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退化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jian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原资源是可再生资源,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不仅可以增加资源量,而且还能永续利用,造福后代。如果掠夺式地开发,必然引起草原退化,引发水土流失、草地沙漠化、自然灾害等一系列恶果。因此,建立草原生态补偿奖励机制在我国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不仅有益于推进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还可以有效调节利益分配格局,化解社会矛盾,使牧民彻底摆脱贫困。
  一、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退化的现状
  (一)内蒙古草原天然草场退化严重
  以草地资源为基础的草原生态,具有巨大的生态屏障、环境维护功能,对我国生态安全和经济生活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近些年,由于自然的特别是人为的因素,导致我国草地资源严重退化。根据国家环保局统计(1999),我国草原的90%以上处于不同程度退化之中,内蒙古自治区退化草原面积已占自治区草原面积的31.77%。20世纪60年代内蒙古草原面积13.2亿亩,80年代下降为11.8亿亩,90年代下降为10.37亿亩。内蒙古科尔沁草原退化面积达50%左右,每年以3.7%的速度增长。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退化面积从60年代占草原面积的15%增加到80年代的49%。锡林郭勒盟草原面积2.95亿亩,可利用草场面积2.67亿亩,截至2005年,草原退化占可利用草场的74%。据内蒙古草原勘探院调查显示,内蒙古33个典型牧区旗县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都出现了大面积的退化现象,截至2002年除极个别外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原面积均超过了50%,有的旗县像翁牛特旗、乌审旗、鄂温克自治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珠穆沁旗、乌拉特中旗甚至达到了100%,这样的退化速度是令人害怕的。本来内蒙古有五大草原: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科尔沁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现如今科尔沁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三大草原基本消失,特别是乌兰察布草原成为内蒙古土地沙化最严重、环境最恶劣、生活最贫困的地区。
  (二)退化造成的恶果显著
  第一,水土流失严重。内蒙古水土流失面积大,流失严重。根据土壤侵蚀图结果统计,内蒙古自治区水土流失面积271712.62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2.97%,占土壤侵蚀面积的23.60%,特别是赤峰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通辽市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不仅影响农牧业生产、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损失严重,还影响着当地牧民的生存。据调查显示,内蒙古贫困地区多数分布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由于牧民赖以生存的草地被冲刷流失,牧民生活陷入贫困。
  第二,土地沙漠化严重。内蒙古土地沙化占全国的33%,有2/3来自草原沙漠化。据内蒙古草原勘探院调查显示,内蒙古阿拉善盟85%的土地已经沙化,并以每年150万亩的速度扩展;2005年,锡林郭勒草原沙化草场已经占可利用草场的74%,锡林郭勒盟西部以及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北部牧区已退化为严重的荒漠、半荒漠草原区。由于大面积草原沙化、退化,降雨量普遍减少,地表温度出现大幅度的升降变化。地表温度大幅度升降,加剧气候干旱,长时期的干旱进而引起草原沙化,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第三,自然灾害严重。草原退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进而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根据调研及《四子王旗志》记载,四子王旗境内自然灾害严重,旱灾、“白灾”、“黑灾”、沙尘暴时有发生,有十年九灾之称。“白灾”又称为雪灾,是由于大雪埋压牧草使牲畜不得采食,加上“白毛风”急剧降温,家畜往往冻饿而死。1977年四子王旗全旗遭遇特大雪灾,10月25—29日降特大暴雪,降水量29.7毫米,积雪深度14—30厘米,局部地区60厘米以上,连续积雪120天,牲畜损失21万头(只)。“黑灾”是相对“白灾”而言的,是由于冬季干旱,牲畜不能进入无水草场,虽有枯草,无雪可舔饮水困难。四子王旗80年代之前发生“黑灾”机率为46%,黑灾危害极大,牲畜疫病流行,引起牲畜大量死亡。
