为他的新书赢得了更多的看点。
  其实,李开复在中国的个人魅力由来已久,在中国大学生心目中,李开复树立了积极、和善、聪慧的个人形象,而今他的“青年创业导师”这一全新定位为其攀登人生目标奠定根基。《中国企业家》杂志研究总监金错刀告诉记者:“李开复与其他个人品牌建立在公司品牌之上的外企经理人完全不一样,他追求平等创新,塑造了一个全新的领导形象;他与众不同,敢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像李开复这样具有独特个人品牌魅力的职业经理人在离职时不妨高调,不妨鲜明,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在自己的新事业中,李开复不惜给媒体留下“节俭”甚至是“抠门”的印象——买东西要货比三家,亲自出马讨价还价,出差选择住如家……其实,所有的一切,李开复别有用心,这种“创业精神”为他赚得了盆满钵满,一边是为创新工场招兵买马,一边是为莘莘学子答疑解惑,李开复又一次投入到了新的战斗中去。
  “李开复的离职对创新工场而言是一次绝好的公关时机。从事件传播来看,从离职前的博文,到新去向的公布,李开复通过博客预热、传播伏笔、专访揭秘等手段,在感谢老东家并汇报新动向的前提下,迅速将自己的新事业打造成为了舆论的焦点,大大缩短了创新工场导入期的运作周期,为其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郑志说。
  
  > 大度表现
  
  虽然李开复离职事件的风头早已盖过谷歌中国的新管理框架和新一轮计划,但是谷歌中国却因李开复离职给人留下了大度、友善的印象。与四年前李开复跳槽谷歌与微软对峙公堂、剑拔弩张完全不同的是,谷歌给李开复的更多是祝福和留恋,这对于因“低俗门”而遭致形象一落千丈的谷歌中国有着不言自明的意义。
  9月4日7点26分,灰蒙蒙的雾气笼罩了整个北京城,谷歌中国的职员Kelly收到了一条同事发来的关于即将宣布李开复离职的短信通知,“几个月前就有人在传李开复要辞职,但是当这一天真的来了,还是无法接受的”。9点,谷歌中国召开全体员工大会,正式宣布李开复辞去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一职的消息。在会上,谷歌全球高级副总裁艾伦·尤斯塔斯(Alan Eustace)给予了李开复中肯的评价:“在过去四年中,开复为谷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很遗憾他即将离开,作为朋友,让我们祝愿他的新事业一切顺利。”然而,夹杂着复杂心情的员工依旧在失落、遗憾与不解中徘徊。互联网上多年如一日的李开复离职谣传也终究被证实。
  每周五,谷歌中国的“Thank God It’s Friday Party”派对都会如期而至,与往常不同的是,9月18日的星期五派对成为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送别会。谷歌公关总监崔瑾在开场白中诙谐地讲到:“开复虽然走了,但是他看上去更美。他在谷歌留下的都是精彩,带走的全是寂寞。”从出题考问李开复到答错题的善意恶搞,从员工上台讲述与李开复在工作中发生的趣事到谷歌中国全体员工送出的一大张写满签名的李开复拼图照片,谷歌中国团队用真诚的笑脸、温馨的祝福赶走了离别的感伤。李开复在自己的博文中记下了深情的一笔,他写道:“让我最舍不得的是这些可爱的员工和这个公司的文化。”
  毫无疑问,李开复辞职对谷歌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冲击。郑志告诉记者:“离职事件共衍生了五个方向的舆论——色情门遗患说、工作疲劳说、公司矛盾说、个人创业说、业绩不佳说,其中有三个舆论导向都直指谷歌,对公司极为不利。不过,自离职一事爆发至今,李开复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谷歌方面无论是趣味欢送会,还是新高管就任,都围绕在对李开复工作的肯定上。如果舆论的焦点聚集到李开复身上是谷歌所为,那么这种做法是可以肯定的,这是谷歌所采取的行之有效的舆论管理策略;如果这是事态的自然发展,那么可能是谷歌的低调、宽容与李开复的高调离职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让媒体和公众放弃了对谷歌的穷追猛打。可以说,谷歌自始至终都是在李开复高调离职的前提下采用低调的处理方式,对于谷歌而言,这是最安全和恰当的处理方式。”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个人,离职都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既不伤害对方,又不损害自身的处理方式才最为成熟和有效,尤其对于企业而言,如果能够及时引导舆论同样可能力挽狂澜。
其他文献
各地行政公署,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中央在甘各单位:2001年12月份以来,我省接连发生4起重特大事故,死亡26人。为了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经省政府研
当家里发生火灾、入室抢劫等情况,往往还来不及电话报警或说全地址就被迫中断,得不到及时救助。若能有一种电子设备,上面设有110、119、120等键,并具有联网功能。在紧急情况
目前测定土壤基质势的主要手段有张力计、离心机和压力膜.对于同一土壤用不同的测试手段其结果有多大差别?用什么标准来评价不同的测试手段在其测定范围内的准确程度?同一土
各地区行署,各市(含防城港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柳铁,区直各委、办、厅、局: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自治区公安厅关于加强公共安全报警装置的研制、产销、安装的管理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的通知》(国
人民防空警报设施是战时防止敌人空袭、平时遇有重大自然灾害向人民群众报警的重要工具。搞好人民防空警报设施的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战备工作,是有关部门的共同任务。为了加强
振动料斗是应用很广的自动供料装置。完成料斗中零件的自动定向 ,整列是料斗制作的关键技术 ,而解决其关键技术需用光、机、电、液 ,气等综合应用为特征的综合技术功能 ,其中
迎着北风吹来的方向,去做一次寒冷的流浪。向北,向北,一个叫雪的地方。
期刊
2008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世界经济跌入低谷。几乎所有贴着“made in china”标签的产品和品牌,无一例外地遭遇了海外市场的抗拒,消费需求骤减,销量迅速下降,甚至威胁到企业和品牌的生死存亡。  健香堂就是这其中之一。来自于中山市中南烛业有限公司的健香堂,自品牌创立之始,一直行销欧美。和其他“中国制造”的地摊货所差无几,健香堂定位低端,既不用做广告也无需搞促销,通过大超市、大商场等渠道,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