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面诊信息计算机识别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来源 :世界家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ckfai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在患者疾病诊治应用方面的逐步深入,一些基于中医诊治需求的科学技术逐渐得以开发和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患者诊治的效率和效果。中医面诊信息计算机识别技术就是其中的代表性类型。虽然识别技术的应用尚处于开发和完善阶段,但其积极功能却已凸显。文章在对中医面诊信息计算机识别技术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该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现状进行介绍,以此确定接下来技术开发与应用的方向,以实现中医面诊工作的优化。
  关键词:中医;面诊信息;计算机识别技术;研究现状
  前言
  面诊作为中医望闻问切疗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医特色珍法。医师通过观察人面部变化情况可以获知人体的气血盛衰情况和五脏六腑的虚实变化,以此作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依据。长期以来,中医面诊主要借助医师个人的诊疗经验来进行,虽然诊治的效果比较好,但并不能够完全保证诊治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且这种诊疗方式缺乏客观的标准和方法,难以大范围推动应用。基于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在中医学临床研究与实践中应用所取得的积极效果,以及计算机辅助诊疗技术应用效果的凸显,开发与中医面诊相关的计算机技术逐渐成为一项现实性的内容。本文拟对中医面诊信息计算机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情况进行梳理,以丰富技术在中医面诊方面的应用。
  1.中医面诊信息计算机识别技术开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分析
  中医面诊信息计算机识别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是基于面诊信息搜集的现实可能和必要性而言的。
  从现实性来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指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其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意思是人体的内脏功能和气血状况都会在面部有相应的表现,因此,可以通过对人面部各种状况的观察来了解其人体的健康情况和病情变化状况,而这也说明可以通过计算机识别技术来对人的面部信息进行识别搜集,以此作为诊疗的依据。近年来关于中医面诊中运用计算机识别技术进行信息识别的正确性、科学性研究的成果也表明该技术可以运用到实际的面诊中。例如许家佗等人借助数字图像分析技术和《健康状态评估简表》对207名大学生的健康状态进行了评估,并提取其中的六个部位进行面色特征分析后发现面部面色的分析比整体面色的分析更具有诊断价值,这一结果也表明识别技术可以提升面诊的准确性。
  从必要性方面来说,虽然中医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面诊方法和经验,但这些内容缺乏客观性的诊断方法和标准,过多地依赖个人的经验和感性认识,缺乏科学的依据,不能够满足医疗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有必要通过新的技术手段的应用来替代传统的面诊方法和标准,来推动中医面诊工作的有效开展。
  正是基于上述现实性、可行性和必要性的考虑,对中医面诊信息计算机识别技术进行开发与应用被提升到了更高的层面。
  2.中医面诊信息计算机识别技术开发的原理分析
  中医面诊信息计算机识别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在中医面诊信息搜集方面的应用,更多地要依赖技术原理的应用。就当前的发展来说,该识别技术所涉及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图像采集
  中医面诊信息计算机识别技术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对人的面部信息进行识别、采集的一种技术类型,该技术主要是基于人的脸部信息的可采集性,即人的脸部图像信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准确采集并真实地记录到计算机内。目前计算机图像采集技术的成熟为中医面诊图像的采集提供了必要的支撑,使得图像采集的质量和效果能够基本满足诊疗的需要。
  2.2人脸分割
  对于中医面诊来说,采集到人的面部图像仅仅是第一步,需要采取相应的计算机技术来对人脸进行分割,通过分割部分的观察来发现面部所反映的人体内部的脉络和气血情况。
  2.3区域定位
  中医面诊的主要医理是人体面部的不同部位对应着不同的脏腑器官,一旦这些器官出现问题,人体的面部情况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当然,这种变化并不完全体现在整个面部,而是某些区域。因此,在诊断过程中需要在人脸分割的基础上对那些存在问题的面部区域进行定位,以确定相应的出现问题的脏腑器官。
  2.4面部特征信息提取
  计算机识别技术在面诊信息识别与搜集方面的应用主要是根据计算机技术对不同颜色信息的识别和区分来体现的,即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以合适的颜色空间来对人体面部的颜色、光泽、眼神、口唇颜色等基本信息进行提取,以此来放大人体面部的信息,提升疾病诊疗的可靠性。
  通过上述对中医面诊信息计算机识别技术开发的原理与流程的分析可以看出,该技術是基于人体面部特征与内脏器官之间对应关系以及计算机技术对面部不同特征进行识别相结合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是一种客观、科学的面诊技术手段。
  3.中医面诊信息计算机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
  基于中医面诊信息计算机识别技术的理论分析可以看出,该技术在面诊信息识别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提升面诊的效率和效果。而正是基于现实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临床理论与实践研究者在平时的面诊过程中侧重于从计算机识别技术层面来开发和优化面诊方式。就目前来说,研究的侧重点和结论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相关设备的研发
