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简单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ail_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策略。然而,新课程下的一些数学课,情境只是为创设而创设,只图表面热闹,有的甚至成了说话课,夹杂了太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缺乏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我们的课堂教学情境要针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学生为出发点,创设出适合年龄心理发展特点,创设让孩子们都饶有兴趣,越战越勇的真实情境。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创设情境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谈几点认识。
  一、注意教学情境的特点
  1.教学情境要有针对性。
  就数学学科而言,创设有针对性的情境,就是要紧扣有关数学学习内容设计问题情境。情境的设计的针对性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对教材的认真钻研,把握教材内容的“数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抓住其核心和关键提出有关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一些数学知识的“原型”问题的把握,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例如,可以根据生活的“合并”,“求剩余”的活动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并理解加、减运算的实际意义;教学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时,也可以先设计有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学具操作解决问题,再根据操作过程抽象出有关的算法。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并进行数学化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
  2.教学情境要有目的性。
  在大家都投身于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落实新理念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们都努力创设教学情境,课堂开始变得活泼,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多提高。同时,也要冷静思考,分析,反思一下课堂教学情境是否与教学目标相吻合,对于目前课堂教学滥设情境这一现状,顾汝佐先生指出:情境设计要紧扣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离开了这一点就不是数学课。
  3.教学情境要有挑战性。
  教学的本质特征不在于“训练”,“强化”业已形成的内部心理技能,而在于技法,形成目前还不存在的心理技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好的教学”应该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必须有挑战性,教师要处理好问题的难易程度,要让让学生的思维经受来自问题的挑战。向学生提出由挑战性的问题,并不意味着要难倒学生,而是指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智能发展水平,尽可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要通过提出由挑战性的问题,刺激和激励学生积极探索,并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需要经过努力不断克服困难才能获得成功,既要让他们“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
  4.教学情境要具有趣味性。
  我曾经上课就绘声绘色地说:“孩子们,今天聪聪、明明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愿意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可一节课下来,从兴高采烈到无精打采,课件呈现:首先是聪聪头像的复习题,其次是明明头像的例题,再次是聪聪头像的巩固练习,最后还是明明头像的总结。课堂上简单地附着个聪聪和明明的头像。
  学生对这样的情境十分“不买账”,这个情境脱离了数学课堂的实际需要,成了一种形式,它除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几乎没有什么价值,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
  5.教学情境要有真实性。
  用什么样的情境来呈现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做出适当的选择。对于小学生来说,虽然不同的个体,其认知发展,情感和意志要素不完全相同,但相同年龄段的学生却有着整体上的一致性。一般来说,小学低、中年级的学生,比较关注“有趣、好玩、新颖”的事物,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开始对“有用、又挑战性”的任务更感兴趣。我们在设计问题情境时,应尽量于学生的上述心理特点相适应。另外,还应注意选材内容及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二、把握情境创设的方法
  1.故事情境,引人入胜。
  小学生都是故事谜,把知识融入故事中,配上色彩鲜明,感染力强的多媒体课件,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学一年级“比一比”时,可以这样设计:在音乐中讲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分别显示小兔、小猪盖房子的画面景物,然后请学生观察美丽的画面,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各有多少?想把什么和什么比一比?学生的注意力被动听的故事、美丽的画面所吸引,兴致盎然。
  2.悬念情境,激发好奇。
  好奇心是对所发生的新异事物感到惊奇,引发疑问,进行探索的心里倾向,是小学生的重要心里特征,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题:小明今年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对问题产生了“疑”,心理产生了悬念。这种疑制成悬念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情趣。
  3.操作情境,引导探索。
  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探索、寻找规律。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第45页“用3根小棒可以摆出1个三角形,摆两个这样的三角形最少要用几根小棒?摆3个呢?用10根小棒最多能摆出几个正方形?”我让学生拿出学具袋里的小棒,动手操作,认真思考,再引导学生想想“最少”是什么意思,学生很快想出来方法,用小棒把三角形连起来摆放,可以做到最少,并且掌握了规律。接着,用同样的方法用10根小棒摆出了3个正方形。
  4.游戏情境,妙趣横生。
  数学游戏是把学生引入“乐学”大门的好形式。如:教学课本“小动物回家”的练习时,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队,分别是小鹿队、小兔队、小狗队、小熊队,老师在四个队各放了一些不同答案的算式,各队队长带着动物头饰(头饰上有号码),带领小队成员分别到四个小组中寻找和头饰上号码向对应的算式,小队之间进行比赛。这样设计,不仅巩固了新知,而且调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创造解决问题的办法。
  实践证明,情境教学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教学的一大特色,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注意教学情境的特点,把握运用适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儿童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孩子们才能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绿洲。
其他文献
期刊
本文以阴道炎、外阴白斑、子宫颈炎为例介绍了妇科疾病的一种新型中医疗法——中药气味疗法.该疗法以传统中医理论为依据,选用治疗妇科常见疾病的天然中草药科学组方,利用中
目的:建立并优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纯化方法,并对其表面标志与多向分化潜能进行鉴定。方法:收集健康足月产胎儿脐带组织,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原代培养,流式细胞仪对其表面标
本文简要探讨了妇科疾病的中医辨治思路,主要阐述了妇科病调治宜契于周期、经断前后诸证之治宜知常达变以及经行前后的"整体病变+冲任因素——产生经行前后诸证"病机模式等方
【中图分类号】G633.3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现代文阅读中,独立的发现问题,获得信息要素,同时,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借助课文情景,创设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局面,给各类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探究氛围,培养探究意识,锻炼学习的能力。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在教学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成长、乐趣以及知识面的扩展,还与作文教学有着不可割断的联系,毫不夸大其词,它是学生能否升入上一级
期刊
目的:对心理护理干预在30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中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30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将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目的:探究黄茵安胎汤联合西医预防 ABO 血型新生儿溶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56例母婴 ABO 血型不合的妊娠者,随机分成实验组(n =28例)与对照组(n =28
内容提要:科学探究既是科学课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课学习的方法。在实际的科学课程教学中,探究要贯穿学生科学探究过程的始终。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主动探究,自主探究。在科学实验的探究过程中,要注重探究过程、注重合作学习、注重课程开放。  关键词:科学;探究;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0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从中
期刊
本文详细介绍了缸孔网纹角的两种测量方法及生产现场使用的网纹角专用检具的制作方法.科学的解决了缸孔网纹角这一反映缸孔质量的重要参数的测量问题.
【摘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数学教学联系实际。  【关键词】和谐;师生关系;学习习惯;联系实际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在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里强调了数学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初中数学新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和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