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健有话对你说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boy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天下午三点,我和林永健在他家见面。一进门,就见他和另一人喝着啤酒,一张小桌子上堆了些袋装杂食和易拉罐。林永健指着对面的人向我介绍,“文工团的战友,我哥们儿,好久不见了。”他站起来给我搬椅子,让我坐在桌子旁,说:“‘腐败’一下,好久不这样了。要不一起喝点?”他的脸有些发红,眉目清朗,看上去并没有多难看。
  文工团的战友走后,他开始接受采访,刚说两句话,桌上的手机响了。“妈,我回来了,你怎么样啊?……”
  


  接完电话,我问他:“老太太还在青岛吧?”他说“是”。
  那就从青岛说起吧。
  
  跟青岛说——再见啦
  
  生在青岛长在青岛的林永健,和很多上世纪70年代生的一样,从小喜欢看电影,喜欢看打仗片,看完后喜欢模仿电影里的人物。但我们大多喜欢模仿英雄或是好人,可林永健却喜欢模仿坏蛋而且是大坏蛋,诸如胡汉三、南霸天之流。一次,他嘴上粘了一块黑胶布,模仿一个“小日本”,忽听门外来人,赶紧揭胶布,不成想用力过猛,嘴上的茸毛都粘了下来,疼得他直捂嘴。
  林永健长大后很想去当个演员,可是他不知如何迈出第一步。职高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自来水公司崂山水库工作,和大多同龄人一样,过着上班下班的生活,每天坐班车要花1个多小时。1986年,姐姐在电视报上看到了一则广告,青岛市话剧团要招收学员。同样做着演员梦的姐姐因为超龄,就劝林永健去试试,“考上了上班多近啊。”——他们家步行5分钟就是青岛话剧团。林永健也豁出去了,考不上该干啥还干啥,也没什么大不了。于是,姐姐主动当起了他的辅导老师,教他唱歌教他朗诵,舞蹈没有可教的就教他做广播体操。其实,他姐唱啊跳啊,也都是业余水平,高不到哪儿去。
  在当时人的观念中,演员应该是“女的漂亮男的帅气”。比如,很帅气的唐国强就是青岛话剧团1976年招的学员,想到自己和他长得有天壤之别,相当不自信的林永健打了退堂鼓,姐姐就“押”着他赴考场。对于他,老师们确实争论不休,有的一见到他的照片就在后面打了一个叉,认为外貌不够格;有的认为他比较有个性,声音条件不错,觉得这个孩子可以演个工人或者农民,特别适合演农民。最终,青岛话剧团决定先用学员身份试用他。
  虽不是正式演员,毕竟从1000多人中胜出,机会来之不易,林永健格外努力,一年后他的4个小品在中央电视台《人与人》栏目中播出,这一年他17岁。功夫不负有心人,林永健最终成为青岛话剧团的演员,一个月拿200多块钱的工资,并被当作未来的“台柱子”重点培养。然而,面对稳定的工作和生活,面对大好前途,他却要选择当兵。领导和亲友都劝他三思而后行,可他去意已决。
  再见了,青岛!林永健爱着青岛,更爱着青岛话剧团,那里是他温暖的港湾,也是他艺术之路的摇篮,但为了自己的梦想,他要选择奔向远方。
  
