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最熟悉的陌生人

来源 :畅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uin6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雷锋22年的人生,会发现他是一名潮流先锋:戴红领巾、主动回乡当农民、当政府公务员、喜爱拍照片、发表文章、成为炼钢工人、穿皮夹克戴手表、参加解放军、学习《毛泽东选集》……这些都是五六十年代的时尚生活。在这些生活里,雷锋多了些美,多了些可爱的缺点,更多了些人性的柔软
  雷锋生于1940年。那一年,约翰?列侬在英国出生,李小龙在香港出生。日后,三人皆为民众偶像。不同的是,雷锋成为一个全民学习的道德楷模。1963年,毛泽东写下“向雷锋同志学习”,此后每年3月5日,被定为“雷锋日”。
  改革开放后,去除特定时代的烙印,重新发现雷锋的当代意义,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
  3月5日的“学雷锋”活动已延续近50年。如今,人们对这个道德楷模,产生了各种疑惑:雷锋不计报酬的做事,是否符合市场经济伦理;真实的雷锋是什么样子?雷锋周边愈来愈多的人,开始提供鲜活的记忆,慢慢拼凑出一个不一样的雷锋。直到2006年,雷锋在天安门广场骑摩托的照片,被出版界公开,一个健康、阳光、时尚的小伙子终于跃然纸上。
  避开雷锋光环,以平常心去重读,会发现他身上的纯真、善良,是一种普世价值。“雷锋”传递一种对善的信仰。爱美“潮男”
  这是雷锋人生中最长的一次旅行。
  1958年儿月,他拎着半旧的蓝布行李包和沉甸甸的棕皮箱子,皮箱里塞着当时最流行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及一把幸福牌口琴,从湖南奔赴辽宁。
  辽宁鞍钢在湖南招收工人。雷锋放弃当时时髦的开拖拉机的工作,进入钢厂。那个年代,“钢铁工人”是年轻人最向往、最崇拜的职业。
  武汉,雷锋途经的第一站。站在武汉长江大桥下,雷锋神情庄重,突然开口跟同行的刘必华说:“原来全是钢铁啊……这需要多少钢铁啊!”
  在修建才一年的热门景点武汉长江大桥下,雷锋拍了一张照,右臂上耷拉着一件外套,左手拎着一个印有鲜花图案的芦编提篮。
  照片上,芦编提篮的鲜花曾在六十年代,被纪念馆的人用技术抹掉——鲜花在当时意味着“小资情调”。直到20年后,原图才被展出。
  “雷锋爱美,爱照相。”部队宣传员季增曾给雷锋拍过很多照片。他说,雷锋逝世后,搜集到雷锋自己在照相馆拍的照片共54张。
  武汉留完影,雷锋拎着鲜花提篮,来到北京。
  在天安门广场,金水桥前,雷锋坐了许久,和一名执勤战士讨论“毛主席是不是住在天安门城楼上”的问题。
  之后雷锋在天安门前照完全身照,又瞥见旁边的青年跨着一辆摩托车,他跑过去,骑上去,也拍了一张。这是一张让人印象深刻的照片:雷锋身體前倾,脚蹬皮鞋,一脸灿烂,仿佛正在长安街上飞驰。
  1959年底,雷锋在鞍钢已是一名先进青年,月收入30多元。
  他上下班总穿一套工厂发的劳动服和大头鞋,同事们劝他去买件流行的皮夹克,雷锋不肯,后来在女老乡的再三鼓动下,雷锋终于去商场买了件“光荣花”牌皮夹克,棕黑色的,天津公私合营华光皮件厂出品,定价44元,还有一条深蓝色的料子裤,一双黑色皮鞋,和一瓶“友谊牌”雪花膏。
  宿舍里,同事们赞不绝口,都说“现代化的工人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一天,雷锋老家的县委领导来信,寄语他在伟大的工人阶级队伍中,艰苦奋斗,永不忘本。看完信,雷锋就不怎么穿皮夹克了。
