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史哲?(上)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278962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文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暂时接受一个非常粗略的分法,就是“文”“史”“哲”,三个大方向。先谈谈文学,指的是最广义的文学,包括文学、艺术、美学,广义的美学。
  文学——白杨树的湖中倒影
  为什么需要文学?了解文学、接近文学,对我们形成价值判断有什么关系?如果说,文学有一百种所谓“功能”而我必须选择一种最重要的,我的答案是:德文有一个很精确的说法,macht sichtbar,意思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在我自己的体认中,这就是文学跟艺术的最重要、最实质、最核心的一个作用。我不知道你们这一代人熟不熟悉鲁迅的小说?他的作品对我们这一代人是禁书。没有读过鲁迅的请举一下手?(约有一半人举手)鲁迅的短篇《药》写的是一户人家的孩子生了痨病。民间的迷信是,馒头沾了鲜血给孩子吃,他的病就会好。或者说《祝福》里的祥林嫂;祥林嫂是一个唠唠叨叨的近乎疯狂的女人,她的孩子给狼叼走了。
  让我们假想,如果你我是生活在鲁迅所描写的那个村子里头的人,那么我们看见的,理解的,会是什么呢?祥林嫂,不过就是一个让我们视而不见或者绕道而行的疯子。而在《药》里,我们本身可能就是那一大早去买馒头,等看人砍头的父亲或母亲,就等着要把那个馒头泡在血里,来养自己的孩子。再不然,我们就是那小村子里头最大的知识份仔,一个口齿不清的秀才,大不了对农民的迷信表达一点不满。但是透过作家的眼光,我们和村子里的人生就有了艺术的距离。在《药》里头,你不仅只看见愚昧,你同时也看见愚昧后面人的生存状态,看见人的生存状态中不可动摇的无可奈何与悲伤。在《祝福》里头,你不仅只看见贫穷粗鄙,你同时看见贫穷下面“人”作为一种原型最值得尊敬的痛苦。文学,使你“看见”。
  我想作家也分成三种吧!坏的作家暴露自己的愚昧,好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伟大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的同时认出自己的原型而涌出最深刻的悲悯。这是叁个不同层次。
  文学与艺术使我们看见现实背面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在这种现实里,除了理性的深刻以外,还有直觉的对“美”的顿悟。美,也是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
  假想有一个湖,湖里当然有水,湖岸上有一排白杨树,这一排白杨树当然是实体的世界,你可以用手去摸,感觉到它树干的凹凸的质地。这就是我们平常理性的现实的世界,但事实上有另外一个世界,我们不称它为“实”,甚至不注意到它的存在。水边的白杨树,不可能没有倒影,只要白杨树长在水边就有倒影。而这个倒影,你摸不到它的树干,而且它那么虚幻无常:风吹起的时候,或者今天有云,下小雨,或者满月的月光浮动,或者水波如镜面,而使得白杨树的倒影永远以不同的形状,不同的深浅,不同的质感出现,它是破碎的,它是回旋的,它是若有若无的。但是你说,到底岸上的白杨树才是唯一的现实,还是水里的白杨树,才是唯一的现实。然而在生活里,我们通常只活在一个现实里头,就是岸上的白杨树那个层面,手可以摸到、眼睛可以看到的层面,而往往忽略了水里头那个“空”的,那个随时千变万化的,那个与我们的心灵直接观照的倒影的层面。
  文学,只不过就是提醒我们:除了岸上的白杨树外,有另外一个世界可能更真实存在,就是湖水里头那白杨树的倒影。
  哲学——迷宫中望见星空
  哲学是什么?我们为什么需要哲学?
  欧洲有一种迷宫,是用树篱围成的,非常复杂。你进去了就走不出来。不久前,我还带着我的两个孩子在巴黎迪斯尼乐园里走那么一个迷宫;进去之后,足足有半个小时出不来,但是两个孩子倒是有一种奇怪的动物本能,不知怎么的就出去了,站在高处看着妈妈在里头转,就是转不出去。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处境,当然是一个迷宫,充满了迷惘和口徨,没有人可以告诉你出路何在。我们所处的社会,尤其是“解严”后的台湾,价值颠倒混乱,何尝不是处在一个历史的迷宫里,每一条路都不知最后通向哪里。
  就我个人体认而言,哲学就是,我在绿色的迷宫里找不到出路的时候,晚上降临,星星出来了,我从迷宫里抬头望上看,可以看到满天的星斗;哲学,就是对于星斗的认识,如果你认识了星座,你就有可能走出迷宫,不为眼前障碍所惑,哲学就是你望着星空所发出来的天问。
  掌有权力的人,和我们一样在迷宫里头行走,但是权力很容易使他以为自己有能力选择自己的路,而且还要带领群众往前走,而事实上,他可能既不知道他站在什么方位,也不知道这个方位在大格局里有什么意义;他既不清楚来的走的是哪条路,也搞不明白前面的路往哪里去;他既未发觉自己深处迷宫中,更没发觉,头上就有纵横的星图。这样的人,要来领导我们的社会,实在令人害怕。其实,所谓走出思想的迷宫,走出历史的迷宫,在西方的历史里头,已经有特定的名词,譬如说,“启蒙”,十八世纪的启蒙。所谓启蒙,不过就是在绿色的迷宫里头,发觉星空的存在,发出天问,思索出路、走出去。对于我,这就是启蒙。
  所以,如果说文学使我们看见水里白楊树倒影,那么哲学,使我们能藉着星光的照亮,摸索的走出迷宫。
  编辑/徐展
其他文献
“海棠睡未足”,语出宋人释惠洪《冷斋夜话》。说唐明皇有一天登沉香亭,召太真妃,可太真妃酒醉未醒,高力士便让侍儿扶掖而至,唐明皇见太真妃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便笑着说:“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  自古及今,海棠都是一种妖媚的花,特别是红色的海棠,简直就是美人着红装,再涂上胭脂敷上粉。但海棠不像桃花、杏花,妖媚并不风尘,它给人的感觉是端庄肃穆,有着大家闺秀的气象。所以海棠登的都是大雅之堂,跟牡丹、
