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然和印第安代言的白人

来源 :世界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derc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8年4月13日,加拿大著名动物保护者兼动物小说作家“灰鸮”因病去世。翌日,在报纸上,读者震惊地看到头版头条的标题把阿道夫·希特勒都挤下了首页:
  《那个著名的印第安人实际上是白人!河狸之友暴露真面目!“灰鸮”是个大骗子!》
  许多读者并不相信报纸上说的内容,开始研究这个人的照片。照片上的人瘦骨嶙峋,穿着鹿皮装,完全是一副印第安酋长模样。他编着辫子,黑发里插着一根羽毛,用睿智的、印第安勇士一样的目光注视着这个世界。这个人居然是白人!
  他的拥护者们坚持说“灰鸮”从来没有声称自己是印第安人,他最多不过说自己是个混血儿罢了。在他声名鹊起的时候,出版社给他贴上了“纯正”印第安人的标签,他只是并未更正这一错误印象而已。那些曾经被“灰鸮”关于自然的演讲深深打动的人们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他的书籍销量开始下降。
  推崇“灰鸮”的动物保护作品的人,尤其是那些崇拜他竭力拯救河狸、使其免于灭绝的人们认为,那些报纸正试图毁掉一个英雄,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真相随后浮出水面:“灰鸮”1888年9月18日出生在英国东南部港口城市黑斯廷斯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本名叫做阿奇博尔德·斯坦斯菲尔德·贝莱尼,亲友们都称他为“阿奇”。
  阿奇的父亲乔治·贝莱尼是一个浪荡公子,混迹于酒馆和勾栏中;母亲凯瑟琳·考克斯本是她丈夫的妻妹,她姐姐死后,她成为贝莱尼太太。阿奇的祖母发现乔治不成器,便给了他一笔钱,让他到国外去生活。阿奇从小和祖母及两个姑姑住在一起,生活优裕。
  阿奇从小对动物特别感兴趣,客厅角落的玻璃橱窗里陈列的都是动物标本。贝莱尼家的几位女士都“望子成龙”,1899年把阿奇送进黑斯廷斯文法学校。这个安静的高个子男孩功课很好。他喜欢阅读有关北美西部生活和印第安人的书籍,经常在学校里装扮成印第安人,自称为“大酋长”,他还试图让同学们相信他有印第安人血统。

阿奇在文法学校毕业后,姑姑们为他找了一份测量工作,可以满足他热爱户外活动的要求。阿奇只干了半年就辞职了。后来他说服了祖母和姑姑,让她们出钱,给他买了一张到加拿大的船票。

阿奇先在多伦多市区打工攒路费。与他一起工作的年轻人除了钱以外,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那些人觉得他是个疯子,因为他下班后研究地图,却不跟他们一起去泳池游泳。

1906年,阿奇前往安大略省东北部森林。在当地印第安人的帮助下,阿奇学会了划独木舟和设置捕兽夹等生存技能。在随后的几年里,他夏季当导游,划独木舟在湖上运送货物。在冬季,他靠设置捕兽夹捕获动物、卖动物毛皮艰难为生。他消除了异国口音,脸色由于风吹日晒变得发黄,头发也编成了辫子。他绝口不提英国,来加拿大好几年了,只在刚到多伦多的时候,给家里寄过一张明信片。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消息传来后,阿奇立即搭上前往最近城镇的便车去参军。他在入伍的档案里自称是“美洲印第安人与白人的混血儿”。1916年他的脚受了伤,肺部也因吸入芥子气而受到灼伤。他被送进一家英国医院。躺在病床上,他想这次战争是白人文明的终结。白人崇尚暴力,总是无所不用其极,迫害印第安人,戕害自然界。他决定逃回森林去,回到“自己的族人”中去。

姑姑们听说阿奇受了伤,就接他回家休养。他在客厅里把脚支撑在有软垫的脚凳上时,意识到这里绝不是自己的家。他的家面积更大,有森林和冰湖。他深吸了一口新鲜空气,肺部却猛地刺疼了一下。他绝望地想:毒气损害了自己的健康,也许还影响到了大脑,这就是白人的文明。他多么痛恨这种文明!

