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

来源 :吉林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aq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农业“走出去”已初见成效。我国企业充分发挥农业生产技术、设备等优势,在非洲、拉美等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农业开发合作,取得了可喜成果。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今后农业“走出去”,要充分利用国外资源,“以外补内”、“以外促内”,抓住“两端”,实现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
  
  我国是农业和人口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农业“走出去”已成为我国发展战略之一,对缓解我国资源短缺与环境约束,减轻主要农产品依赖进口带来的风险,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意义。
  1.充分开拓境外农业自然资源“端”
  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但人均水平很低。当前,我国人均水资源仅2300立方米,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10位。我国耕地1.24亿公顷,人均耕地不足0.1公顷,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3%,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4公顷,与印度、美国、加拿大等国相比,我国人均耕地分别仅为这三个国家的56%、14%、5%。
  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进一步加剧了耕地减少的趋势,农业用水形势也日趋严峻。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牢牢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始终是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的基本立足点。在扩大农产品有效进口,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以促进粮食增产的同时,充分利用境外土地、水源、水产等自然资源,建立稳定、可靠的境外农产品供应基地,已成为农业“走出去”的必然选择。
  这方面国内已有较成功的探索。如2006年初,陕西省农垦局与喀麦隆政府签订了总投资约5亿元人民币的农业项目,包括5000公顷水稻良种项目,建设年加工3万吨大米和年加工5000吨木薯粉的加工厂各一座,建设一个年存栏5万只鸵鸟的养殖场及配套屠宰厂。目前,项目进展顺利,试种46个品种的水稻、14个品种的玉米和各类蔬菜20余种,均获得成功,玉米、水稻亩产都达400公斤以上。
  2.重视学习利用境外农业技术资源“端”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增长主要依靠资源开发和投入。我国耕地面积不到世界的1/10,但氮肥和磷肥使用量却分别占世界总使用量的30%和26%,农业污染量已占全国总污染量的1/3~1/2。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加剧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效率低下。
  相比而言,发达国家现阶段农业发展主要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单位土地面积的迅速增产。据估计,目前发达国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80%左右,比我国高出约40个百分点;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40%,而发达国家比我国高出约一倍。
  在经营技术方面,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也有较大差距。中国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的模式,与国外大规模农业生产模式相比,迟早会丧失成本优势。我国的近邻日本、韩国等均有很完善的农民组织,而我国农户虽多,但组织化程度很低,这也极大地限制了我国农业企业总体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农业“走出去”要善于学习、吸取和利用国外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促进我国农业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推动型转变,充分发挥科技在集约经营、增产提质、转化增值、提升拓展等方面的潜力,使农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3.多渠道多形式促进农业向“两端”“走出去”
  农业“走出去”是一个大战略。从总体上看,要按照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整体部署,制定农业“走出去”的合理规划。现阶段,可着力推动在利用境外自然资源、技术资源“两端”取得突破。
  在“自然端”方面,可把具有良好的市场、政策、自然条件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俄罗斯以及拥有丰富渔业资源的南太平洋和印度洋岛国作为“走出去”重点区域。发挥我国在农产品种植加工、禽畜饲养、农机具生产优势、渔业捕捞等方面具备的相对比较优势,依托我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良好的政治经济关系,推动农业加快“走出去”到这些地区。
  ——我国企业可购买或租用境外土地兴建农场,开展农作物和多种经济作物种植以及禽畜、水产养殖。鼓励发展远洋渔业,建立境外远洋渔业综合性捕捞、加工和服务基地。如马来西亚农产、水产资源丰富,但种植、养殖技术相对落后,我国企业可利用本身先进的水产养殖和水稻种植技术在马来西亚承包种植或养殖园。
  ——充分利用我国对外援助工作基础,鼓励我国企业承包或租赁经营我国援外已建成的老农场项目,重新整合开发,实现项目再增值。特别是要注重开发利用我国援助非洲的农业项目。非洲有耕地2亿公顷,占世界耕地总面积13%,牧草场约9亿公顷,水资源占世界水力资源总量的2/5,农业发展条件优越。
  ——与外国政府协商签署政府间文件,在东道国划拨一定面积土地建立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园区,中国企业到园区投资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种植、养殖及农产品加工。
   ——在“技术端”方面,既要充分认识到我国与农业发达国家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等领域的差距,也要敢于“走出去”到农业发达国家,扩大农业技术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经营组织理念。
  ——鼓励大型龙头企业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农业企业开展技术合作,研究创新农业科技成果,逐步提高我国农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
  ——积极争取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多边合作资源,拓展合作形式与内容,带动我国农业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抓住有利时机,以并购方式进入发达国家,直接利用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组织制度。
  4.向“两端”进发要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农业“走出去”同样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政府着重在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完善信息服务和引导,以及提供政策支持等方面,为企业保驾护航。
   充分发挥政府间多双边经贸机制的作用。目前我国已建立起159个双边经贸合作机制,以及中非合作论坛、中国——阿拉伯国家论坛、中国——葡语国家经贸论坛、中国—加勒比国家经贸论坛、上海合作组织经贸部长会议、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亚洲合作对话和中欧合作机制等多边机制。同时,我国正积极开展商签自由贸易区等区域经济合作,并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利用这些平台,把农业资源开发、技术合作作为经贸合作谈判的重要议题或推动有关重要合作项目的实施。