  跟部队说——爹娘啊
  
  林永健说他们家人有两个梦想:一个是当演员,一个是当兵,没想到都让他实现了。1990年,林永健穿上军装,成了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的学员。1989年军委有个命令,“凡是从地方招来的大专院校的兵,都要下基层锻炼”。这条命令拉开了林永健三年野战部队生活的序幕,从新兵教导大队开始,先后在侦察连、通讯连、防化连锻炼过,最后又到某团当步兵。刚到部队,早操、帮厨、出公差、吃饭排队、外出请假,单调乏味条条框框的生活让他乐极生“悔”。15元津贴相比于200多元的工资,一个新兵相比于舞台上的新秀,越比心理落差越大,他这才意识到,选择了当兵,就要一切从头开始,心中有梦,可梦离现实有多远呢?
  记得刚入伍那年,所有新兵站在操场上看春晚,甄妮的一首《鲁冰花》唱得林永健泪花满脸。当时就受不了了,电视也看不下去了,他一个人带着一瓶广东米酒和一袋花生登上广东罗佛山山顶,冲着北方大喊,“爸,妈,我想你们!”正是因为有这段真实的经历,1999年春晚小品《真情三十秒》上,那一声“妈妈”才是从他心底发出的,而不只是嗓子眼儿里喊出的。说起这些,林永健颇有感慨:“刚当兵时后悔,可是现在回头看,我觉得人生有这么段经历,对你从事任何工作都有帮助和积极作用。”再次端详林永健,看上去还有些硬气,觉得他很军人。骨子里的军人,不是披上军装就军人了。
  1994年林永健提干,是同批学员中第一个提的,成为战士文工团的正式演员。然而,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边需要跑过场的,他就过来跑一跑,那边需要打追光的,他就过去打一打。那个时候他心里很难受,总觉得,在青岛话剧团就是演员了,来到部队一步步从战士熬成演员,却还是“跑龙套”。每次在幕旁看人家演戏他特别着急,人家台上演,他就在底下演,人家的台词都能倒背如流。
  沉寂的岁月激情涌动,精彩的时分说来就来。1997年,凭着一份执著让林永健迎来了演艺生涯的小转折,他演了电视剧《和平年代》,并因此获得了第17届“飞天奖”最佳男配角的提名。此后,林永健又先后出演了7部话剧,其中5部是主演。
  营盘铁打,兵如流水。2000年初,林永健被安排转业,他舍不得离开,但还是服从了安排。他的军营生活“闭幕”了,但舞台还在,灯光还在,梦想还在。这一年3月8日,他乘列车“漂”到北京。过去在话剧团好比有个家,很多事不用愁,可一到北京,租房、吃饭都成问题,什么都得靠自己。他感到自己突然成了爹不疼娘不爱的孩子,冷不丁就“漂”起来了,没着没落的,心中说起来有方向,却并不知自己会“漂”到哪儿。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002年,林永健再一次穿上了军装,成为空政文工团的一名演员。这一次入伍,不仅为他提供了稳定的生活、演戏的机会,还给他带来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跟亲友说——缘分啊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林永健始终认为,他的演艺事业离不开领导和亲友的支持与帮助。
  “北漂”的日子里,让林永健最感动的是演张思德的吴军。早在1997年8月的全军小品大赛中,他俩在中国剧院相识,因为林永健的成熟,吴军差点管他喊叔叔,玩笑过后,两人从此成了好朋友。一天,吴军带着林永健拜访了张国立。很快,张国立让林永健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演卢焯一角,自此,他结束了“拿着照片、简历到处跑剧组,每天找导演”的日子。后来,他又先后在张国立投拍的《少年宝亲王》《龙非龙,凤非凤》中出演了角色。
  