期刊
药王孙思邈说:“春时宜食粥”,能补脾养胃、去浊生清。再加入合适的药食同源药材后,更是相得益彰。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除了适当增强体育锻炼外,在万物生发的春季,我们该吃点什么呢?  春季在饮食方面要遵循《黄帝内经》里提出的“春夏养阳”原则,春季阳气升发,容易伤阴,可食用百合、山药、莲子、枸杞等养阴食物;春季五行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属木,春季宜养肝,可以适量吃点猪肝等;同时肝木易克脾土,雨水节
期刊
武松打虎的故事,我们都知道。武松打虎之前,在路边一家小酒馆里喝了很多酒,我们也知道。  那家酒馆没有名字,但是有招牌,招牌是门口斜挑的一面旗,旗上写着五个字:“三碗不过岗。”  现在的酒馆,用门上的匾额做招牌,用路边的灯箱做招牌,可是在唐宋元明诸朝,一般都是用旗帜做招牌。这面旗用竹竿高高挑起,材质一般用布,颜色一般是青色。辛弃疾老师说过:“山远近,路横斜(读xia),青旗沽酒有人家。”他笔下的酒馆
期刊
中国历史上的不少名人都曾做过“终南隐士”。直到今天,终南山还被誉为是“隐土的天堂”。有不少人不远千里慕名而来在终南山隐居修行。  相传西周的开国元勋姜子牙,入朝前就曾在终南山的稻溪谷中隐居,他用一个无钩之钓,引起周文王的注意,后以八十高龄出山,结束隐逸生涯,辅佐武王伐纣,建功立业,成为一代名相。  秦末汉初,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角里先生周术和绮里季吴实,皆秦博士,因逃避焚书坑儒先隐居商山,后隐
期刊
《朝云诗》  苏轼(北宋)  予家有数妾,四五年间相继辞去,独朝云随予南迁,因读乐天诗,戏作此赠之:  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玄。  阿奴络秀不同老,天女维摩总解禅。  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姻缘。  丹成随我三山去,不作巫山云雨仙。  苏轼在惠州闲居时,有一回赶上了夏秋相交。青雨初至,落木潇潇,忽然心内五味夹杂,悲愁难以名状。于是命侍妾歌自作词,以解其愁苦之气。侍女歌喉将啭之时,已泪满
期刊
史湘云,《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四大家族史家的千金,贾母的内侄孙女,贾府称其史大姑娘。  史湘云是曹雪芹塑造的一位具有中性美的女子形象。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喝醉酒后,在大青石上睡大觉,说话咬舌,把二哥哥叫作爱哥哥。她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令人喜爱的豪放女性。  红楼里的女子似乎都能喝几杯老酒,连病鬼林黛玉吃螃蟹时,也要烫壶黄酒热热地喝上一口。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节中,小姐丫头全都喝起
期刊
“国民奶糖”大白兔又对彩妆市场下手了,从润唇膏到香水,大白兔的跨界之路越走越广。上线半天,销量破万,大白兔与气味图书馆联手推出的奶糖味香氛,以“网红”之姿再次证明了情怀牌的作用。事实上,不止大白兔,面对产品单一且老化的局面,诸多老字号品牌都开始打出情怀牌。不过,潮流如风难长久,一时的火爆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品牌问题,“大白兔们”还需要在支撑品牌的产品上下功夫。  其实,老字号品牌搞跨界合作早就不是什
期刊
多读一读庄子的书,能够让我们更理性地把握好未来,多一分逍遥的味道。  文化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一个人面对生命的态度,即一个人如何理解生、如何面对死、如何在昙花一现的生命中把握自我和塑造自我的问题。对这方面的理解,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既实际又洒脱,既淡定又从容,既严肃又诙谐。  庄子当时是宋国的一个“漆园小吏”,官职卑微,社会地位也不高。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楚威王曾经用重金聘
期刊
喜欢和家人或者朋友玩汉字游戏,比如成语接龙、猜谜语、对对联等,有时也缩写、扩写或者改写古人诗词。有人说,把杜牧的《清明》和贺知章的《咏柳》由七言改成五言,依然是一首不错的诗歌。“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没有“断之则悲”,当然,还原原诗,添上“时节”等字眼,也没有“续之则忧”,可见汉字的源远流长了。  当然,这不是说汉字诗文不要求字义的表达,恰恰相反,大家玩汉字的时候,正是
期刊
明代名医龚延贤的这首《摄养诗》,是他多年养生保健经验的总结,为人们的日常养生提供了参考。寓养生保健于日常生活之中,延年益寿,其乐融融。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裯,顿疏花簟。尚有鰊囊,露萤清夜照书卷。  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凭高眺远,正玉液新篱,蟹螯初荐。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  北宋著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