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常态课的三个突破点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d04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常态课是指常规状态、自然状态下的平常课,是一线教师每天都必须面对的课。上好常态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高中历史教师要上出精彩高效的常态课必须实现三个突破,即理清结构、澄清概念和厘清规律。
  [关键词]常态课历史学科突破结构概念规律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001
  大家一般認为,常态课是指常规状态、自然状态下的平常课。我们所追求的是教师基于现实的资源条件,运用超越现实的智慧才能,融入个人创造性的劳动,从而呈现出丰富而灵动的常态课,这是我们课堂教学追求的价值旨归。本文以高中历史学科作为观察视角,探讨常态课的三个突破点,即理清结构、澄清概念和厘清规律。
  一、理清结构
  常态课的第一个突破点是理清结构。很多教师的常态课效果之所以不佳,大都是因为没有指导学生理清结构,结构教学不到位。苏联著名教育法专家H.R.莱纳说过:知识不归入系统,多半是无用的。学习不是忙于吸收知识,而是将知识进行编码,从而转换成有意义的材料。所以,在常态课上,教师应摒弃一切形式主义的东西,指导学生理清每节课的结构,这个结构主要包括课在模块中的结构、课在单元中的结构和课本身的结构。
  (一)理清课在模块中的结构
  常态课首先要理清课在模块中的结构,也就是要指导学生理清课与模块的关系,并进行模块建构,从模块出发,再回到模块。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必修课分为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学习模块,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选修课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选修课分为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等六个模块。我们苏州地区选用的是必修三本和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和选修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比如必修Ⅰ有8个单元共27课,呈现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内容包括中国和外国的,涉及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历史时期。[1]例如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体现了本课内容涉及的时间段、地区和领域,介绍了中国秦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及其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涉及重大的历史事件——秦的统一,涌现出重要的历史人物——秦始皇嬴政,揭示了重要的历史发展趋势——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君主专制的加强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学习这一单元,通过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回顾,能够把握当今中国和世界的政治特点和未来走向。
  (二)理清课在单元中的结构
  常态课其次要理清课在单元中的结构,也就是要指导学生理清课与单元的关系,并进行单元构建,从单元出发,再回到单元。如必修Ⅱ第5课《开辟新航路》属于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乍一看课文标题和单元标题,没有一个字是一样的,也看不出有直接的联系,所以教师在上这一课之前先要做好单元构建,把本单元的4课内容和整个单元有机联系起来。特别是《开辟新航路》这一课是单元的起始课,更要从单元出发。具体的单元构建如下:(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含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其形成的历史,就是资本主义势力从欧洲扩张到全世界的历史,就是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历史。(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①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②早期的殖民扩张和掠夺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③第一次工业革命促成了世界市场基本形成。④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建立。(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殖民扩张与掠夺。(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及作用(略)。从单元构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本课与本单元的关系是,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并且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新航路的开辟是第一步,非常关键的一步。
  (三)理清课本身的结构
  常态课再次要理清课本身的结构,也就是要指导学生理清课题与子目的关系,并进行课建构,从课题出发,再回到课题。如必修Ⅱ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本课共有3个子目:伟大的历史转折、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它们分别对应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改革的3个重要节点:起步、实践和深化。这样从标题入手的结构梳理(见下图),脉络清晰,要点突出,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是零散的和孤立的,那么堆积的知识越多,越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相反,只有让知识结构化,才利于知识的迁移,而理清结构的要义正在于此。
  二、澄清概念
  常态课的又一个突破点是澄清概念。很多教师的常态课效果之所以不好,大都是因为没有引导学生澄清概念,概念教学不到位。陈国飞教授认为,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形成历史概念,历史概念是学生理解和运用历史的根本。正如北京教育学院方美玲教授所说:“历史概念教学是历史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实现历史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提高历史概念的教学理解水平,既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在常态课上,教师要摒弃一切无关紧要的东西,引导学生澄清概念,主要包括感知和理解历史概念含义,渗透和深化历史概念认识,构建和统领历史概念系统。
  (一)感知和理解历史概念的含义
  澄清概念首先要感知和理解历史概念的含义,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弄清历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比如必修Ⅰ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有个重要的历史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常态课上,教师可以用PPT呈现的方式引导学生加以感知和理解,从而让学生明白要把握这一重要概念应将其分成“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来理解,同时注意两者的联系。专制主义是一种中央决策方式,体现的是君臣关系,简单来说就是皇帝独裁;中央集权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两者之间的联系指:①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②专制主义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从中体现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核心为皇权至上,同时伴随着两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只有掌握了这一重要概念,才能充分理解从秦朝到清朝整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发展演变的历程。   (二)渗透历史概念,深化对历史概念的认识
