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pti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其他文献
近日,河南鄭州女出租司机王林营在等红灯时,两人骑电瓶车摔在其车后。眼看着后面排队等通过的车越来越长,她准备掏400元赔偿。这时,走在路口的21名小学生站出来作证,“阿姨,你不能给他钱!我们都看到了,他是故意往你车上撞的。你赶快打110报警,查路口监控,我们给你作证!”——“打110报警”、“查监控”、“作证”,21个小学生的这一番操作指示,可见其思维清楚、逻辑严密。最后,他们还防患于未然,集体签字
木质的窗棂堆了少许的薄雪,暗香拂过,落在江南青瓦黛墙上,瞬间有了雅致。我铺呈开白净的宣纸,信笔点梅,在疏影斜枝中,独觅一方古韻悠长。  我一直惊叹于梅的清逸风雅,便向祖父借来笔墨纸砚,想绘出她孤傲的花容。冬日,一窗初雪,我伏在案前,颤颤巍巍地捻着羊毫,小心勾勒出梅花的轮廓。瞧着却是干干瘪瘪、毫无润泽,被点上赭色的梅花更是显得华丽笨拙。  这不是我想象中的梅。  我轻叹了口气,搁下笔,踱步走到外头。
2019年6月15日,故宫第三代摹印传人沈伟先生猝然离世,年仅55岁。英年早逝实在令人伤痛,而他30多年来潜心钻研的摹印绝活后继无人,很可能就此失传,更是让人扼腕叹息。  人们对沈伟先生的了解,更多的是源自3年前的《我在故宫修文物》的记录片。他是故宫唯一的摹印传人。何为摹印?简单来说是读印、临摹,再刻印之后盖印到修复的书画作品上。在故宫的书画修复工作中,沈伟最后的盖印是重中之重。他成功了,一切大功
岁月的车轮,发出辘辘声响,走过春夏,度过秋冬,生命的沧桑就开始在季节里书写。  母亲在哪里?她永远在每个人的牵挂里。“我每天打一通电话,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年少时,我们走不出母亲的目光,走到哪里,都有母亲的牵挂跟随,都有母亲盈盈的眼眸凝望。我们累了,母亲知晓,她会悄悄送来抚慰;我们哭了,母亲明白,她会轻轻抚摸发梢;我们沮丧,母亲担心,她会点燃心底的灯,助我们风雨里前行。然而,那个最坚强勇敢、记
孟飞有一个火遍中国篮球圈的名字——“CBA擦地哥”。他是CBA深圳男篮主场的场地清洁员,三个赛季以来,每一场比赛,当场上有球员倒地或地面出现水渍时,他就会飞奔到场上,双膝跪地,麻利地用毛巾把地面擦拭干净。  最近,孟飞写给篮协领导的一封信在网络上不胫而走。这是一封他申请在CBA全明星赛场上擦地的信,文字朴实无华,却承载着他纯粹的愿望。从2013年开始,孟飞无数次扑倒在球场,却当着不拿一分钱的义工。
我最留恋童年时无忧无虑的时光,最留恋无拘无束的欢笑,所以,年少时的我就发誓,我要用笔留住那些最美好的时光。  ——题记  “燕子去了,有再回来的时候……”秋日的午后,我半倚在窗前,细数飘过眼前的落叶,一首《匆匆》在耳畔打转。“……为什么时间一去不复返了呢?”收音机中传来一声真切的呼唤,我不禁思绪万千。是啊,世间这一切不都在变化吗?九年前爱笑的太公如今早已作古,六年前爱看的动画片现在感觉幼稚得不行,
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当你看到老师们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时,你知道他们课下做了多少准备工作吗?  舒小珍是赣州市赣县区河田小学六年级的一名语文老师,前段时间赣县区教育局督导组在河田小学指导教学工作时,无意中抽到了舒小珍老师的备课本。舒小珍老师备课本上端庄秀丽的文字、对课程的前期筹划和精心设计、对学生情况的透彻分析等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人。“舒老师备课本上的字不仅写得干净整洁,而且几乎找不到写错涂
湿漉漉的雪在融化。窗玻璃上粘着一片鸟的羽毛,是揉皱了的。它了無生气,孤单凄凉,看着叫人心疼。也许深夜里一只小鸟用它的喙叩过这扇玻璃窗,想求得一点温暖,可我这个耳背的人却没有听见它的叩窗声。现在这片小小的羽毛就像一种诘难,在玻璃上闪烁着白光。  后来阳光晒干了玻璃。那片羽毛飘逝了。可我心中留下了忧伤。这只小鸟大概没有捱过这个冬天,没有熬到暖洋洋的春天。这片小小的羽毛分明是飞进了我的心底,紧贴在我心上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长篇小说,讲述的是英国富商之子鲁滨孙·克鲁索在出海时遭遇海难,只身漂流到荒无一人的孤岛,凭借坚韧的意志,在岛上生活28年,最后获救、回归人类社会的故事。笛福以苏格兰水手塞尔柯克的真实经历为原型,根据自己多年的海上经历,塑造了酷爱冒险、具有强大精神力量的鲁滨孙这一人物形象。  犹记得小时候读鲁滨孙,被他在荒岛上生活28年的经历深深震撼到,读的过程中似乎随着主人
一、拟写颁奖词  请结合人物事迹给程开甲写一段颁奖词。  人物事迹:1946年8月,程开甲赴英留学。新中国成立后,程开甲放弃了国外优厚条件回到中国,1960年,加入到我国核武器研究的队伍,从此消失20余年。从1963年第一次踏进罗布泊到1985年,程开甲一直生活在核试验基地,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程开甲设计了中国第一个具有创造性和准确性的核试验方案,设计和主持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