  设备是发挥计算机识别技术在中医面诊信息搜集方面作用发挥的基础性条件,如果没有设备的支撑,识别技术只能是一种设计方案或思路。近年来,一些临床研究者和实践者从不同层面出发研发了一些设备,推动计算机识别技术在中医面诊中的应用。
  刘明佳基于颜色形成的相关原理,从生物医学的角度出发研发出了一套人体的面色信息采集设备,该设备主要借助工业级数码摄像机和欧司朗直管光源等设备与技术来对人脸图像进行初步的研究,将摄像机的高成像功能和接近日光照射效果的光源技术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为面诊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提供了设备方面的支撑。
  郑冬梅基于相关标准和要求的基础上设计制造了由氙灯光源和积分球组成的中医色诊标准光源的环境,并通过一系列的模拟实验对该设备进行验证,最终得出标准光源环境条件下所采集的人脸面部信息可以满足面诊的基本信息需求。   邸单基于中医中舌诊的相关经验和方法,将光源领域的新技术运用其中,设计出了以发光二极管光源中医面色图像采集平台,并将采集的信息与中医专家的面诊结果进行对比,最终结果表明该平台所采集的信息与专家面诊的结果一致。
  李福凤等人在面色信息自动识别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中医面诊检测仪,并以此采集了一些慢性肾衰患者的面部图像,对其中症候面诊特征信息与肾功能的变化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慢性肾衰各证型的尿素氮、血肌酐、尿酸、肾小球滤过率等多项肾功能指标与面色参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通过以上关于中医面诊信息计算机识别技术研究中关于相关设备开发的研究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在中医面诊信息计算机识别技术相关设备的开发方面所遵循的是基于传统面诊经验基础上的技术方式改良与创新,即将技术应用作为专家面诊中的一项技术补充,目的在于确保面诊信息的准确性。
  3.2识别算法的研究
  识别算法的研究是目前中医面诊信息计算机识别技术研究中的重点内容,也是该技术得以有效实现的关键性技术点。通过查阅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在识别算法方面的研究内容和成果相对比较丰富,并且一些好的算法已经在面诊中的面部检测与定位等方面得以应用。
  朴鑫对基于人体皮肤颜色特征的基础上产生的椭圆类分析算法在皮肤区域内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所得的结果用中值滤波去除噪音点后,可以根据所统计出的最长行和最长列的肤色像素的最大值来确定一个矩形区域,该区域就是面色出现问题的范围。
  毛红朝对高斯肤色统计模型中的人脸检测算法和基于Adaboost分类器的人脸检测方法结合在人脸区域定位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可以保证最终人脸检测的高精准率。
  汪晶晶对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分类算法应用到中医颧色的自动分类中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对颧色的识别准确率达到82.35%,该分类算法是一种有效的算法。
  吴暾华根据相关原理设计了一种在复杂环境下对多姿态人脸进行检测的算法,有效地解决了由于正面、平面旋转或者是侧转对人脸检测方面的影响,提升了人脸图像识别的精准度。
  李晓强等人基于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支持向量机的唇色自动分类方法,并按照特征的差异对唇色进行分类,最终发现均值特征是判断唇色的重要特征之一。
  尹方平对复杂环境下不同角度姿势情况下彩色人眼的检测算法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比较好的分析算法,优化解决了光照条件不均匀和人脸伸缩旋转条件下对眼睛定位的干扰问题,从而提升了中医面诊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上述对目前关于中医面诊信息计算机识别技术开发与应用过程中相关算法的研究情况分析可以看出,一些诊疗专家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和诊疗需要对计算机识别技术及其中的一些关键算法的研究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直接推动了计算机识别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3.3识别结果的处理
  计算机识别技术在中医面诊信息提取中的应用并不是简单地局限在识别方面,其所需要解决的除了面诊信息的识别以外,还要对一些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判断,为面诊提供相应的辅助。
  马丽霞根据面色提取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即将所有颜色空间都投影到一个标准的空间内,然后对多项式回归、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回归三个颜色校正算法后确定了面色评价的准则,并在该准则的辅助下确定了适合面部图像的最优校正算法,从而为面诊信息的完整准确利用提供了指导。
  虽然目前在此方面的研究比较少,但该研究是实现计算机识别技术与中医面诊信息有效对接的关键,是该项技术由发展到成熟的关键所在。
  结语
  通过对中医面诊信息计算机识别技术研究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识别技术研究是实现中医面诊信息计算机识别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当前研究中的热点内容。虽然不同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丰富的成果,但研究仅是在局部性的方法应用,并没有真正实现中医面诊信息计算机识别技术的大范围推广。因此,需要在接下来的研究与实践中加以深入推广,以促进识别技术在中医面诊信息搜集中的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1]王祉,张红凯,李福凤,等.中医面诊信息计算机识别方法研究及临床应用概述[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08):1882-1885.
