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容不盲从

来源 :食品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pyu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这个“颜值”当道的时代,人们对外貌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媒体对整容成功案例的报道,广告对于模特整容前后的对比照宣传,让许多人动了“人造美”的心思。整容似乎成了变美的“捷径”,不少人把整容当作灵丹妙药,期望“一整就美”。然而,整容不仅有失败的风险,还会给人们带来心理压力,甚至有成瘾并导致心理疾病的风险。

整容失败不是危言耸听


  最近,一则新闻令人痛心:一位19岁的女孩在进行隆鼻手术时,在手术台上停止了呼吸。这起整容事故并不是个案。韩国歌手“电风扇阿姨”因为整容过度,导致头部异常巨大,再加上纤细瘦小的四肢,远看就像一台立式电风扇,因此被人们称为“电风扇阿姨”。别看她外形古怪,在没整容前,她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美人。可慢慢地,作为歌手的她开始对自己的容貌感到不满,觉得周围的艺人都比自己好看,于是在28岁走向了整容的不归路。为了让自己的脸变得更立体,她开始往脸上注射硅胶。刚开始时,周围的朋友都说效果不错。但随着整形次数的增加,她不仅没有变好看,还逐渐患上了整容上瘾的心理疾病。后果可想而知。很快,她的脸像气球一样肿脹起来,被医院认定为二级毁容。整容失败案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频繁整容的心理原因


  1.错误的自我认知: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提出“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概念。所谓“现实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表现出的综合现实状况和实际行为的意识,即个体实际拥有的自我概念。而“理想自我”,是指个体对希望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自我看法。“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合理的差距。一旦人们对理想自我的定位太高,现实自我达不到,就会对自己产生错误的认知,否定现实、逃避现实、产生自我怀疑,进而对自己的各方面感到不满意,包括外貌。
  2.焦虑和压抑:常见的整容心理动机包括两种,一是为了表达内心对美的追求和价值认同而整容;二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可或他人赞赏而整容。第一种心理动机相对健康,属于马斯洛需要层次当中对美的追求和需要。当这种需要被一定程度满足之后,个体的需求层次会向上发展,继而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是,持第二种心理动机的个体在整容后并不会感到满足,因为这种对外在认可的需求源于内在的空虚和自卑。一些整容者因为对整容效果不满意,往往很快陷入焦虑和压抑,还可能患上“躯体畸形综合障碍”,这种病症表现为过度执着于自己感受到的身体外观上的瑕疵,反复照镜子检查等等。
  3.逃避自我成长的借口:你或许经常听到身边的人发出这样的感慨和抱怨:“这是个靠脸吃饭的社会”“失败是因为颜值太低”“只要我变美了,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确,大量的心理学实验都证明了外貌对一个人生活的各方面都有重大影响——然而之所以很多人认为外貌重要,是因为外貌是显而易见的表层因素,并不是决定因素或根本原因。人遇到困境,往往有综合性的问题,学历、能力、性格、情商、智商等因素都不可忽视。一些人喜欢把生活中的失败归结于先天的颜值,是因为他们不愿意面对根本问题,毕竟综合提升自我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美的标准并不唯一


  美貌不是万能的。不良的整容心理会让人陷入痛苦,需要及时进行调适。
  1.理性思考,避免盲目。整容毕竟是一种手术,是有一定风险的。每年的整容失败者不在少数。如果是为了增加就业的筹码、挽回感情或者增加人际交往魅力,那么,修炼“内功”才是更有效和持久的方法,不能单纯借助于外在容貌的改变,所以整容前您一定要进行理性思考和权衡。
  2.欣赏自己,发挥优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如果总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只会增加无谓的烦恼。学会悦纳自己,欣赏自己,发挥优势,弥补劣势,培养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才能享受真正的美丽人生。
  3.立场坚定,拒绝从众。不少整容者有从众心理——看到朋友、同事都去整容,自己也经受不住诱惑和劝说而整了容。其实,有些人对自己容貌的修整是没有必要的,只是立场不够坚定。身体是自己的,应相信自己的美丽,并理性地看待他人的整容行为。
  4.欲整容者,请先“整心”。调查显示,45%~50%的整容者心理不健康,多数有整容意愿的人存在内心偏执问题。建议部分整容者,尤其是反复整容者,最好在手术前接受心理医生的帮助,因为有些问题并不在脸上,而在“心”上。
  诚然,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人们有追求美丽外表的权利,注重外表也是一种人对自己恒久关爱的表现。但整容的确存在一定风险,您在选择前还需深思熟虑,不能盲从。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及促进骨折愈合的有效方法.方法 手法整复及加强石膏外固定,同时配合口服盘龙七片治疗肱骨髁上骨折112例.结果 经手法整复后全部病例均达到解剖对
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电生理改变的相关性,通过电生理测定数据来提高中医辨证在病情程度上的确定性.依据中医证型标准将入选对象分为气虚血瘀、阴虚血
退休那年的一个星期天,我从市场买菜回家,右腿踏上楼梯的瞬间,膝盖如磕碰到硬物般产生一阵酸痛。我龇牙咧嘴忍痛扶着楼梯爬上了三楼的家。第二天去医院检查,医生指着我的X线片说:“你这是骨质增生,属于退行性病变,是老年人常见病,没什么大碍。”老?我有点诧异。医生见我一脸错愕,接着说:“人老先老腿,接着可能还会有其他老年病上身,要慢慢适应,有所准备。”  一言成谶,医生的话慢慢在我身上应验了,先是肩周炎,后
期刊
期刊
目的 探讨T1 WI增强全瘤纹理分析在鉴别囊性胶质瘤(CG)与脑脓肿(BA)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5 例环形强化CG与 24 例BA患者的 MRI资料.患者术前均行颅脑 MRI平扫
心灵老鸡汤|以前咱们见面互相问好,都是:“吃了吗?”这人上了年纪光吃饭就有点“干”得慌了,得搭配点稀的,才好消化,助吸收。75岁的老高以生活的琐事,给您奉上这碗 “心灵老鸡汤”,用文字“陪聊”,帮您解解闷、去去忧。希望您看后能乐一乐,笑一笑才好!  老高我出国去儿子家探亲,回程是儿子给买的国航航班。因为不是寒暑假、黄金周,机票优惠力度大,人还不多,老高感到十分舒服自在。突发事件  突然,广播里传出
期刊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原《实用儿科临床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新乡医学院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是以儿科临床与基础研究为主要报道内
期刊
期刊
目的 探讨青海高原地区前循环轻型卒中与非轻型卒中患者的 MRI 特征并分析其预后.方法 选择首次发病前循环卒中患者416 例,其中轻型卒中患者192 例,非轻型卒中患者224 例;入
通过探讨清代医学大家张璐对血证的治疗思想:重视脾胃、善用温通、精于辨证,及其对血证的用药治疗特色,对广大中医研究者在血证理论的认知和临床治疗上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