他拒绝所有的文明生活,与奥吉布韦部落生活在一起,说奥吉布韦语,完全遵循他们的生活方式。他没有找到亲生父亲,但是多年来他有一个“亚父”——一位身材高大的印第安老人。老人教他部落的成人禮节。在一个美丽的夜晚,其他人都围着篝火吟唱的时候,老人给阿奇起了一个印第安人名字——“灰鸮”,象征着他已经被这个部落正式接纳。他有了印第安人的新身份后,获得了安全感,对白人世界的态度从仇恨变为冷漠。1925年,他结识了19岁的易洛魁族姑娘阿娜哈瑞悠,第2年他们按照印第安人的仪式结了婚,这是他第3次结婚。这桩婚姻让他的人生目标发生了惊天逆转。

他们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陪伴“灰鸮”设置捕兽夹的过程中,阿娜哈瑞悠对诱捕动物的残酷性感到震惊。他们经常发现动物没有被完全夹死,“灰鸮”只能亲手将其杀掉。最糟糕的情况是夹子里只剩下一只血淋淋的爪子,是动物逃离捕兽夹时自己咬掉的。有时候在捕兽夹里发现一只兔子或一只鼬鼠,他就会想起自己在黑斯廷斯阁楼上的那些动物。那时他是多么温柔地对待它们,而现在却在残害它们的同类。

在妻子的反复恳求下,“灰鸮”收留了2只失去了母亲的小河狸,和它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从此他不再捕猎河狸。捕猎河狸的方式非常残酷,这本来就让他一直感到不安。加拿大整个国家的经济基础曾经建立在河狸毛皮贸易上,却无人关心这种动物是否濒临灭绝。很多省份都有河狸捕猎的开放季节。“灰鸮”常年设置捕兽夹捕杀动物,知道猎人可以轻而易举地规避寥寥几条动物保护法律,所以他必须采取行动。

他计划找一个河狸数量多的偏远地区的湖泊,建立一个全面的河狸保护区。这个区域里其他毛皮动物物种也要丰富,因为他仍然需要以捕猎为生。他决定向更远的北方进发。在初冬凛冽的暴风雪中,他们艰难地负重骑马多日,到达了阿尔伯塔省的伯奇湖。这个季节的储备足够,但是他依然担心。他几乎没看见动物的活动迹象,本打算万不得已,就设夹子捕一些动物来补贴家用。所幸湖里有一个河狸窝,2只河狸欣喜地尖叫起来。

“灰鸮”进退两难:他不愿违背誓言再去猎杀河貍,但又没有进项。为了使自己忙碌起来,他开始写一些自己在野外的故事,妻子鼓励他把这些故事写成一篇文章。他把写好的稿件投给了英国杂志《乡村生活》。

在那个阴郁的冬天里,“灰鸮”多次考虑到锯木厂找一份工作,因为每个月15加元的战争抚恤金实在养不活妻子和2只河狸。

3月,他收到了《乡村生活》寄来的一笔数额可观的稿费,编辑说他们会对这位新作家以书籍的形式写成的作品感兴趣。

冰层逐渐解冻时的一天晚上,2只河狸出去游泳后就再也没回来。他找了几周,但是它们踪影全无。一个猎人把自己偶然发现的2只失去了父母的河狸幼崽送给他。公幼崽几周后死了,母幼崽却很快就长胖了。他给它取名为“卷心蛋糕”。

“灰鸮”现在几乎一贫如洗。梅蒂斯湖滨旅游区酒店里的一位女士听说了他的困境后,为“卷心蛋糕”安排了一个淡水池塘,还为他安排了一场演讲。他动情地表达自己保护自然的观点,听众对他报以热烈的掌声。一位英国官员站起来说:“今晚你做的不是演讲,而是一首关于自然的诗歌啊!”

