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找出路 百花齐放谋破零

来源 :党的生活·青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s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湟源县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通过种植养殖、土地出租、民宿旅游、发展物流园区等各种形式,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坚持循序渐进,不搞“齐步走”、不一哄而上,立足村情,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建强班子,激发内生动力。“班子强一个,村民富一帮。”以村“两委”班子换届为契机,采取选优一批、调整一批、培训一批的形式,把那些事业心强、具有发展集体经济强烈意识的人选进“两委”班子。实施“161”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通过集中轮训、外出考察学习等形式,不断提高村干部适应市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目前,全县共组织6期村干部培训班,五百多人次接受培训教育,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加油助力。同时,精准选派174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入驻全县58个贫困村,充实基层工作力量,进一步增强村级班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活力。把村干部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的工作业绩和待遇挂钩,并对村级党组织实行半年“星级化”考核管理,村干部工资报酬实行半年一发,其中30%由乡镇党委根据考核结果有自主调配权力,进行动态调整,对成绩突出的村“两委”干部实行奖励,进一步激发村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激情。
  深挖潜力,盘活集体资产。通过盘活村集体闲置房屋、商业铺面、停车场等不动产,采取公开租赁、承包经营等多种方式进行盘活,借地生财,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日月藏族乡尕庄村建成了宗家沟景区服务区停车场,修建旅游商铺29个,旅游旺季时,租赁收入可达20万元,解决了村内闲置劳动力四十余人就业。正因为村集体有了经济基础,于7月在村内建成“党员敬老食堂”,为村内42名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一元爱心餐”。城关镇国光村“两委”班子积极争取到全省扶贫产业发展资金720余万元,在建设东路和国道109线两侧建成马路市场铺面360余间,村集体统一为全村群众购买合作医疗,给群众带来了实惠。目前,全县43个非贫困村通过“三议一表决”程序,充分利用每个村40万元的财政扶贫专项资金购买商业铺面,通过铺面租赁的形式,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旱涝保收,确保村集体拥有稳定收益。
  调整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按照“一村一策”的思路,通过开发特色产业、培育支柱产业、成立专业合作社、建立种养基地等措施,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发展格局,稳定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巴燕乡下胡丹村转变发展思路,由致富能人带着村集体干,成立湟源县下胡丹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发展牦牛育肥产业,收购牦牛130头,为村集体带来十多万元收入。大华镇池汉村流转集体150亩土地,大力发展物流园区项目,分为一期家具建材市场、二期商贸物流集散中心、三期汽车商贸区进行实施,发展农贸市场、住宿、停车、餐饮业、贸易物流等服务业,通过提供摊位、场地出租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申中乡前沟村大力发展林下产业,成立村级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140亩绿化苗圃和株云杉、油松、丁香等8万余株苗木,2017年度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预计到2020年可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64万元。
  依托优势,做大乡村旅游。对具有民俗民间文化、山水自然风光、历史人文资源优势的村,通过健全完善餐饮、住宿、文化娛乐、休闲观光、停车场等服务项目,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城关镇城郊社区党总支针对搬迁的6个村缺乏后续支柱产业的问题,依靠党组织引领发展乡村旅游,建成农家客栈四十余间,发展“庭院经济”,带动剩余劳动力一百余人就业,村集体收入实现“零”的突破。和平乡小高陵村打造“小高陵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体验区、观光农业休闲区、自驾游休闲区,以“党组织+公司+农村+农户”的形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马场台村党支部依托静房湾景区,打造“体验乡土文化、品味农家美食、探华石山奇峰”旅游品牌,开办“农家院”16家、“野炊帐房宾馆”22家,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波航乡麻尼台村党支部依托区位优势,以“慢生活”“家服务”“趣体验”为特色,打造“民游·民食·民宿”乡村游,带动就业210人,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精筛细选,入股实体经济。对项目优、发展快、前景好的各类企业及专业合作社,认真梳理审核,将村集体经济资金入股到企业、合作社或其他经济组织,形成村集体持有的股份,并签订保底收益,参与企业(合作社)的利润分红,增加村集体收入。和平乡曲布滩村成立种植、养殖、供销服务三个合作社,推行“党支部+种养销合作社+农户”的“1+ 3+N”的模式,将27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入股到合作社中,25%的利润归村集体所有,进一步提高村党组织引领发展和带动辐射农户脱贫致富的能力。目前,全县共31个非贫困村将每村40万元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入股至企业或合作社,按照10%至15%的利润分红,3个村投资光伏电站分红,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规模。
  (作者单位:湟源县委组织部)
其他文献
时间回到2018年12月29日,第一部全面展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格萨尔》史诗的大型纪录片《格萨尔的英雄草原》在上海纪实频道、青海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和爱奇艺网站开播,成为当年国产纪录片的收官力作。2019年2月23日起,连续三日在青海卫视精彩献映;2019年藏历新年期间,青海广播电视台安多藏语卫视又播出了藏语版……  时隔近一年,作为中国纪录片业界最高奖项的评选活动,在“第25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
期刊
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总是在接续奋斗里书写。来自全省各地、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肩负重托齐聚一堂,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谋改革发展大计。一次次求真务实的审议讨论,一份份饱含智慧的议案提案,又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新青海建设,击响奋进的鼓点。  2018年以“极不平凡”被人们铭记: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
期刊
一、长期历史发展凝结而成的制度成果  古人云:“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规则体系,代表了一定社会的组织结构和组织体系,也反映出一定的思想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这一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
期刊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尕楞乡党委聚焦人民群眾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初心为民·实干海东·民生循化”行动,扎实做好民生工作“六篇文章”,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确保主题教育高质量有实效。  做好集体经济破零文章。针对全乡地理位置偏远,群众反映加油远、加油难、加油成本高的实际困难,坚持因地制宜、安全环保、便民利民的原则,整合投入6个
期刊
期刊
连日来,祁连县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在深入学习传达和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中,结合祁连解放建政的历史沿革和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取得的成就变化,回忆昨天,畅想未来,说发展谈感受,赞美今天的幸福生活,沉浸在一片喜悦和憧憬之中。  祁连县在学习宣传贯彻学习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中,注重结合县情实际,创新思路、拓宽渠道,以“领导带头学、开展宣讲广泛学、贴近群众互动学、宣讲队创新学、讲堂集中学”的五学模
期刊
11月12日至13日,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西宁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建军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自觉承担使命任务,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为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宁主持会议。  王建军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
期刊
会场里、教室内、社区活动室的精彩讲解,农家炕头、村户院落、草原帐篷的团团围坐,深入浅出的阐释、气氛热烈的交流……每一场报告,都如一缕阳光温暖心窝;每一次宣讲,都似一场春雨滋润心田……这个秋季,思想的力量犹如秋日的阳光,洒向青海大地,全省上下涌动着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的热潮。  要立足于生态保护优先,着眼于推动高质量发展,致力于创造高品质生活,大力弘扬新青海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
期刊
早在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就用一篇《少年中国说》唤起了无数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激起了多少炎黄子孙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又寄托了多少对中国之少年的热爱和期望。文中那“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的字字句句,如今读来仍铿锵有力,催人奋进。  如今,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的起
期刊
祁连县着眼人才整体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统一,深化人才培养机制,组织实施本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工程,采取“精准培训与创新保障”相结合的“双轨制”培养路径,做好“育才、养才、用才”工作,促进本土人才能力整体提升,为高效践行“一优两高”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六式”精准培训,提升业务能力促进发展。制定出台《祁连县本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实行分类全覆盖培训,突出理论武装强党性、业务培训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