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智慧的地球”开启全面发展新篇章

来源 :中国计算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im_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BM,即国际商业机器公司,1911年创立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IBM公司运用先进的信息科技,通过全球整合的服务帮助各行各业的客户创造商业价值,其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十年来,IBM 的各类信息系统已成为中国金融、电信、冶金、石化、交通、商品流通、政府和教育等许多重要业务领域中可靠的信息技术手段之一,客户遍及中国经济的各条战线。与此同时,IBM 也一直积极寻求与中国政府及各界合作,利用自身在全球信息技术服务方面所具备的领先技能,有力地支持中国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IBM中国公司连续七年被评为“最受尊敬企业”,并在2009年被评为“中国IT黄金十年领袖企业”。
  当前,如何令本土企业打造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如何使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如何创建和谐社会,如何有效利用现有能源并发展新能源产业乃至有效地进行环境保护,均成为了中国短期内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以及长期发展目标中的五大主题。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这些目标的尽快实现创造了可能。依托新一代的信息技术,IBM提出了全新的“智慧的地球”战略理念。通过“智慧的地球”战略,IBM将在实现转变个人、企业、组织、政府、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交互方式,使其更加智慧(更加清晰、效率更高、响应更灵活更及时)远景目标的同时,为中国日后的前进带来新的机会,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长期发展目标中所述的五大主题,从而再次助力中国进行全面发展。
  
  帮助中国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IBM利用“智慧的地球”战略理念,以及相关的解决方案和领先技术,帮助大量中国企业创建智慧的业务机制,从而降低成本,规避风险,实现整合,提升运营水平,获得业务的深刻理解,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
  
  在当前中国的经济状况下,传统的渐进经济刺激方法虽然会使经济复苏,但它既无法解决潜在的经济体系中的低效率问题,也无法充分抓住转型机会。因此,中国需要采取一种更智慧的新方法,不仅是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的小修小补,更能为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结束后成为世界强国做好“准备”。这种更加智慧的方法不仅包括对基础设施的投资,还包括对先进技术、基础设施和人才的投资,以创造高技术且产出价值更大的工作岗位,新的、有高度竞争力的行业,最终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IBM在帮助中国企业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还致力于帮助中国经济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型,从“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从而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注入持久动力。
  
  共建智慧城市 创建和谐社会
  
  IBM利用其“智慧的城市”理念,致力于为中国城市居民创造舒适、便捷、安全的生活环境,以合理的价格为居民提供可靠的产品和服务,进而为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努力。
  “智慧的城市”应具备以下特点:
  灵活:能够实时了解城市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并能适当即时地部署资源以做出响应。
  便捷:远程访问“一站式”政府服务,可在线/通过手机支付账单、学习、购物、预订和进行交易。
  安全:更好地进行监控,更有效地预防犯罪和开展调查。
  更有吸引力:通过收集并分析数据和智能信息(例如客流和货运)来更好地规划业务基础架构和公共服务,从而创造更有竞争力的商业环境吸引投资者。
  广泛参与及合作:实现政府不同部门之间常规事务的整合以及与其他私营机构的协作,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
  生活质量更高:越少的交通拥堵意味着越少的污染,降低交通拥堵和服务排队所浪费的时间意味着市民可以更好地均衡工作和生活,更少的污染和更完善的社会服务意味着市民可以拥有更健康快乐的生活。
  在中国“智慧的城市”的实践和落地方面,广东省政府以及沈阳市政府率先与IBM进行了合作。其中,广东省信息产业厅与IBM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加强在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领域的合作,携手共同推进“数字广东”建设。这一举措,展示了广东省以城市为重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向高价值、高科技产业转型,向都市化、数字化的和谐社会迈进的重要战略发展方向。
  
  应对能源挑战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对能源的过度开采和使用,以及采用传统的、效率低下、耗费严重的能源利用方式,不仅造成了国内能源的极度匮乏,还大量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排放。IBM一直希望通过帮助中国创建智慧的能源基础设施,从而有效减少能源消耗,提升利用效率,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前进,保证中国能源与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
  