  “此人懂些哲学”
  雷锋爱演讲。小学毕业那天,他走上讲台,面对全校师生,宣布他的人生目标:当个好农民、当个好工人、当个好士兵。
  此后6年,雷锋都在认真完成这一人生规划。
  小学毕业,他响应政府号召,回到农村当一个“新式”农民;鞍钢招工,他放弃舒适的工作条件和待遇,成为一名学徒工;在成为一名先进工人后,他又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实现参军梦。
  每次“跳槽”,雷锋的收入都在“减少”。在农场开拖拉机时,每个月拿32元;鞍钢做学徒时,每月是22元;参军后,每月只有6元战士津贴。在鞍钢,有一工人师傅问他,为什么要来鞍钢。他说,为了“1070”。“1070”是当年党中央定下的钢铁指标,要求1958年全国钢产量翻番,达到1070万吨。
  怎么处理金钱和职业的辩证关系,雷锋有他的原则。毛泽东看了《雷锋日记》后则说:“此人懂些哲学”。1959年,雷锋忙着参军。他身高1.54米、體重54.5公斤,还有鼻窦炎,这些都不符合参军标准。此后,雷锋从钢厂请假,踏着山路,步行几十里,到辽阳市武装部。为了见武装部时任政委余新元,他在值班室蹲了一宿,随后向余新元说自己的苦难史。
  雷锋在老家也曾用过这招。1956年,雷锋要争取乡政府通讯员的职位。笑容可掬的他,在组织部干事询问家庭状况时,脸色一暗,瞬间落泪。他还展示了一本自制的小册子“苦难家史和我的理想”,随后他成为乡里的公务员。
  跟政委说完苦难史,雷锋在兵役局住下,他四处抢活儿干,引人注意,讲述他参军的愿望。余新元被打动,他向时任辽阳市委书记曹琦争取,最后给出的权宜之计是,让雷锋获得一个候补名额,顶替到部队后复检不合格的人,成为便衣通讯员。
  第二个阻力来临:鞍钢不出具政审表,称1958年雷锋进厂时没有原始档案。入伍计划再次搁浅。
  仅仅7天,雷锋已赢得了时任团军务参谋戴明章的好感。雷锋曾在溜冰场用激昂的语调宣讲年轻人应当应征参军、保卫祖国,他每到一处都无例外的会招引许多人,听他进行演讲。这个场景让戴明章印象深刻:“他称得上是一个很好的政治宣传员。”
  在与各方通报后,戴明章动用了“特权”,在他掌握的新兵机动名册上填进了雷锋的名字。自学与“诗情”
  战友乔安山回忆雷锋时说,他有一种模模糊糊的感觉:雷锋和我们不一样。
  怎样能尽早完成工作任务,在食堂开饭时抢着一份好菜,积攒下几块钱寄给家里,这些似乎是乔和身边的同龄人的命题。
  雷锋不同,他会在夜里敲乔的门:“小乔,有电影,去不去?”遇上10里以外的地方放映,连跑带颠也要赶过去。
  他还爱跳舞,接受新事物快,个子虽矮,但舞姿潇洒,颇得钢厂女员工的喜爱。
  在雷锋照片中,还有一张雷锋文人气质的照片。他脖子上围着“五四”青年式的围巾,手里拿着书卷,脚上穿着黑皮鞋,嘴唇红红,一副浪漫文人的造型,背景则是小桥流水。照片上的颜色,是后来人工着色的。
  当时,雷锋在鞍钢夜校兼职语文教师。雷锋虽然只有高小毕业,但一直爱看书。
  他有个藤条箱子,里面放着《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沉浮》、《刘胡兰》等各种书。雷锋在老家农场时,女同事王佩玲总会向他借书看。
  王佩玲在20世纪90年代的回忆文章中说,“有时我晚上到河边洗衣服,雷锋执意陪着我,并且把书本上或报纸上看到的故事讲给我听。我感到很幸福,少女的浪漫隋怀得到了很大满足。”
  在望城公务员的合照里,雷锋是唯一一个从夹克里翻出白色衬衣领子、口袋里插着一支钢笔的人——这是60年代文学爱好者的装束。
  1958年,他写的《我学会开拖拉机了》,刊发在小县城的报纸上。