“灰鸮”的作品曾在欧美地区风靡一时。

1928年,国家公园的工作人员找到了“灰鸮”。他们为“卷心蛋糕”摄制了影片。“卷心蛋糕”是天生的演员,从摄像机对准它的那一刻起,它就绕着木屋来回走动,耍着自己的把戏,以“专业天赋”对着摄像机摆出各种姿势。

没过多久它就有了伙伴。一天早晨,“灰鸮”去看他为水獭设置的捕兽夹,却发现一只公河狸被夹子夹住了腿,一大块头皮耷拉着。他把它带回家,治好了它的伤腿。那块头皮很快就干了,“灰鸮”把这块皮肤剪掉,随后灵机一动,将这只河狸称为“生皮”。

1931年初,国家公园来信说:以“卷心蛋糕”为主角的电影《河狸一族》反响很好,如果“灰鸮”想在马尼托巴省的赖丁山国家公园里建立一个河狸保护区,政府愿意承担全部费用。赖丁山气候干旱,湖区不断干涸,几乎消失成为泥塘。没过多久,“生皮”和“卷心蛋糕”就出现了病容,行动迟缓。“灰鸮”只好向政府申请换一处地方。新址位于萨斯喀彻温省的艾伯特王子城国家公园里,在阿贾万湖畔。“灰鸮”把这里变成了兴旺的河狸保护区。

1934年,“灰鸮”写下了他最畅销的书《野外朝圣》,以自传的形式叙述他与河狸的经历。1935年他写了著名的动物小说《萨卓和她的河狸一族》,讲述了一对印第安人小兄妹收养2只河狸幼崽的故事。在一只幼崽丢失后,兄妹俩历尽艰难,终于和这只小河狸重逢。这是“灰鸮”最有趣的一本书,插图是他自己画的铅笔素描,为书增添了价值。
  1935年,英国出版商洛瓦特·迪金森邀请他到英国进行为期4个月的旅行。以前听他演讲的人数不多,在伦敦面对大量听众,他不禁有些恐惧。然而,他这些倡导环境保护的演讲大获成功。“灰鸮”回到加拿大后,发现自己在家乡也成了名人,出版社和大众让他不得安宁。他希望荒野能治愈他受伤的心灵,便急忙赶回到王子城。他像幽灵一样绕着湖走、绕着河狸窝走,却始终摆脱不掉冷漠和绝望的情绪。
  但他还是以极大的意志力振作了起来,投资拍摄了一部关于安大略省北方之夏的影片,1936年出了新书《小空屋的故事》。1937年他再赴英国演讲,还觐见了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和王后,在白金汉宫为他们做了一次私人演讲。他早期演讲的主题是如何保护北美的河狸,1931年后,他的演讲主题扩大了范围——保护自然界和所有的动物。此时他的演讲风格臻于完美,他深沉而圆润的嗓音和富有戏剧性的表演使观众激动不已。英国广播公司请他在儿童频道做一次演讲,却拒绝使用他的手稿,因为他在其中谴责了猎杀狐狸的残酷性。这段演讲虽然没有播出,他的有关书籍却卖出去1万多本,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成绩。

他在严冬季节独自到了阿贾万湖。他沿着覆盖着冰的河岸一直走,寒风像利刃一样划过他的胸膛。他觉得自己这一辈子没白活,至少做了一件好事:为河狸建造了一个避难所。至于金钱、名声、出头露面等,都毫无意义。
  如今看来,“灰鸮”去世引发的喧嚣既愚蠢又有失公正。报纸曾竭力把他渲染成一个没有任何污点的英雄,他们后来发现他并不是什么天使,便把他定义为魔鬼,挖掘出他生活中的每一个可疑之处,揭露他嗜酒成瘾,说他婚娶4次。最令他们感到失望的是他的白人血统。他们实在想不通,一个白人竟然更喜欢原始文明!
  关于这个奇怪的人,仍有许多不解之谜。但可以确定的是,他不是为了一己私利故意欺骗大众。他的收入往往直接用于保护北方荒野中的河狸。如果曾有白人赢得了代表印第安人讲话的权利,赢得了代表荒野、代表河狸讲话的权利,那么这个人就是“灰鸮”。