  二、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退化的成因
  第一,垦草种粮。由于人口的压力,非宜农地垦殖浪潮不断。根据《内蒙古畜牧业统计资料》可知,内蒙古1992—2000年耕地面积由601.71千k㎡增加到960.25千k㎡,增加了358.54千k㎡,是1992年耕地面积的一半还多;其中在1997年曾一度达到1014.27千k㎡。内蒙古本应是一个以牧为主的地区,一些典型的牧区旗县以大面积垦草种粮,畜牧业比重被逐渐压缩,像翁牛特旗、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四子王旗耕地面积均已达到10万k㎡。草原周边地区生态脆弱,耕地比重大、种植业比重大,很容易导致农牧交错地带土地退化,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农业挤草原,沙漠吃农田”,“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生态恶性循环。
  第二,过度放牧。内蒙古草原超载放牧现象十分严重,已超过适宜放牧量的15%左右。根据内蒙古草原勘探院调查显示,内蒙古自治区除了乌海市、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在暖季,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在冷季没有超载外,其余各盟市均有不同程度的超载现象,特别是在冷季超载现象尤为严重。从盖志毅(2007)提供的内蒙古33个典型牧区旗县期末牲畜存栏头数增长情况可知,1949—1998年33个典型牧区旗县期末牲畜存栏头数均有增加,整个牧区平均存栏头数由1949年的20.34万头增加到1998年的127.9万头,50年间增长了近6.3倍。
  第三,过度樵采。内蒙古牧区、半牧区的农牧民为了增加收入,无计划无节制地挖掘药材、发菜等植物资源,这些植物具有固结泥沙的重要作用,因而破坏了草原生态环境。
  三、建立草原生态补偿奖励机制
  (一)草原生态补偿奖励机制概念
  生态补偿,最早源于德国1976年实行的Engriffs regelung 政策,虽然国内国外已经有一些针对生态补偿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但至今没有公认的定义。在综合国内外研究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下提出生态补偿奖励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是对草原生态环境的补偿,即对面临破坏威胁的草原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已经遭受破坏、退化的草原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建设;二是对单位和个人的补偿和奖励,及对草原生态环境建设相关的行为主体进行补偿,并在补偿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奖励。
  (二)对草原生态环境的补偿
  草原生态系统具有自我恢复功能,在未曾退化的前提下、在草原承载能力的范围内,适度放牧、间歇利用草场,牧草可以自我恢复和生长;对于已经退化的草原,只要排除致使其退化的因素加之人工播种养护,草原仍可恢复。因此,我们对于未退化的草原,要测定每个区域草场的承载力,并在承载力范围内适度放牧,间歇性利用;对于已退化的草原,通过退耕还林、禁牧、休牧、轮牧等方式对草原给予补偿,使其逐渐恢复生产力,促进草原自然更新。
  第一,退耕还草。从宏观角度讲,退耕还草是在农牧交界地域,将那些本应发挥生态功能的耕地、坡地,停止种粮、采用种草的方式,恢复其原有林草植被的生态状况和生态功能,达到重建生态结构、平衡生态系统的目的。从微观角度讲,“退”的首要问题涉及到一个环境条件问题。必须按照“适地适草”原则,即退那些不适宜耕作的土地,退耕后牧草能成活,还要有一定的稳定性,对间歇性灾害有一定的抗御能力。如何达到“适地适草”需要通过两条途径:一是选择,即选择哪些土地适宜种草且适宜种哪种类型的草;二是改造,通过引进改良草种使之适宜地,或通过改变土壤条件使之适宜草。
  第二,禁牧、休牧、轮牧。草原退化最根本的原因是过牧造成的,根据草畜平衡原则施行以草定畜,并通过禁牧、休牧、轮牧等方式使草原逐步恢复生产力。对于严重退化草场实行禁牧、制定禁牧期,在禁牧期内不准进行放牧和割草,给牧草提供充分生长、发育、繁衍的机会。还要逐步实行天然草场与人工饲养相结合休牧的方法,即在牧草生长发芽期进行舍饲圈养,避免返青牧草幼芽被啃食,等牧草长成后在非生长期内进行放牧,使草场有充足的时间休养生息,为来年提供循环使用的牧草。科学的轮牧制度也是值得推荐的方法,根据草场面积、产草量、草群结构、畜群结构等,把牧场分割成许多区域并用网围栏进行隔离,在每个区域中只能放牧一定天数,并按一定顺序轮流循环放牧。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牧草浪费、提高牧草产量,而且可以减少牲畜游走加快增重,还可以减少劳动力使用,把畜群赶入围栏、锁住围栏门,牧人不必再照料。
  (二)对人的补偿与奖励