  取诸社会,回馈社会,造福人类,是 IBM 一贯奉行的原则。所以,减少浪费和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污染、创建环境友好的生产生活方式,对环境进行有效管理也是IBM所承担的责任之一。
其他文献
SUSE Linux曾让Novell再度崛起,虽然目前SUSE Linux的销量在中國仍然领先,但对Novell来说,Linux已经成为萝卜和白菜,云计算解决方案才是附加值高的产品。    几年前,Novell经历了一次成功的转型。2007年的《中国计算机报》曾经这样写道:“对于Novell来说,Linux犹如大旱时的一场雨露。如果没有Linux,Novell的命运可能不会是今天这样。”在拥抱了S
信息安全的山寨模式,只是模式上的临摹,实现功能扩展、维护成本降低和部署简化,并不代表粗制滥造。  将产品的技术门槛降低,并实现平台化、模块化的研发,借鉴降低销售成本的山寨模式,已经成为信息安全厂商努力的一种方向。信息安全产品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技术本身已经不是障碍。当然,效仿山寨模式,并不代表信息安全的平台化产品就是粗制滥造,而只是模式上的临摹。    宽带与即时经济    中国互联
今年上半年,IBM Power 7家族登场亮相。不过,由于Power 7服务器更多地被用于支撑大型企业的数据库等关键应用,而很少被作为应用服务器使用,Power 7的推出对于更广泛的行业用户来说,距离似乎有些远。  8月28日,IBM在成都举办了第二次IBM应用开发商大会。IBM在大会上宣布,Power 7家族开始走向之前较少涉足的应用服务器领域,其中Power 7家族的新成员Power 710和
事实上,随着网络应用扩张的趋势逐渐显现,未来的操作系统只须支持浏览器的运行即可,这也是未来Linux在公司桌面上的一个明确的应用。  ——保罗威尼斯     如果你的公司里设有类似于呼叫中心的部门,却没有部署Linux平台,那么你一定在浪费公司的资源。我曾在某家公司看到上百名头戴耳麦的呼叫人员注视着装有Windows XP的机器,运行在系统之上的只是一款登录到AS/400的TN3270客户端程序,
作为中国面向世界的门户,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在2008年成功接受了北京奥运会的严峻考验。在稳定可靠的网络系统保障下,首都国际机场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竞争实力,也为打造亚洲枢纽机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万兆网络平台    机场作为一个为航空公司、旅客和货运公司提供运输服务的应用平台,对信息化具有极高的依赖性。作为国际上最大的单体航站楼,首都机场T3航站楼投入使用以来,每年旅客吞吐量将在6000
新信息技术的层出不穷,使得行业用户对网络技术的应用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物联网、三网融合、无线城市、IPTV、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成为市场的热点。这些新技术的产生,对学校培养学生的课程体系、实践环境和培养方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很多大学都在建立各种网络实验室,然而,如何让实验室能更有效地培养出专业网络人才,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各大高校在构建标准网络实验室时主要有以下需求:  首先,网络通信协议和
目前,提供微博服务的几大门户网站在互相竞争的氛围下,不可能对微博注册收费。一旦大量的小型企业发现了“微博 博客 微群”应用的便利性,“域名 小型网站”被舍弃指日可待。  —— 本报记者 姜洪军    日前,著名域名投资人蔡某花重金购得t.cn域名,曾有传闻说这个域名会被用来做微博网站,他对此否认。但蔡某很重视微博的发展,称做微博就相当于做个人网站,他认为微博在未来一两年会有爆发式的发展。  应该说
企业面临诸多泄密风险:内外权限不清,远程访问身份认证系统不健全,缺乏必要的安全措施等。    三位一体化,杜绝信息泄密    浙江汇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信科技)基于PKI技术以身份为核心打造的聚安系列信息安全产品包括聚安数字认证系统、聚安身份认证系统、天印电子签章系统、聚安电子工作证以及基于Sun公司IDM产品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建设方案。  汇信科技针对聚安身份认证系统特别提出“三位一体化“
一部3DIMAX的《阿凡达》让全球数十亿的观众感受到了3D技术强大的视觉震撼力,《阿凡达》在这届奥斯卡上获得了“最佳视觉效果”、“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等三个视觉类的奖项,就连主持人一开场都戴上了红蓝3D眼镜,可见3D在当今电影界的热度之高。    人的视觉之所以产生立体感,是靠两只眼睛之间的视角差。人的两眼间距约5厘米,两只眼睛除了瞄准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样东西,两眼的角度都不会相同。虽然
在IT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中,各公司将敏感信息的保密性,IT信息、资产和控制的完整性,IT服务的可用性列为最重要的业务风险。   网络传输速度和IT应用效率,无疑是用户最为关注的两个实际问题,因为这两个问题直接关系到企业业务的平滑程度。    有关云的猜疑    似乎实施云安全已经成为应对恶意软件大规模爆发的重大转折点。但是,年齡并不大的云安全在用户眼中,并非选型评估时的关键因素,甚至有的用户并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