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马”获重罪 债主债难讨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bf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后,新疆诺玛特供应商的行动又让全国各地的普马供应商看到了一丝希望。2005年8月15日,新疆诺玛特的两大债权人——中国建设银行新疆支行和诺玛特的供货商联合起来,在原诺马特乌鲁木齐市门店的基础上,组建了新的“乐亿多”超市。当年12月28日,超市开门迎客。然而,由于投资方中国建设银行新疆分行承诺的400万元资金仅到位50万元,其余资金迟迟不能到位,新超市开业不久又累积了新供应商们的欠款,超市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股东、供应商开始自乱阵脚。许多供应商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撤掉已经供应给乐亿多的货品,或者对其限量供货。乐亿多再次陷入生存危机。直至2006年6月30日,乐亿多被新疆盲人民营企业家马德昭接盘后,才逐渐挽回颓势。据称,乐观预期是今年盘活。
  2006年6月,北京约30多家普马供应商也开始联合起来寻找出路。他们邀请律师一起碰头开会,还将山西省代理商联合会会长樊晓军推选为维权的牵头人。但记者在会议现场看到,供应商们虽然群情激动,对于如何维权却是众说纷纭。用一位牵头人的话来说,每个人都在考虑自己的利益,对于集体维权持观望态度。会议开了很多次都未能形成一致的决议。
  “供货商们总是对追讨货款存有侥幸心理,纷纷到法院起诉,以至于海淀法院一下子接了上百个普马案。一些供应商已经拿到胜诉的判决,他们甚至觉得国家就应该优先考虑他们的损失而放弃了集体维权。”樊晓军表示,由他提议的成立全国性的供应商组织也因得不到一致意见而迟迟无法落实。
  
  谁是下一个“普马”
  
  正是因为供应商的不团结,曾经如火如荼的供应商协会近两年来遭遇发展的瓶颈。
  “全国将近50家供应商自己成立的组织,除了太原、合肥、十堰、海南等屈指可数的几家外,其余大部分协会的工作都处于停滞状态。”樊晓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协会的运行难题之一是很难选出一个为大家考虑的优秀会长和秘书长。但从根本上说,供应商们大多只考虑眼前利益,很容易就被零售商从内部瓦解了。”
  十堰供应商协会的崔会长谈及此事更是深有感触。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会员们心不齐,占便宜的时候都来了,需要集体和零售商抗争的时候却躲在了后面。(谁)都希望自己能够免费搭车,又不得罪零售商又在其中获益。”
  另外,商务部等八部门为缓解零供矛盾而出台的《零供公平交易管理办法》(下称“《办法》”)不能得到有效执行,也使得供应商维权艰难。崔会长说,《办法》实施以来,基本就是形同虚设,规定供应商不应交纳的各种进场费用一分都没有少。反映到当地商务局,都推说这是几个部门的事,不好解决。
  时至今日,用穷途末路来形容供应商的处境并不过分。
  针对普马的赔偿难题,樊晓军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现在看来,‘盘活门店’可能是自救的惟一办法了。”他们希望通过合法手续接管原普马门店,办理相关证照手续,成立新的公司,自己管理或者聘请第三方公司来经营,通过销售商品赚取利润来偿还欠款。
  樊晓军同时呼吁有关部门重视类似普马这样的恶性事件。“普马之后,我们又看到了因类似资金危机而倒下去的盛兴、超市发等等。再不关注,下一个‘普马’也许就不远了。”樊晓军说。
  