其他文献
延寿器是安装在鞋和手杖上,通过“土地接触法”来释放人体多余电能以达到延长人寿命的目的。  技术与市场点评  根据海弗利克定律和巴韦氏寿命系数,人的理论寿命为120岁甚至更长,可见人类延长寿命的潜力很大。延寿器是通过“土地接触法”(俄科学家米库林提出)释放人体多余电能来延长人寿命的。  米库林及后来的一些科学家认为,地球周围有一个电离层,地球带有大量的负电荷,一切生物都适应了这个环境。而人类现代化的
期刊
一个社会不仅要提倡绅士风度,还应该有让人施展绅士风度的制度空间,让良币闪光。  绅士常常和优雅相对应,就像我曾写过的那本书《男人绅士女子优雅》中说到的,言谈中要讲究礼仪,行为上要有怜悯之心,而且心中要常懷荣誉感。缺乏者是可悲的,是很难受到尊重的,小到个人,大到一个民族。   讲究礼貌礼仪   讲究绅士风度需要社会环境。   注意观察一下法国妇女的话你就会发现:如果她们站在那里,一定是不妨碍人
期刊
摘要:近年来山寨手机发展迅猛,其中Turn-key模式带来的产业链集群化效应等因素对山寨电子产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定性和定量两个部分,分析Turn-key模式对山寨手机发展的影响因素。深入挖掘Turn-key模式的优缺点,为此模式的创新应用以及在产业链升级等方面提出初步建议。  关键词:交钥匙模式;山寨手机;集群化;产业链升级  一、Turn-key模式的产生  2002年,美国
期刊
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地震遗址。在教学楼台阶上的纪念时钟定格在了1 4 时2 8 分,那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唐山地震博物馆中展出的大量历史照片、实物和复原场景,体现了抗震救灾的有效举措。  笔者在四川汶川地区作调查的时候,问过很多地震灾民是否在日常生活中有预防地震的意识,答案几乎都是否定的。是否这个地区很少发生地震呢?我们翻开地方志和历史资料,可知茂县、汶川一带发生的
期刊
以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湖战役为背景的电影巨制《长津湖》在国庆假期点燃了人们的观影热情,打破了中国影史国庆档战争片单日票房纪录、首映日场次纪录等16项影史纪录。其实,很多集邮爱好者们都听说过,早在1952年11月25日,中国就发行了第一套志愿军邮票——《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二周年纪念》。这套邮票共计4枚,其中第4枚《胜利会师》就是表现在长津湖之战后中朝军队胜利会师的场面。这种具有纪念意义的邮票是非常
期刊
当地时间2018年3月25日,阿富汗喀布尔,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内的佛教文物展。  随着阿富汗局势突变,阿富汗的文物安全一直牵动着人们的心。令人遗憾的是,至今,阿富汗并未提出对阿富汗国家博物馆举世闻名的藏品有何保护计划。阿富汗政府人士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阿富汗需要保护这些文物,但问题是需要找到一个安全地点。  据悉,目前这批文物还在阿富汗,部分文物存放在总统府的金库里,处于安全的状态。人类文明的十字路
期刊
虽然现在的一些治疗中心同时接纳男女病人,但是美国科学家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年轻女性更容易对毒品和酒精上瘾。据报道,与男性不同,年轻女性也需要特别的治疗过程。美国国家药物治疗中心主席约瑟夫·加利法诺说:“她们很快就能上瘾,虽然她们只服用少量的药品或者可卡因,但是她们却是最大的受害者。”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调查了8~22岁的女性。调查发现:大约有49%的高中女生有喝酒的习惯,而男生的比例只有45%
期刊
摘要: 现代的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语文教育不应该只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而应该注重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而职高学生由于其特殊性,在课堂上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就更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教会学生如何自学,为他们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职高语文 自学能力  早在上个世纪,就有学者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概念,进入了21世纪,更是进入了一个学习型的社会,那么,作为所有学科的母科——语文
期刊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能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的情感,反之则会让人产生厌恶的情感。而良好的情感又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和身体健康的保证。  职高学生很多是留守孩子,他们长期缺少关爱,情感都比较缺乏。进入职高以后来到一个新的环境,他们希望在这里有个全新的开始,渴望得到老师的抚慰和关爱,
期刊
[摘要] 底特律的宣布申请破产,让人们把目光从火热的楼市上转回到空置房屋上。炒得火热的房价后,掩盖着一片片无人问津的商业街区、住房区和基础设施区域,夜幕来临,空无一人,人们称其为“鬼城”。究竟为何会出现如此矛盾的现象?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多的空房?鬼城是否会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拦路石?如何妥善解决经济支柱之一的房地产业的“鬼城”问题,是当前中国为发展国民经济亟需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鬼城 空置房 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