  澄清概念其次要渗透历史概念,深化对历史概念的认识,也就是要引导学生挖掘历史概念的表面含义和本质属性,澄清历史概念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地位。在常态课上,可以设计探究问题,通过分析比较,探讨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
  比如必修Ⅰ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涉及資产阶级代议制这一核心概念。通过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联邦制共和政体的相关知识,知道了这两种政治体制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探究问题:“英国和美国都是典型的资本主义代议制国家,两国的政体各是什么?试结合其内容加以比较。”解答这个问题可以利用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两国政体的异同点,从而深化学生对资本主义代议制这一核心概念的本质认识。
  通过对英美两国政体的比较,还能得出关于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的相关启示:①美国政体不是世界上唯一的民主制度。②适应本国国情的制度才是好制度。③自由、民主、平等、人权、法治、宪政等不是哪个国家特有的产物。
  学生通过对此问题的探究,不但加深了对美国总统共和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理解,而且掌握了比较这两种政体的基本方法,同时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形式和内涵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提升自身的历史分析和思考能力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另外,这样的探究对学生学习比较英、美、法、德四国政体乃至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三)构建和统领历史概念系统
  澄清概念再次要构建和统领历史概念系统,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感知理解历史概念含义的基础上,通过渗透和深化历史概念认识,师生共同参与设计各类图表,把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以纲带目,以点带面,从而构建和统领历史概念系统。
  比如必修Ⅱ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有个重要概念即民族资本主义,通过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近代史上整个民族资本主义从产生到曲折发展的基本历程。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构建和统领民族资本主义这一历史概念系统,通过两张曲线图和一个文字表格,形象生动地呈现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发展的历程。
  虽然上述图表只体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时间和阶段特征,却构成了民族资本主义这一概念的主要脉络和基本线索,再结合书本的对应内容,就形成了完整的知识网络系统。而对第三单元的民族资本主义这一历史概念的构建和统领,又能延伸到下一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所以,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6年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成为我国现代化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归宿。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明确指出“高中历史专题学习中的知识内容包括三方面的主要内容:1.具体的历史史实。2.基本的历史概念。3.基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2]。因此,概念教学很重要,抓住了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就等于抓住了高中历史教学的命脉,掌握了高中历史知识的精华。所以,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以基本概念为中心,不断理解概念,运用概念,引申概念;加强知识内部的联系,对于那些前后联系不紧密、学习难度大的知识,适时地不断地进行渗透,在多种联系和不断渗透中突出重点,回到最基本的概念、原理。
  三、厘清规律
  常态课的再一个突破点是厘清规律。很多教师的常态课效果之所以不佳,大都是因为没有引导学生厘清规律,规律教学不到位。达尔文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对一门学科来说,没有什么比如何思考问题的方法(或规律)更重要的事情。所以,在常态课上,教师要摒弃一切杂乱无章的东西,引导学生厘清规律。这些规律主要包括事件背景的分析规律、人物事件的评价规律、各类题目的解答规律。
  (一)厘清事件背景的分析规律
  厘清规律首先要厘清事件背景的分析规律,也就是要引导学生把握分析历史背景的方法。梁启超先生认为: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所以,在常态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具体历史事件的背景分析,引导学生厘清历史事件背景分析的共通规律,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比如必修Ⅱ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分析工业革命的背景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前提和条件两大角度进行分析。工业革命的前提(政治保障)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条件从资本、市场、劳动力和技术角度分析: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给工业革命提供大量资本条件,伴随殖民扩张的广阔海外市场给工业革命提供市场条件,圈地运动给工业革命带来劳动力条件,工场手工业时期劳动者日积月累的经验给工业革命提供技术条件。从中再概括出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对工业品的需求。学生学会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分析方法,推而广之,在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时就可以活学活用了。
  一般而言,背景、原因、条件三者是有区别的。背景的范围最广,原因和条件是背景的组成部分。高考对背景的考查有国内背景、国际背景,社会背景,历史背景,国际关系的背景等等。条件的划分有主观条件、客观条件,历史条件、现实条件,社会条件、自然条件等等。原因的划分有内因和外因,根本和具体,主观和客观,主要和次要,直接和间接,历史和现实等等。
  (二)厘清人物事件的评价规律
  厘清规律其次要厘清人物事件的评价规律,也就是要引导学生把握评价人物事件的基本原则。除了三本必修教材有涉及外,选修Ⅰ和选修Ⅳ更是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重大改革,这些都涉及评价问题。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合一》中写道: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所以,在常态课上,通过对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的剖析,帮助学生厘清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规律很重要。   比如选修Ⅳ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涉及对秦始皇的评价问题,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以下有争议的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究。
  材料一“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西汉名臣桑弘羊
