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判词的修辞蕴涵:说服与劝导

来源 :修辞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20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重点考察中国古代判词的修辞蕴涵:说服与劝导。长期以来人们都坚信理性和逻辑的力量可以改变一切.然而理性和逻辑并不能解决一切法律问题,因为它不能诉诸人们的内心世界、心灵结构。中国古代判词虽然非理性、非逻辑化倾向比较严重,也没有对法言法语使用的严格要求,却用情感的、道德的修辞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达到说服的目的。
其他文献
近年来,跨文体写作似乎成了一种&#39;时髦&#39;.国外有秘鲁作家略萨将应用公文、消息、新闻照片、广播稿揉进小说文本中的<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塞尔维亚作家米洛拉德@
&#39;训诂须明修辞&#39;,这一主张十分正确.然而,许征先生<训诂须明修辞>一文(载<修辞学习>2002年第3期,下称&#39;许文&#39;)从修辞角度所作的词义训释,4处就有3处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