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重代谢手术的得与失

来源 :中华糖尿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rons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减重代谢手术(BMS)目前是肥胖伴2型糖尿病的治疗手段之一,可降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体质指数,减少降糖药物用量,改善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在体质指数<35 kg/m2人群和肥胖青少年群体中也可应用。但同时也发现,BMS术后肾结石、酗酒、自杀、跌倒与骨折风险增加。本文就相关进展进行回顾后得出结论:BMS获益大于风险。围术期有效评估和手术准入至关重要。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肾窦脂肪(RSF)与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T2DM患者260例。根据CT测定的RSF体积分为高分位组(RSF≥11.4 cm³,130例)和低分位组(RSF<11.4 cm³,130例)。检测血糖、血尿酸、血脂等代谢指标,计算体质指数、eGFR、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UACR)
随着肥胖及2型糖尿病(T2DM)的全球性流行,与其相关的多种代谢异常、器官功能损伤和心脑血管等危害给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积极减重、降糖及改善代谢紊乱是治疗肥胖伴T2DM的有效手段。虽然传统的药物治疗及生活方式调整等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对于重度肥胖伴T2DM患者,由于依从性较差,难以达到长期减重及降糖效果。近年来,代谢性手术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减重及降糖的治疗手段,可实现长期减重及稳定降糖的目的
目的分析保健条件良好的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10年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长期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年度体格检查人群中,选取2008年年龄≥60岁,2型糖尿病病程平均10.4年的老年男性患者256例,其中完成10年随访者233例,按HbA1c水平进行三分位数分组(包括:最低组为HbA1c<6.2%;中间组为HbA1c 6.2%~6.8%;最高组为HbA1c>6.8%
闭环胰岛素输注系统,通过核心的控制算法,可以根据实时监测获得的葡萄糖数据自动调整胰岛素泵的输注剂量和速率,从而实现最大限度模拟胰岛生理功能的目标。闭环胰岛素输注系统的应用能够为1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好的血糖控制、减少低血糖风险并提高生活质量。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正常白蛋白尿合并肾功能受损人群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变化及其危险因素。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 567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53例,女性614例,平均年龄(60.9±13.2)岁,平均病程10(4,14)年。根据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尿白蛋白/肌酐(UACR)分为无慢性肾脏病(
糖尿病肾脏病(DKD)是糖尿病重要且危害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慢性高血糖与慢性肾脏病(CKD)均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最近发表的《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合并心肾疾病患者降糖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再次强调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筛查及防治的重要性。糖尿病患者在筛查诊断DKD的同时应及时关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风险筛查与管理。结合患者自身特点,如是否存在白蛋白尿、CK
笔者报道一例因身材矮小就诊,后发现黑棘皮及高胰岛素血症的11岁女性患儿,采集患儿及家属外周血提取DNA,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及Sanger测序对患儿进行致病突变分析。发现患者携带人胰岛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9杂合错义突变c.3470A>G(p.H1157R),其父母均不携带该突变,符合新生突变。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妇女产后发生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定期产前检查的GDM妇女,建立前瞻性队列,收集孕前、孕期基本情况,产后12周和1年在我院内分泌科随访并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临床终点为糖代谢异常,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2型糖尿病(T2DM),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和Cox
糖尿病肾病(DKD)是慢性高血糖所致的肾脏损害,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因素。长期高血糖及其衍生出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是引起DKD发生的共同致病途径,但具体机制错综复杂。氧化应激是高血糖引起肾损伤的共同基础,在DKD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减少肾脏氧化应激可能是DKD新的治疗靶点。
为了提高非内分泌专业儿科医师对儿童及青少年住院高血糖的科学管理能力,特制定本专家共识。在住院高血糖管理中,应坚持以不同病情人群为标准的分层血糖管理原则。胰岛素静脉输注和多次皮下注射(如基础-餐时胰岛素)方案简明易懂,可操作性强,方便非内分泌专业儿科医生对相关科室患者及时处理,使血糖得以安全、有效地控制达标。以内分泌专业医师为核心,通过科室间会诊或网络技术等手段实时互动调整血糖管理方案的院内信息化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