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普通高中城镇低保贫困生资助探究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ni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深入,农村教育中的问题愈加突出,农村高中城镇低保贫困生问题急需解决,有效的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对贫困生未来发展和国家建设有深远影响。本文就农村普通高中城镇低保贫困生资助问题展开了分析探讨,希望能够为国家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有效开展和落实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关键词:贫困生;农村普通高中;城镇低保;资助
  高中教育是丰富学生文化知识,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接受良好的高中教育对学生一生有重要意义。虽然近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升,但是农村普通高中教育中仍旧存在不少城镇低保贫困生,探究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对于帮助贫困生解决实际问题,确保资助工作有序合理开展有重要意义。
  一、 城镇低保贫困生的贫困原因分析
  农村高中生学习过程中,父母是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引起农村高中城镇低保贫困生贫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有些高中生父母沒有正式的工作,家庭经济收入没有保障;二是近年来有些企业单位由于经营不善裁员甚至倒闭,导致有些高中生家长下岗,家庭收入骤减,造成家庭生活困难;三是一些高中生的父母存在患病或者残疾的问题,在本就没有充足家庭收入的基础上,还需要花销大量的医疗费用,致使家庭经济状况每况愈下,给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
  二、 目前农村高中城镇低保贫困生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 仇视心理,怨恨父母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面临着青春期的困扰。有些贫困生由于社会阅历不足,认知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还不够成熟,加之青春期叛逆情绪影响,经常出现冲动、失控或者悲伤的现象。特别是在面对困难的家庭经济问题时,往往存在失衡心理,错误的将家庭困难归咎于父母没有能力身上,不仅没有感恩父母,还极度怨恨父母。觉得老天和社会不公平,进而产生仇视社会心理,在学校内对同学、教师表现出仇视情绪,出现问题时不能冷静思考,客观分析正确处理,容易出现极端行为,严重阻碍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对高中生心理成长有不利影响。
  (二) 攀比心强,爱慕虚荣
  一些高中贫困生受社会上拜金主义、拼爹、炫富等不良风气侵蚀,不管自身困难的家庭条件,盲目追求奢侈浪费的萎靡生活,没有正确的消费观念,执着于名牌。在校园内爱慕虚荣,和同学互相攀比穿着打扮,且存在较强的嫉妒心理,这些都导致贫困生容易出现违规违纪行为。
  (三) 自卑心理,容易出现消极情绪
  大部分高中生由于家庭贫困都存在自卑心理,觉得自己和同学生活费用以及穿着、家庭环境等存在很大差距,自尊心过强便成了“玻璃心”,不愿意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中,认为自己低人一等,更不能很好地与同学互动交流,用自闭、不合群、冷漠来武装自己。
  (四) 急切投入社会工作,渴望改变生活面貌
  有些高中贫困生为了摆脱经济贫瘠,迫切地希望自己可以快速投入社会,成为家庭的经济劳动力,改变家庭生活面貌。导致贫困生出现完成高中教育后,没有进一步深造学习,而是直接打工务农等。
  三、 开展农村普通高中城镇低保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 保障学校教育获得良好成果
  国家及教育局等部门开展有效的高中贫困生资助工作,能够让贫困生在高中这个具有重大学习压力、激烈竞争以及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更好地享有均衡的营养,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经济保障。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够让贫困生释放精神压力,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保障学校教育获得良好成果。
  (二) 确保所有学生能够享有教育机会
  高中阶段的教育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是丰富学生知识基础、提升生学生综合能力的必由之路。做好高中贫困生资助工作可以减少贫困生失学现象,让贫困生能够有足够保障继续完成学业,接受教育,从而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享有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机会,这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国家栋梁人才的培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 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高中贫困生的思想和心理产生了很大变化,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落实贫困生资助工作能够将思想教育和贫困资助深度融合,从思想上改变贫困生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起远大理想,避免贫苦生出现心理偏差,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四、 农村普通高中城镇低保贫困生资助的有效措施
  (一) 关注心理贫困问题,落实贫困生心理教育
  教育局工作人员在开展资助工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贫困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自尊心、性格特征等实际问题,关注学生心理贫困问题,不能给学生造成第二次的心理伤害。采取线上心理课程辅导和线下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学习态度,养成高尚的意志品质,从而让学生意识到贫困只是一时的,既是自己生命中的考验,也是无形的财富,是促进自己提升的动力源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用真、善、美的心去面对父母、同学、教师及他人,可以自强不息地快乐生活。
  (二) 建立健全的资助体系,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学校要加强对高中贫困生实际情况的密切关注,并且为每个贫困生建立完善的档案,教育局有关部门根据相关规章制度审批档案,明确需要资助的贫困生名额。从实际出发,建立起健全的资助体系,制定科学可行的自主方案,确保资助工作可靠有效,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给予高中贫困生需求的帮助。
  (三) 聚集多方力量,优化成长环境
  农村高中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仅靠教育局单方面努力还远远不够,我们要聚集多方力量,将家庭、社会、校园力量结合到一起,在共同努力下,为贫困生构建和谐、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高中学校要加强对贫困生的关爱,及时发现其存在的困难,给予最大程度的帮扶,让贫苦生感受到来自同学、教师和校园的温暖;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社会良好风气的建设,避免歪风邪气侵蚀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局增加与贫困生父母的联系,让家长能够参与到孩子成长和教育过程中,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五、 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普通高中城镇低保贫困生的自主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且任重道远的工作。工作人员要加强对贫困生平贫困原因的分析,全面了解贫困生实际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方式给予相应的资助,保障贫困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金东海,刘莹洁,李涛.义务教育阶段农村贫困学生就学资助体系中的政府责任[J].教育发展研究,2014.
  [2]朱琳.对农村贫困小学生资助工作的几点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2017.05.015.
  作者简介:
  黄彦,四川省达州市,四川省通川区教育科技知识产权局。
其他文献
摘要:学困生是当前教育形式下的一个常见名词,然而,学困生并非一件好的事情,如果在某个学科教学中出现学困生,就会影响整个教学的顺利推进。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这种“学困生”大有人在,屡见不鲜。所以,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各个学生均衡发展的目的,我们必须要制定有效的对策,帮助学困生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教学激励;探究  对于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来说,当前的小学教学模式,课堂上大多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恰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出台之后,二者共同构成了研判港澳新时代发展主导性方向的国家政策依据。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恰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出台之后,二者共同构成了研判港澳新时代发展主导性方向的国家政策依据。在《纲要》中,港澳承担着“四大中心城市”中连接国际空间与输入创新动能的关键性功能,不仅要继续保持传统优势,还必须
摘 要: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项,需要学校和老师进行自我探索和研究,寻找适合的工作模式。但由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一般都是由学生辅导员来实施,从表面上看,各高校都很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问题,但是工作效果却千差万别,投入资金力度不一,多少都存在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师资力量和设备投入又不足等问题,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对这些问题,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构建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阶段音乐课堂教学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小学音乐教育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得到重视与关注。音乐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地探寻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来完善传统音乐课堂的缺陷和不足。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阶段的作用和功能比较显著,历来受到较多的推崇和应用。音乐游戏同样能够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和效果,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有助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渐形成。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关注的重要特殊群体,由于他们的父母在他们小时候背井离乡,去周围的大城市打工,农村留守儿童多由上辈老人抚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逐渐产生各种教育问题、心理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本文通过以班主任的角度来看待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健康茁壮地成长。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