  [2]许家佗,李蕾,张志枫,等.基于图像处理的亚健康状态面色特征分析[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2009年会议论文集,2009.
  [3]刘明佳.基于人臉彩色图像的疾病诊断研究[D].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所元,2008.
  [4]郑冬梅.中医色诊定量系统研究及初步应用[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
  [5]邸丹,王忆勤劳,李福凤,等.中医面色图像采集平台设计方案[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中医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273-278.
  [6]朴鑫.面诊中的人脸分割研究[D].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06.
  [7]毛红朝.面向中医面诊的诊断信息提取——关键算法研究与实现[D].厦门:厦门大学,2007.
  [8]吴暾华.面向中医面诊诊断信息提取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8.
  [9]李福凤,李国正,周睿,等.基于PLC、LDA的中医面诊光泽识别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06):977-981.
  [10]马丽霞.彩色人脸图像颜色校正及其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11]汪晶晶,李晓强,闫西平,等.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中医望诊颧色分类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2(01):1-6.
  机构名称:山东省高等学校中医药数据云服务重点实验室(山东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No.16BGL181)
  (作者单位:山东管理学院职工健康数据管理研究所)
其他文献
摘 要:2018年是启梦支教团暑期支教活动的第二年,地点在青海省西宁市的两个山村。本文以启梦支教团为例,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的方式,研究大学生短期支教对学生和当地教育的影响,并且探讨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短期支教;改进方法  一、背景  (一)支教团概况  启梦支教团成立于2017年,是由在校大学生和社会有志青年发起并建立的公益性团体。现有志愿者人数三十名左右,支教团由四个部室组成
期刊
摘 要:在我国基础设施工程中,道路桥梁工程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缓解交通压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道路桥梁工程来说,混凝土在原料来源上的丰富性、在制备工艺上的简单性以及在使用性能上的优越性,使其被广泛应用于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但是,虽然混凝土施工目前已经较为成熟,但也依然有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必须明确混凝土施工特点,有效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才能保证道路桥梁工程质量。  关键词:道路桥梁;混凝土
期刊
摘 要:大数据思维有助于结合时代环境的变化对金融学的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对企业决策的科学性能够起到辅助性作用。本文在对大数据思维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大数据思维在金融学研究中应用的意义,并论述了大数据思维在金融学研究中的应用对策,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思维;金融学;互联网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金融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优异的发展成果,但仍存在较
期刊
摘 要:互聯网金融是金融创新的基本体现。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中存在的风险识别、管理欠佳、非法运营屡禁不止、信息技术安全性偏低等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合理阐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最后提出运用加强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优化互联网金融机构管控、深化技术安全建设等方法,加速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其为金融行业及我国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房地产工程招标管理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几种房地产工程招标管理质量提升策略。它们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房地产工程招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够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通过对这几种解决策略的研究,希望为房地产工程招标管理提供可靠保障,促进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招标管理;问题探析;解决策略  1浅析房地产工程招标管理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与人民日常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房地
期刊
摘 要:在现阶段中国乡村旅游迅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问题:产品体系单一,品质及结构不合理,特色不明显,供给质量与供给效率低下等。因此,供给侧改革思维是推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其主要实现路径有:政府引导,规范管理;科学规划,力避盲目开发;塑造品牌,增强竞争力;挖掘内涵,突出特色;强化参与性,确保旅游者与乡村居民利益;培训人才,提升服务质量;加强环境保护,彰显生态性。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电子商务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传统银行转型发展、互联网金融成为主流趋势,对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运行现状进行了总结,并从更新金融服务理念、创新业务类型、发展自金融模式,对互联网金融创新策略进行了总结,又对明确发展定位、合理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升专业人才储备量、拓展客户群体,对传统银行转型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建筑行业不断的发展,但是人们的对房屋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房屋建筑施工的施工质量越来越重要,加强房屋建筑施工的施工质量管理势在必行。通常,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渗漏是经常发生的情况,房屋渗漏不仅会影响人们的正常居住还会对房屋建筑的安全有着非常大的负面影响,会严重的威胁到人们的安全。因此加强房屋建筑施工中的防渗漏技术是非常有比要的,本文就针对房屋建筑施工中的防渗漏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质量要求日益提高,为了实现提升建筑整体质量的目标需从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入手,剪力墙结构具有刚度及抗震性能较高的特点,被广泛应用至建筑结构设计中,本文对剪力墙结构设计原则进行说明,之后对其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剪力墙结构设计;建筑结构设计;应用;探究  前言  剪力墙结构主要指承受风荷载及有效抵御自然灾害的墙体,又被成为抗风墙和抗震墙,应
期刊
摘 要:互联网金融是在金融市场与互联网技术双向发展下,产生的新型资本市场运行模式,是依附于传统金融行业的时代型技术产物,在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化水平。由此文章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点与影响力内容展开探讨,并具体就管理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有效防范措施进行分析,为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具体的参考内容,助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化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防范  引言:从金融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