  对于行为主体人的补偿与奖励应分为直接补偿奖励与间接补偿两种类型。直接补偿奖励着眼于眼前利益,直接给予他们现金与实物,属于“输血型”补偿。其优点是能顾及到农牧民的眼前利益,充分调动他们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积极性;缺点是不能使他们真正摆脱贫困。间接补偿着眼于长远利益,通过建立公共服务保障体系迂回的方式对他们进行补偿,属于“造血型”补偿。其优点是兼顾了农牧民的长远利益,促使草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缺点是使农牧民缺少了灵活支付能力。因此,对于行为主体人的补偿、奖励要直接补偿奖励与间接补偿两种类型相结合方可。
  1.直接补偿与奖励
  第一,退耕还草补偿与奖励。从经济领域来看,农民愿不愿意退耕,主要在于能否形成一个较多的收益预期。如果政府的补偿高于退耕地获得的收入,农民自愿退耕;相反,则不愿意,这里存在着政府与农民退耕的博弈关系。因此,“补什么、补多少、补多长时间”关系到农民退耕的动力。在退耕还草过程中,国家既要为农户种草提供生产要素的补助,又要保障农户的生活,提供粮食及现金等生活补助,如果农户可自行解决其口粮问题则可把粮食补助折合为现金发放给农户。关于“补多少”,需要根据退还耕地的多少,退多少补多少,且至少要达到农民退地前耕地所增加的收益外加农户种草的补助。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措施》规定:粮食和现金补助年限,经济林5年、生态林8年、还草补助2年。不管是经济林、生态林还是还草都取了一个最低生长年限,特别是对于生态脆弱地区,退耕虽不会对农户生存造成极大威胁,但也造成了相当部分的收入损失。当补偿停止后,农民还会垦草种粮。所以笔者认为要想让农民毫无疑虑的退耕还草,必须给他们吃一粒定心丸——把短期补助改变为长期补助。
  第二,禁牧、休牧补偿与奖励。禁牧和休牧是对于草原生态恢复和保护最为重要的措施,但也影响牧民收入。因此,对于禁牧、休牧的牧户国家必须给予补偿和奖励。由于牧民不种粮,禁牧、休牧期间饲草短缺,所以要实行粮食、饲草补助与现金补助相结合的补偿方式。根据禁牧区域、禁牧期和休牧区域、休牧期来确定补助的标准与期限,至少要达到牧民禁牧、休牧前所得收益。对于那些积极保护恢复草原生态进行禁牧、休牧的牧民进行奖励,奖励的标准可根据牧户行为和贡献来定,奖励的方式仍与补偿方式相一致。
  2.间接补偿
  第一,建立灌溉系统发展饲草种植。内蒙古草原基本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区域,干旱少雨使牧草承受能力变得十分脆弱,加之禁牧、休牧饲草极为短缺,因此建立灌溉系统发展饲草种植显得当紧又迫切。国家应投入资金、设立试点引进移动灌溉技术,选择一定数量的草场种植优质牧草,在返青发芽和干旱缺雨适时喷灌,提高产草量。
  第二,改良草场、改良牲畜品种。内蒙古天然草原退化导致草场产草量大幅度下降,进而草场载畜能力下降。过去已有的草群种类已不适应现有牲畜饲养,在保护、合理利用天然草场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开展草场改良。合理的分布牲畜饮水点和往返通道,通过飞播、补播牧草开展天然草场改良工作,要以水为中心、以草为重点,建设水、草、林、料、机相结合的草库伦。改良牲畜品种也是防止草场破坏的重要环节,通过选育和饲养良种牲畜,并做好疫病防治工作,不仅有助于提高牲畜自身生产能力,还可以提高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
  第三,建设畜牧综合服务站。不管是建立灌溉系统发展饲草种植,还是改良草场、改良牲畜品种,畜牧综合服务体系是关键。良好的畜牧综合服务站建设,不仅可以为牧民家畜改良、疫病防治、人工草场改良及饲草建设等提供帮助,更为重要的是为牧户及时的提供信息通报、引进和推广新技术。因此,为了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牧民从贫困走向富裕,必须加强畜牧综合服务站的建设。一是综合服务站建设要试点;二是人才培养,要建立牧业推广专业硕士教育;三是对于基层服务人员建立高标准工资收入。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其他文献
中华粽子积淀了传唱不竭的屈子舍身爱国的情结,它已经超越了饮食的范畴,演绎为一种历史的记忆和象征。它是端午节的标志,是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文化符号。这种传统文化,在中国粽子百年老字号“五芳斋”的品牌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当端午节与粽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时,似乎着意要把这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镌刻在五芳斋品牌的印记里,把粽子作为一个文化解读的密码,演绎一种历史的文脉。于是,五芳斋演变成为了端午节的另一种文
期刊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推进八大领域改革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彭森在2011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表示,“十二五”时期,要推进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行政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资源环境价格、社会体制、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统筹城乡发展体制八大领域改革。  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完善和落实鼓励非公经济发展和民间投资