  林永健认为,《历史的天空》是他演艺事业的转折点。2001年,高希希拍《结婚十年》时,曾请他跑一个群众,林永健半开玩笑地说:“你大材小用了,你让我跑群众?——但我也会认认真真地演。”后来有一场戏,一大段台词,林永健演得很好,一条过,高希希觉得他确实是个认真的人,就承诺:“永健,我记住了,我欠你一个角色。”为了演好《历史的天空》里高导“还”他的角色朱一刀,林永健没少动脑筋。本来,“姜大牙妻子生孩子”那场戏,剧本里只有几行字。快到夜里12点时,看剧本的林永健去叫醒了“大牙哥”,说这场戏不能按剧本一笔带过。于是,两个人连夜想出了一场特有意思的戏:姜大牙一个人在产房门口焦急等待,朱一刀贼兴奋地跟张政委赶来,“这个孩子是他妈的我们麒麟山的第一个孩子呀,按麒麟山的说法,孩子第一个见到的人是谁,长大了就像谁。”另外两个人一听愣了,快当爹的赶紧对张政委说,“你去做他的工作吧。”张政委于是语重心长:“老朱呀,你说的这些我们共产党人不信,但是既然这么说了,我们不得不防呀。你还是回避一下。你看人老姜种的是瓜,万一这孩子出生见你第一眼,变成豆了怎么办?”如此一来,幽默风趣中,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更充分表现了亲密无间的战友情谊。生活中,林永健跟张丰毅也是老相识,两个人从《和平年代》起就有了深厚的友谊,又是邻居,私交很好。
  “戏里戏外,能走到一起就是缘分,一定要珍惜这种缘分。”在《文化站长》中,林永健和妻子周冬齐都出演了角色,他们的对手戏不多,只有两集。和老婆一起演戏,他总是想检查她演得好不好,总想给她挑毛病,结果一讨论演戏的事,保准吵架,谁也不服谁。导演却说周冬齐比他演得好,让林永健很不服气,等后来从电视里看了老婆演的戏,才觉得导演的话没错。
  说起两人戏外的缘分,倒像是“另类版”的《西厢记》,张生没娶到崔莺莺却娶了红娘。2002年林永健从中戏毕业进入空政话剧团时,周冬齐已是这里的老演员了。初见林永健,是因为一起排练一个小品,周冬齐暗想:“这人长得真够丑的,眼睛那么小。”随着不断接触,她觉得林永健这人演戏认真,做人实在。当她得知自己一位好友和男朋友吹了时,立马就想到了林永健,热情地安排两人见了面。可那位朋友回来后找到她说,姐,我别的都可以听你的,可是,那人长得太困难了,和他实在没法过日子。“好事”没成,周冬齐和林永健谁也没再提起。由于经常一起排练,他俩却相熟相知,日久情生。2002年7月,周冬齐准备回沈阳看望父母,希望林永健能和她一起去,让父母相相他。父母喜欢,就和他明确关系;父母看不上,就赶紧疏远他。林永健自然不会放过决定两人关系的良机。那一次,周冬齐父母对林永健还算满意,他们就确立了恋爱关系。
  


  2003年元旦,林永健正在为总政的双拥晚会紧张地排练,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说父亲患了肺癌。林永健赶回青岛,父亲在病床上拉着他的手说:“永健,我的时间不多了,我放不下的就是你的婚事。”当天晚上,林永健赶回北京演出结束后,就去找周冬齐,对她说:“咱们结婚吧,我不想让父亲带着遗憾走……”1月8日,他们办了结婚登记手续。之后,回到青岛,父亲在病床上看着他们举行了婚礼。那天晚上,林永健哭了。为父亲,也为妻子,觉得挺亏欠她的,花车、酒席什么也没有,吃饭时只有一盘土豆丝、一盘西红柿炒鸡蛋、一盘鱼,但她什么也没挑。
  如今,他们步入婚姻生活已有四年,虽是聚少离多,却是情深意长。谈及婚姻,林永健说:“挺好,感情挺好。婚前我是生活的无知,组建家庭后是你嫂子教会了我很多。”
  
