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地震灾后重建的综合地理分析与对策研讨

来源 :地理科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yl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灾区是地表各圈层相互作用最剧烈、人地关系最紧张的区域。深入开展综合地理研究对于协调这一区域的人地关系,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首先对鲁甸灾前的资源环境特点与区域发展特征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发现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密度大、贫困面广、生产生活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高、资源环境长期处于超载状态。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了尽早启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科学制定重建规划,体制机制创新,以及开展整个青藏高原边缘地带及近邻地区的防灾减灾系统研究和整体规划等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股本、债务类资金在一国吸收外资中的占比与该国法治、产权保护等社会公共制度和金融制度密切相关。当两种制度都较落后时,外资流入以债务资金特别是官方借贷为主。社会公共
本文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分别就中国整体、城镇、农村的金融发展对相应贫困减少的长、短期影响和Granger因果关系进行经验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贫困减少
本文采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1999-2013年期间发表的探讨时空关系相关文献,包括2263篇直接文献和这些文献引用的78139篇参考文献为基础数据,采用Histcite软件构建时
人口数据空间化研究旨在发掘和展现人口统计数据中隐含的空间信息,并以地理格网或其他区域划分的形式再现客观世界的人口分布,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人口空间分布数据有助于从
本文给出了产业集群的定义并充分辨析了集群演化与形态的关系,在综述和借鉴国内外产业集群形态分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案例论述了中国纺织产业集群演化过程中的形态分类问题并
随着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地理学围绕着社会热点问题不断向其他学科交叉渗透,同时学科的交叉也为地理学研究本身注入了热量。空间一直是地理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而时间与空间
本文针对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近年来呈现资本深化的特征,引入人力资本积累因素进行分析。分析表明:(1)1978-1994年间,除1989-1992年特殊时期外,我国的资本-产出比呈现逐年下降的态
基于交叉学科视角,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统计数据,综合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与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农村人口非农化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