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尼亚病毒科病毒及其相关疾病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l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布尼亚病毒科的病毒构成与分类、病毒的基因结构及其编码的蛋白;布尼亚病毒科病毒在全球的地理分布及主要传播媒介;布尼亚病毒科病毒引起的相关人畜疾病.介绍我国已发现和新发的布尼亚病毒科病毒及相关疾病。

其他文献
时间飞逝,转眼间,何观清教授离开我们已经有15年了.我与何教授的接触虽然不多,但他却影响了我对事业的选择.何教授和我叔父俞焕文教授均是前协和医学院毕业生,也是相交多年的老友.20世纪50年代初,我叔父曾与他并肩奔赴朝参加反细菌战工作,两人均获得朝鲜人民共和国勋章.那时,我还在中国医科大学学习临床医学.何教授和我叔父路过沈阳时,我曾到东北旅馆拜访过,听他们介绍了一些在朝鲜利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和防制细
期刊
目的 了解广州市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患病率.方法 2007年11月至2009年7月对广州市30 142名在校学生进行脊柱侧凸普查.首先由普查体检医生在学校对学生进行初步体格检查,阳性或可疑阳性者再由骨科医生复查;对骨科医生检查阳性或可疑阳性者行X线摄片检查.结果 共检出脊柱侧凸患者211例(Cobb角≥10°),患病率为0.70%.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192例(91.00%),先天性脊柱侧凸19例(9.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族(维族)、哈萨克族(哈族)、汉族人群脑卒中与踝臂指数(ABI)和脉搏波速度(PWV)的关系.方法 资料来源于2007年10月至2010年3月新疆不同民族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调查数据,对资料完整的维、汉、哈族14 618名35周岁以上样本进行脑卒中与ABI、PWV的关联分析.结果 (1)脑卒中患者共有633例,其中汉族258例(4.48%)、维族247例(5.18%)、哈族128
目的 探讨NQO1C609T、XRCC1G28152A基因多态性与吸烟的交互作用和胃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PCR-RFLP对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根据交互系数γ判断交互作用类型,探询胃癌可能的遗传及环境因素.结果 334例胃癌患者,平均年龄在57岁,其中男性占65.3%;病例组吸烟率(55.09%)显著高于对照组(36.53%);NQO1C609T基因杂合突变型(CT)
目的 了解吸烟量对β细胞功能的影响,并探讨中心型肥胖在吸烟量与β细胞功能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方法 2006-2007年在广州和珠海市参加慢性病筛查研究的社区居民中选择1440名吸烟者为研究对象,调查人口学特征和每天吸烟量,测量腰臀比,并检测空腹血清C肽浓度.结果 控制混杂因素后,以每天吸烟1~10支者为对照组,每天吸烟11~20支者和>20支者出现较高C肽浓度(大于中位数)的OR值分别为1.53(9
目的 评价心血管事件高危人群通过测量踝臂指数(ABI)诊断的下肢动脉疾病(PAD)和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人选5270例年龄≥50岁的心脑血管疾病或存在多重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患者,测定ABI值,采用Cockcrofl-Gault公式计算肌酐清除率(CRCL),观察该人群中ABI异常(ABI≤0.9)和肾功能不全(CRCL<60ml·min-1·1.73m-1)的发生情况及其二者关联.结果 527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住院患者心血管疾病(CVD)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率顺位、年龄及性别特征,探讨近10年COPD患者CVD发生率的演变趋势.方法 对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3月20日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及北京医院住院病案数据库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1)入选患者4960例,男性3570例,女性1390例,平均年龄(72.2±10.4)岁.(2)合并CVD的COPD患者共2
本研究对2008年Echo6河南分离株VP1区全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Echo6的基因特征和分子流行病学进行初步分析。
期刊
多数疫苗在人群中使用后会产生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除接种者得到保护外,项目实施人群中的未种者也能因此受益.而传统的疫苗临床试验设计,采用个体随机化分组方式,由于不能对间接效应进行定量估计,干预措施的成本效益往往被低估.文中介绍Halloran等构建的包含间接效应估计的干预试验设计框架,提供包括直接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和整体效应等指标的计算方法,并阐述各类效应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结合在孟加拉国开展的
目的 查明某镇卫生院报告发现1例疑似霍乱病例疫情规模、调查传染来源、控制疫情蔓延.方法 制定统一的病例定义,开展病例主动搜索,对就餐人员食用菜品情况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 共24人感染,其中10人发病,均参加了2009年7月14日一次午餐聚会,未参加者未发病.对参加14日午餐的265名就餐者开展回顾性队列调查,结果显示食用蒸甲鱼和花生米为危险因素,RR=3.6(95%CI:1.1~12)和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