  材料二“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 ——唐太宗李世民
  材料三《古風》中写道:“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唐朝大诗人李白
  材料四“无道”,“视杀人为狗彘”。 ——晋朝人
  材料五“……是圣是魔,未可轻议。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明末李贽《藏书》
  …………
  对秦始皇的评价,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暴君。你怎样看?(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略)
  由上可知,在评价人物和事件时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下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一个标准,即生产力标准。在历史上,凡是促进生产力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人和事都是积极的进步的。反之,则是消极的落后的。二是运用两个观点。一方面要用历史的观点,把历史事件、人物、观点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考查、评论,不能以我们现在的眼光去苛求古人;另一方面要用辩证的观点,全面地、一分为二地去考查、分析评价对象,讲清评价对象的积极性和消极性、进步性和落后性。三是注意一个方法,即“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
  (三)厘清各类题目的解答规律
  厘清规律再次要厘清各类题目的解答规律,也就是要引导学生把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日本著名学者内山光哉认为:练习与信息加工水平有密切关系,可以说,联系得越密切,信息向长时记忆迁移的可能性也越大。[3]学会解题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他们如果把握了历史题目的解答规律,在各种考试中也就不至于无从下手了。
  解题第一步是审题要清。非选择题的设问是结合材料回答问题、结合所学内容回答问题还是两者皆有,或是从中获得的启示、经验等等;选择题让学生挑选的选项是表述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看似简单明确的设问方式,但是考生在实际解题中却常常犯审题不清的错误。
  比如2013年江苏高考题:10.“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共85篇,1959年共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四个选项(略)。此题让我们选择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所以要选择与“大跃进”相关的正确的史实。
  又如2014年江苏高考题:23(1)据材料一,归纳“圈地者”圈地的理由,并指出影响圈地运动扩大的关键因素。此题要我们根据材料一回答问题,也就是说从材料中去寻找答案。
  在清楚审题的基础上,接下来如何解答题目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解答线索就是寻找材料中的关键词。其中最显眼的关键词就是时间,有时时间很明确是某年某月某日,有时只是模糊的一段历史时期,但是通过对时间的准确把握,其实是根据时间线索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回忆下5本教科书在这个时间范围内所涉及的相关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整理出答案。
  再如2014年江苏高考题:12. “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 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5 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A. 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B. 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护,C. 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D. 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根据时间概念公元前5世纪早期以前,结合教材知识得出当时的罗马法属于公民法的范畴,适用范围也是罗马公民,因此应选择A选项。
  当然,在答题时还要做到看分答题、规范答题、套路答题、整洁答题和定位答题。学生的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即使是学习已知的经验和知识,也不是简单的接受和机械照搬就能转化为个人真知的,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方法等运用于新的学习之中,即所谓学习的迁移性。[4]厘清规律就是为了迁移和运用。
  总之,常态课是朴实的,不需要花拳绣腿,不需要矫揉造作,要的就是真功夫。上好常态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因为教学的根基在常态课,学生的发展也在常态课。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常态课,并着力在理清结构、澄清概念和厘清规律上加以突破。
  [注释]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历史Ⅰ(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前言.
  [2]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31.
  [3][日]内山光哉.学习与教学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66.
  [4]叶小兵,姬秉新,李稚勇.历史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1.
  (责任编辑庞丹丹)
其他文献
经济与科技的不断腾飞需要电力电缆的架构,无论是电力系统、信息系统还是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系统,各行各业都有电缆的应用。文章主要针对电缆的铺设施工进行论述,旨在让大家更
芬兰:Metsaliitto关闭其Teuva(泰乌瓦)的锯材厂,准备将锯材作业集中到大型的高效分厂。公司表示,集中锯材也有利于在极具挑战性的商业环境里,提升自身竞争力。泰乌瓦锯材厂将在2009
许多俄罗斯桦木胶合板制造商在近几个月来亲历价格跳水之后,宣布从6月份开始启动新一轮的价格上涨。同时,订货至交货的时间延长。尽管5月份的订单仍然会在2~3周内发货,但是目前必
英国:英国木材加工联合会(British Woodworking Federation,BWF)已经为支持楼梯计划(Stair Scheme)联络了19名新成员,这些成员已占到英国木楼梯业的70%。新成员几乎都是小中型企业,木
人文精神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历史性概念.在当下,人文精神的内涵实际上是对活生生的生命个体的当下生活和生命状态的关注和关心.我们的电视理应关注每一个社会个体的快乐和幸福,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探讨语文与综合实践相结合的策略,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搞活语文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综合实践活动高效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60001  当前的语文教学,教师越来越难教,学生越来越
Chinawood:绿色和平一直关注森林的可持续利用,根据你们的经验,森林的非法采伐到底会引起哪些不利后果?刘兵:非法采伐直接导致毁林,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削弱林业法律和执法,削弱负责
结合工作经验,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为研究核心,详细阐述了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质量控制的措施。
由于智利的NuevaAldea胶合板厂失火造成的辐射松胶合板市场供应不足导致对湿地松胶合板的需求大增。巴西的胶合板厂收到的订单也有所增加。这些额外的订单所需要的基本上都是
探究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旨在推动初中语文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