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并发自发性脾破裂一例

来源 :中华传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88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25岁.入院前3 d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不适,发热,伴恶寒、寒战、咽痛、轻咳,自行服用美息伪麻片,发热持续约2 h,大汗后热退.次日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未予处理。

其他文献
人类发现IFN已50年,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IFN的临床效用得到了充分肯定.IFN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近期疗效比较明显,其远期疗效,包括抗肝纤维化、抗肝细胞癌等,从事肝病的医务人员都非常重视.我们随机选择1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过3年随访研究,分析其远期疗效。
期刊
患者女,27岁,因发热12 d,咳嗽、胸闷7 d,加重3 d于2009年1月17日入院.患者系山东省济南市人,其丈夫经营麻辣烫生意,有鸭血接触史.2009年1月5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2℃,伴头痛、头晕及畏寒,咳嗽,咯少量黏白痰,大便呈糊状.在家自行服药治疗3 d,无明显效果。
期刊
自1999年拉米夫定上市以来,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随着该类药物的广泛应用,病毒被有效抑制,减轻或阻止了患者病情进展.但也出现了一些以前不曾遇到的问题,如抑制病毒不够完全、病毒突破和耐药、停药复发等。
期刊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多在感染2至5年内发病,皮肤和周围神经是麻风分枝杆菌侵犯的主要靶组织.根据机体对麻风分枝杆菌反应的不同,分为3种不同的病理类型,即结核样型,瘤型和界限型[1]。
期刊
我国现已是全球AIDS高负担国家之一,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和人才技术,我国的AIDS研究还刚起步.AIDS相关性机会感染常作为AIDS患者首诊症状。
期刊
患者男,18岁,因肝功能异常3个月于2008年10月14日就诊.患者3月前体格检查时发现肝功能异常,肝炎病毒学指标阴性,无明显不适,经保肝对症治疗后肝功能仍无好转,收住解放军第三○二医院。
期刊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HB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3.5亿HBV携带者,其中50%发生在中国,后者中又有10%为乙型肝炎患者[1].HBV感染是个缓慢的病变进展过程,可导致肝细胞持续损伤和肝纤维化,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或肝功能衰竭.
期刊
免疫抑制诱导性暴发性肝功能衰竭  (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FHF)是指由纤维淤胆性肝炎(fibrosing cholestatic hepatitis,FCH)迅速发展而来的肝功能衰竭,已受到病理及临床医师的重视.我们总结2001年11月至2008年6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例FHF患者的临床特点,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分析安徽省滁州地区一起恙虫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了解我国恙虫病疫源地的某些新变化.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特征分析、胶体金免疫色谱法和外斐反应检测恙虫病立克次体特异性抗体相结合的策略诊断恙虫病,并对新疫源地的地貌及气候特征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暴发季节为2007年10至11月份,疫源地为偏潮湿山区丛林地带,昼夜气温20~4℃.共发现恙虫病患者19例,其中9例住院治疗,9例在院
随着核苷(酸)类似物(NA)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中的不断推广应用.变异导致NA耐药问题日渐凸显.基因型耐药是指在应用NA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体内检测到经表型分析证实与NA耐药相关的基因变异;而表型耐药是指通过体外病毒复制系统证实变异HBV对NA敏感性降低 ~[1].NA耐药患者会出现病毒学突破以致病情恶化,如何早期准确地检测HBV耐药变异已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NA耐药检测方法进展迅速,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