  在农场,雷锋以自己经历为背景,写了篇短篇小说《茵茵》,小说开头是:“严寒的冬天,地上落了深雪,河里结了厚冰,刺骨的冷风阵阵吹来,似乎不许人再工作似的。”
  雷锋作过9首诗,其中一首以“南来燕子”为意象,描述所在的团山湖农场的变迁:“这南来的燕子啊!你是这样轻快地飞翔,许是欣赏这美丽的景象:蜿蜒的八曲河像一条白银管,灌溉这片肥沃的土地,团山湖与乌山对峙,是天生成的一幅屏障。”偶像也有缺点
  部队宣传员张峻已80多岁,曾和雷锋有长时期的相处。雷锋能让他感动,因为雷锋是个普通人,有缺点,也会犯错误。
  张峻回忆,雷锋也会年少轻狂,会偶尔向人炫耀一下他的军功章;他在外面做好事,常常会回得晚,在部队就是不守纪律,所以也受批评;他甚至直接到厨房自己拿吃的,炊事班说两句后,他气得“呱”就把盆摔了,第二天又主动去检讨,说自己做错了。
  这些所谓的“小瑕疵”从未妨碍雷锋行使心中的善,也不妨碍雷锋省下钱、支援灾区支援人民公社建设,也不妨碍他做好事,不妨碍他见义勇为。
  1960年八九月间,雷锋所在的团连续收到两封表扬信,表扬雷锋将积蓄捐给灾区和人民公社。此后,雷锋被安排作报告,去各地演讲,开始日益“走红”。
  雷锋成名后,被拍摄的机会很多。最初面对镜头时,他有些羞涩,忸怩着,不知如何是好。报告的场合越来越多,照相越来越密集,雷锋也越来越懂得照相,他知道如何按照季增和张峻的意图去摆出姿势。
  雷锋甚至给张峻拍了张照片。在一个午后,他摩挲着张峻的照相机,还没来得及弄懂如何调光圈,如何把人眼、相机和所拍摄的物體构成一条线时,着急地按下快门。
  1962年8月15日上午,雷锋和战友开着卡车,运送棉衣,回到连里,装卸完,他们准备洗车。雷锋在车外指挥,卡车突然撞折一根柞木杆子,杆子砸中雷锋太阳穴,雷锋没吭一声,倒在地上。
  12时5分,雷锋的遗體被蒙上白床单。
  那年雷锋22岁。(原载《新京报》)
其他文献
胡佛从一上任,就开始搜集美国政府高层的丑闻,并且建立了秘密档案,不过他从来没有透露过任何消息,但是他会让相关的人知道,他知道很多事情  如果不是看了导演伊斯特伍德的最新电影“J Edgar”,讲述胡佛这个创造了美国历史传奇的人物的一生,我还真不知道,原来美国的“红色恐慌”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之后到1920年,欧洲无政府主义人士进入美国,从芝加哥到华盛顿,发生各种激烈
期刊
攻击母亲的大字报依旧贴满门窗,频繁的抄家连缝纫机头也被拎走,母亲带着我忍辱负重地在小镇访医求药,她不能垮,她要拉扯着这个破碎的家一个不少地走进那渺茫的明天  又是江南飞霜的时节了,秋水生凉,寒气渐沉。整整十年了,身寄北国的我仍是不敢重回那一段冰冷的水域,不敢也不欲去想像我投江失踪的母亲,至今仍暴尸于哪一片月光下……  恩断义绝的父女  从母亲到晚年仍保持的决绝个性里,我相信她成为“右派”是一件必然
期刊
彼时,即便面临危险和恐惧,但他的声音就是独一无二;而如今,他却需要考虑更多的声音  3月5日,随着俄中选委99.3%计票结果的公布,第六届俄联邦总统大选尘埃落定。年届六旬的普京以63.75%得票的压倒性优势再度刷新自我纪录,成为首位“三主克宫”的总统。  一切都不是意外,甚至大选当夜的11万人“挺普庆功会”都在选前就已准备停当。  可是这毫无意外的胜选,最后一个环节却让所有人意外了。普京哭了?!当
期刊