  跟观众说——良心啊
  
  《历史的天空》中的朱一刀、《敌后武工队》里的刘魁胜、《喜耕田的故事》里的喜耕田、《金婚》里的大庄……随着一个个人物形象登上荧屏,林永健这张脸已不陌生,可是他的名字却少有人知。对此,林永健说:“记不住我林永健不要紧,只要记住了我演的角色,我就挺高兴。”
  众多形象中,我倒觉得那个“破相”的天津大嫂给我印象最深。本来,那个春晚小品《装修》计划请三位央视主持人客串,但怕削弱了小品的表演成分,若由三个大腕儿来演,又怕人家嫌角色小戏少。于是,有人提议“一演三”。黄宏一下就想到了林永健,因为在冯骥才创作的小剧场话剧《俗世奇人》中林永健扮演过三个角色。12月28日,黄宏打电话给林永健时,他正在太原赶拍电视连续剧《吕梁英雄传》。他匆匆赶来只参加了一天的排练,就参加了12月30日的首次连排。一个小品似乎让林永健“一夜成名”,晚会第二天,不少亲友纷纷打来电话祝贺。他却深深地感到,一个小品一场戏,可能会让你红让你火,然而,要当艺术的长青树,就要甘于寂寞,就要把根深深扎进大地。
  寒冬腊月,在河北怀来的荒山野岭,林永健和他的“战友”们正在攻占新的《高地》。这部戏里,林永健和侯勇演“对手戏”。两个人因一场战斗而“决裂”,一生在谁应该登上高地建头功的问题上争论不休,捍卫荣誉,争夺着精神高地。戏中,林永健从被抓壮丁演到当军长,从1948年演到现在,时间跨度很长,对演员要求很高。为了演好这一角色,他找到不少师团职、军职干部和他们聊天,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多东西,并探究他们的内心世界。
  不管大戏还是小品,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林永健一律认真对待。“整天一脑门子地琢磨怎么演,都有点着了魔。每拍一场戏就像攻占一个‘高地’,每演一个角色就是对生活的预支,有时我就感觉我不是我了,而是戏里的人,真的挺痛苦的。不过,话又说回来了,通过演戏我可以经历自己经历不到的事,体验到自己没有体验过的情感。”
  采访结束时,我翻看了他的一些荣誉证书。“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所以,演戏要用心,要对得住观众,不能对付观众,要讲良心……” 林永健指着自己的胸口动情地说。
其他文献
  本文探讨可膨胀型三件套阴茎支撑体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的疗效、安全性及可靠性。
  本文阐述了如何构建PSA启动子雄激素应答元件报告基因质粒AREⅠ/Ⅱ/Ⅲ-Luc。在此基础上,指出DNT与AR或ERα协同作用后,可以激活PSA的转录。DHT与ERβ协同作用后,可以抑制PSA
本文对41名健康产妇分娩后24、48、72、96小时乳汁标本124份进行了碘食量测定,经统计学处理得出四个时期乳汁碘含量的中位数值。结果表明:初乳四个时期含量无差异。讨论中指出
  慢性前列腺炎(Chtonic prostatitis,CP)是好发于男性青壮年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疾病。据陈勇辉综述国外流行病学显示在男性人群发病率高达5.0%-16.0%,组织学患病率达6.0%-44%。
自古以来,南通与上海、苏州地域相邻、融江相望、人文相亲,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如何实现与上海、苏南的协同发展,是历届市委在制定发展战略中始终予以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进
期刊
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采取事事干涉的方式——告诉孩子这件事应该这样做、那件事不应该那样做……不能说这样的教育方式没有好处,但它
期刊
沈尹默第一次走进八道湾11号周宅是1919年11月23日,也就是周树人(鲁迅)、周作人搬进这座新居的第三天.那时,他和周氏兄弟都在北京大学国文系教书,彼此又是浙江同乡,意气相投,
期刊
戴望舒与穆丽娟的“喜柬”rn1936年7月9日,上海《铁报》的一篇题为《风传人语》的简讯,在极不起眼的版面位置,宣告一条“喜讯”:“现代派”诗人戴望舒,与穆时英之妹丽娟女士,
期刊
  Background: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 is characterized by a progressive increase in 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 structural remodeling of the pulmonary va
会议
我父亲许朝佑1904年出生.1927年到武汉参加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习,回来后投身农民协会的组织和联络工作.1928年加入六安游击队,随后改编为红色赤卫队,父亲担任队长.1931年组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