  从政策层面加大支持、保障力度。把境外农业资源开发项目、与农业发达国家的技术合作项目作为重点支持的对象,从资金、税收、信贷、保险等方面增加扶持。加强政府间交流,与外国政府尽快签订投资保护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在政府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中补充关于促进农业境外投资的有关条款。重视大项目合作,把粮食基地、替代种植、天然橡胶基地、生物能源基地等重大境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纳入政府间合作框架。
   着力提高农业“走出去”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国有大中型农产品贸易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我国农业“走出去”的主要力量,农垦企业集团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高,农业科技力量雄厚,参与我国农业援外工作有多年历史,开展农业对外合作有一定基础和优势。要鼓励这些企业在开发境外农业资源和学习利用境外先进生产管理技术中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对他们给予重点支持,争取在获取境外重大农业资源开发项目、农业技术合作项目上有更大的突破,并在参与国际竞争中不断增强实力。
  我国农业“走出去”处于起步阶段,既需要整体推进,也要突出重点。在“两端”实现突破,目的在于通过境外资源开发合作,弥补国内资源不足;通过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国内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共同为促进农业实现科学发展服务。摘自《华侨华人经济技术网》
其他文献
第七届中国长春君子兰节历时五天,于3月22日落下帷幕。本届君子兰节在长春市委、长春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圆满成功。参展参会人数突破30万人次,实现现场交易额1100多万元,意向性签约金额3000多万元,几项指标均创历届君子兰节之最。  本届君子兰节,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主题鲜明。展会以“君子傲天下,兰香满春城”为主题,以“展示成果、推动交流、促进销售”为宗旨,坚持“精品、务实、和谐”的办展
期刊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两个“一号文件”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安排部署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3月15日,辽源市召开了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各县(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市、县区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乡镇党委书记,市直农口部门副科级以上干部,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第六批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市委书记马明,市委副书记、市长姜
期刊
3月17日,全省农机推广新技术师资培训班在长春开班,来自全省各级农机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共100多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班由省农机推广总站推广科马明主持。  省农机推广总站站长徐莉就这次培训的背景和重要意义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她说:“这次培训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全省农业和农机工作会议、全省农机推广站长会议精神,结合《吉林省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培训工作方案》中提出的2011年重点做好保护性耕作技
期刊
本刊讯:“春分”已过,“清明”在即。松原市备耕生产已进入攻坚阶段。今年的备耕生产领导重视,群众积极性高,形势喜人。预计,全市在3月末将结束备耕工作,4月1日进入整地阶段,4月15日左右,掀起春耕播种高潮。  科技备耕呈亮点 全市通过组织“专家小分队”和“科技巡回报告团”,深入乡镇、村屯和科技示范户,举办农业技术专题讲座、现场技术咨询等活动,并向农民赠送农业科技、科普资料,向农民推介农业科技新成果、
期刊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我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深入开展的关键一年,为回眸 “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农村建设发展历程,总结成功经验,展示建设成果,鼓舞干劲,促进新农村建设更好更快地发展,省新农村办决定组织编辑新农村建设《百村集萃》文集。具体事宜如下:  一、征稿范围 我省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以来确定的省级试点村、推进村和示范村。重点是建设时间较长、建设成绩突出、具有典型示
期刊
近日,蛟河市新农村办组织各乡镇街(区)和示范村全面规划今年新农村建设项目。各示范村在2010年项目建设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本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社会事业建设等方面,从农民最关心、最紧迫、最急需的问题入手,全面谋划新农村建设项目。   2011年,全市31个示范村共规划建设项目193个,其中基础设施项目86个,环境整治项目65个,社会事业项目8个,生产发展类项目34个。项目计划
期刊
3月29日,全省农业系统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召开。省农委副主任于文波、省乡镇企业局(农产品加工局)局长马成武出席会议。省农委各处(室)安全工作监管人员、直属事业单位分管领导和安全工作监管人员在主会场参加会议。会上,省乡镇企业局(农产品加工局)局长马成武简要传达了《全省农业系统“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实施方案》。现将《方案》内容公布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
期刊
资源和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和子孙后代的发展。当前农业发展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越来越突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农业的自然资源越来越短缺;二是生态的恶化造成了农业生产条件也不断恶化;三是环境污染。  吉林省在发展农业方面也面临类似问题,省农业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管理总站任重而道远。本刊记者近日针对我省的农业资源环境保护、
期刊
为了进一步加强种子管理,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营造公平的发展环境,省农委决定2011年继续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3月29日,2011年种子执法年启动大会在长春举行,省农委副主任于文波对全省种子执法年活动提出明确要求。   2011年,我省种子执法年活动的目标是:严格品种试验、审定工作,提高品种审定质量,继续加大品种退出力度,对给生产造成损失的、给市场管理带来不良影响的品种坚决退出市场;加强种
期刊
3月16日,吉林省第六届优质水稻品种鉴评颁奖会在长春市召开。省农委副主任吴晓光、省种子总站站长丁万志、省农科院副院长罗振峰、省科技厅农村处处长陈忠亮及全省各相关育种单位和育种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省农委科教处处长肖珍武主持,吴晓光副主任作了重要讲话。  会上,省种子总站站长丁万志宣读了获奖单位,并为各获奖单位颁发了奖杯和证书。本届鉴评活动中,吉林省辉南县宏科水稻科研中心选育的“宏科67号”、吉林省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