提到小平南巡,就不得不提那篇引发转载狂潮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有人把该文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起列为中国改革开放重要关头最重要的两篇文章  71岁的陈锡添,因《东方风来满眼春》名动天下,但依然保持着报人本色;虽然多次接受各类媒体的访问,但回忆起作为深圳唯一的文字记者跟随采访邓小平南巡,他仍然不时激动。在他看来,20年后重忆小平南方谈话,其最大意义仍然是“改革开放是富民强国的必由之
期刊
总市值近九千亿港元的长和系王国,最终将托付给谁?5月25目,华人首富李嘉诚给出答案。根据李嘉诚的安排,未来长和系旗下所有资产将会交予长子李泽钜管理,对于次子李泽楷,李嘉诚说:“我会全力帮助他收购心仪的公司、拓展新业务,资助金额会是他所拥有的资产的数倍。”分家方案“量身定做”  李嘉诚分配家产,惊动了香港和华人商界。  多年来,这一直是李家被追问最多的话题之一。“总市值近九千亿港元的长和系王国,最终
期刊
岛内政坛有很多类似常青树和不老天王的称呼,顽强的政治生命力不仅跟个人意志有关,许多政治人物偏爱体育健身也是主因之一。其实,岛内政坛人物的体育爱好也能折射出其政治品性来  “勇脚马”温吞  “勇脚马”不仅是赞马英九勤跑基层,说的也是他喜爱跑步。在美求学期间切除受伤软骨后,在医生建议下,马从此开始每日长跑的经历。即便当上台北市长,仍是坚持沿住宅区道路天天晨跑,直到这两年考虑到维安因素,才改成了晨泳。长
期刊
所有能引人注目的元素都集中在这一起豪门血案之中。  女星上位,暗通款曲,婆媳不和,密谋夺财,最终含恨刺杀……虽然真相未经官方公布,但种种坊间传说已大致勾勒出悲剧的前因后果。流言飘来飘去,任何伸手捕捉的人,不免在轶事中为它再加点佐料,让一幕真实发生的故事渐渐变成口耳相传的戏剧。  演员白静死于丈夫周成海刀下,人生就此谢幕。若非如此,许以时日,加上一点好运气,她或许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成就一时盛名。一名演
期刊
裸体毕业照  还差一天就能拿到大学毕业证的小吴,终于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件多么荒唐的事情,他迅速打开电脑,把自己在人人网上的一组照片删除。但这已经有些晚了,小吴删除照片的时候,这组照片已经在人人网上转载了50万次。  照片中的10位年轻人,都是南京一所高校的学生。他们赤裸着上身,裤子也被退到膝盖以下,一只手捂住下体,一只手摆出一个国际通用的不雅手势,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年少轻狂和桀骜不驯。从照片中的背
期刊
多年前一次演出,歌手A的经纪人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头发染成粟色,戴金链子,穿亮晃晃的运动衣,身上的颜色超过十种。三天时间里,他提各种合理的或者不合理的要求,大呼小叫,存在感极强烈。这都没什么,最让人感到不安的,是他那张晦暗的、发黄的脸,那涣散的眼神,以及和人说话时无法集中精力与人对视的状态。对一个在西北工业重镇长大,多年与吸毒重灾区相邻的青年来说,那种脸色实在太熟悉了。我立刻联想到A,民间智慧
期刊
生孩子是问题吗?嫁豪门有风险吗?怂老公该踹吗?正在播出的婚恋情感剧《夫妻那些事》,由“丁克”引发社会话题,讲夫妻相处、道职场女性生存之惑。该剧开播短短几天,便因话题敏感深入而成为白领们一起追看的热门剧  丁克易叛变!生娃要趁早?  “自由的反义词是什么?是孩子!”“同学聚会,除了聊孩子就是孩子,多可怜啊!”“生孩子就是还债。”“有孩子唯一的好处就是我们死了有人把我们送到火葬场,不用我们自己爬着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