期刊
发改委:不排除一季度出台新物价调控政策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日前表示,如果一季度国内物价上涨压力过大,不排除出台新的调控举措。  周望军说,由于春节期间消费增加、生产减少,去年同期物价指数相对较低,受翘尾因素影响,今年一季度物价同比上涨压力仍然较大。从长期看,国际输入性通胀、国内劳动力、土地价格等要素价格持续上涨,使物价仍面临一定的上涨压力。   ——中证网    国资委:央企新目标为打
期刊
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纺织品(服装)作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出口商品之一深受其害。宁波作为我国十大外贸出口城市之一,外贸出口在金融危机发生后受到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作为支柱产业的纺织品(服装)行业。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危机,提升行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发端于美国
期刊
太阳能发电越来越被更多的国家认为是人类能源供应最终的解决方案,太阳能发电也越来越成为新能源中的主流能源之一。全球太阳能发电装机近五年以年均60%的速度增长,截至2010年底全球光伏装机量累计达到4000万千瓦。发达国家都在抢占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制高点,其核心是光伏制造技术。我国已将新能源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光伏制造技术竞争中跃居世界前列,已成为世界光伏制造第一大国,2010年我国共消耗多晶硅8万多
期刊
一、吉林省通化市集体林权改革实施情况    通化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全市有林地面积93.1万公顷,其中集体有林地面积7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3%。纳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面积为66.5万公顷,集体林地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的70%。全市选择了65个不同类型的村进行改革试点,截止目前已完成改革面积1054.5万亩,占集体有林面积的98%。    二、吉林省通化市集体林权改革的绩效分析   
期刊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推进富民强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调整农牧业结构,加强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同时要完善惠农惠牧体制机制。为了深入探讨解决自治区“三牧”问题,推进自治区“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理论水平,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邀请了自治区农牧业有关专家、学者就
期刊
进入“十一五”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区各地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有利时机,认真执行国家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克服金融危机等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经济社会实现了又
期刊
“十一五”以来,以能源、冶金为代表的矿产资源型产业作为内蒙古的支柱和优势产业,一直是带动全区经济快速发展的“火车头”,今后一段时期,矿产资源型产业仍将担负着内蒙古经济稳定发展的 “引擎”作用。因此,有效利用量化工具从数量关系上系统研究内蒙古矿产资源型产业与国民经济的技术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科学揭示矿产资源型产业在内蒙古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对于今后指导内蒙古矿产资源型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
期刊
发改委:取消补贴后将继续重点鼓励风电    发改委气候司司长苏伟近日表示,国家将继续重点鼓励、重点支持风电发展。 苏伟强调,“‘十二五’期间,风电的发展是国家重点鼓励、重点支持的领域,这也是未来重要的新兴产业。国家会给予更多的投入,采取更多的鼓励政策,推进风电发展,确保‘十二五’非化石能源比重占比11.4%目标的实现。”。   他是在出席“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低碳发展高级别国际研讨会”新闻发布会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