  背景:
  1996年,民营企业诺衡控股有限公司采用特许经营的模式将美国普尔斯马特(PriceSmart,简称普马)会员店引入中国,组建了北京普马集团。其后,普马集团以超乎常规的速度发展。1997年至2004年5月,在全国陆续开设了46家连锁店,年营业额超过40亿元,并于2001年后自行推出大型购物中心诺玛特,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民营零售企业。不过,靠银行贷款、拖欠供应商货款、抽调注册资本金等手法维持的快速扩张终于在2004年因银行收缩银根而凸现资金链紧绷,随即引发全国性的挤兑风潮。至2005年普马系彻底崩盘时,普马会员店和诺玛特共拖欠全国供应商货款20多亿。本刊2006年第25期对此曾有报道。
其他文献
1月13日,苏格兰皇家银行(RBS)以每股1.71港元价格悉数售出中行股份。通过这一交易,该行套现近24亿美元,实现盈利近8亿美元。  外资抛售中资银行股份并独RBS一家。此前短短半个月内,采取类似举措的还包括瑞士银行、美国银行,以及李嘉诚基金会,等等,而这些境外机构等待禁售期满便抛售中资银行股份的主要原因是,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致使全球银根紧缩,当此时艰外资套现以求自保实属无奈。譬如说,近在去
2007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已进入第八个年头。这一年,有着“中国经济界奥斯卡”美誉的这项评选再出创新之举——把“2007,谁是中国制造的脊梁”作为评选的主题。为什么评选以主题的方式进行?此次评选标准和以往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评选在市场上的反应如何?《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了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暨颁奖典礼总导演李彬彬先生。    为什么是“中国制造”?    《中国经济周刊》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月份我国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双双下滑,其中前者同比下降1.6%,这是该指数连续第10个月增幅趋降,同时也是6年多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针对统计结果,国家统计局相关人士解释称,CPI、PPI双降主要受到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显著下降和春节假期等因素影响,不能就此判定出现了通货紧缩。他还认为,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在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
“如果APl000(第三代核电技术)核电站发生事故,周边居民无需撤离,只要在家里,吃点碘片就可以了。”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简称国家核电)的有关专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而在20年前,即1986年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不禁依然让人们“谈核色变”。  截至2008年12月,国家核电已经完成了AP1000内陆核电站的总体设计、关键系统设计、关键设备的总体设计。该公司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家环保部核安全
12月22日,葡萄牙媒体称,中国准备购买40-50亿欧元的葡萄牙主权债务,帮助该国摆脱在债券市场的压力。受此提振,欧元兑美元获得小幅上涨,但在债务危机影响下,投资者仍对欧元的未来感到悲观。  在爱尔兰的偿债风险暂时缓解以后,葡萄牙可谓是“游走”在危险的边缘,市场预计下一个向欧盟求援的国家很可能就是葡萄牙。  葡萄牙,这个欧洲大陆最西部的国度,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  葡萄牙与中国长达500年的交流
对于那些苦等近两年、想上市的房地产企业来说,中国建筑(601668.SH)的首发成功,似乎让他们看到了未来拿钱“囤地”的“美景”。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4日,包括南国置业、中信地产、宝龙集团在内的30余家房地产企业正在进行A股或H股的上市计划。已经进入A股申报程序的有4家,1家已经通过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  “从目前募集的额度看,如果这30余家房地产企业首发成功,资金总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7月30日,金象大药房(下称“金象”)成为北京市首家获得“绿十字”使用授权的药店,同时,其旗下又有12家门店获得“优良药店”荣誉。  金象在全国13个省、20余个城市拥有300余家连锁店,市场占有率居北京医药连锁行业第一位,这对一家成立仅十年的医药零售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组令人骄傲的数据。然而,这组数据的创造者——金象董事长徐军,却一直对行业发展的现状有着自己的“隐忧”。  作为京城医药零售行业四大
2008年8月8日晚8时,东方古国华服迎来奥运盛典,四海高朋举杯同贺神州梦圆。  世界给中国以机会,中国还世界以奇迹。2008北京奥运有特色、高水平,其必定成功之处并不仅仅在于规模宏大、参众如云,更为重要的是,北京奥运会历史性地创造出东西方文明交汇融通的契机,全人类协同发展的步调将因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感召而渐趋合拍。  历史不是简单的簿记,抽去了思想的历史只是故纸而不再是马克思所说的“
短短20年,中国股市从起初的十几家上市公司,发展到如今的2000多家;开户投资者从起初的几十万,激增到如今的数亿计,总市值更是接近27万亿之巨,已成为一支影响全球市场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回顾资本市场20年,我们不能忘记这么一批人,是他们如盗火的普罗米修斯一般,在僵硬的体系中,为中国引入了资本市场的概念;是他们用智慧和勇气,在原始芜杂的市场条件下,一步步搭建出现代证券市场的雏形;也正是他们,开阔了
王永庆  (1917年- )  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县。15岁小学毕业后开始做学徒工,16岁时利用父亲所借的200元开了一家米店,之后又经营过碾米厂、砖瓦厂、木材行等。1954年创办台塑公司。现台塑集团已经成为台湾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下辖台湾塑胶公司等9家公司,员工7万多人,资产总额1.5万亿新台币,形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庞大“王国”。  眼光决定成败。在上世纪50年代,当大多数企业家都认为台湾的塑胶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