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作文教学;自由写作;师生共写;少改多评;
鼓励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3—0054—01
作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作文教学应融汇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作文教学的状况却不尽如人意。教师教得迷惘,学生感到厌倦,写作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长足的进步呢?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要设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高一年级时,我在班上提出了“快乐语文”的口号,用“日记”和“美文欣赏”、“今天我主持”、“编辑校报”等的语文活动和学生一起构筑语文学习的快乐。
一、倡导自由写作,实现“我要写”
写作是一种技能,需“历练到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这种能力”(叶圣陶语)。每学期七八次的作文显然不够。同时“两周一次,文必成篇”的一贯制不利于捕捉运用思维的最佳状态,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和主动发展。而日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少了框框束缚,真正保证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成为抒写自我心灵的园地,学生少了课堂作文“挤牙膏”的尴尬,自然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可以说,只要能为学生营造出宽松、民主、和谐的写作氛围,日记便会成为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自愿而有效的途径。
二、师生共写,帮学生“拓思路”
要求学生一以贯之写日记,应当承认是件困难的事。“真正对学生练习作文起作用,还在于教师在作文实践中深知作文的甘苦”(叶圣陶语)。每隔一段时间我便把自己的作品拿到班上朗读,与同学们交流,并经常介绍名人与日记的故事激励学生。学生“亲其师”,自然会“信其道”。师生一起同历作文的甘苦,提高自然会更快。
帮学生“拓思路”是布置、指导作文中要做大做细的。比如教师在布置“滥竽充数”的话题作文时,带领学生探究出 “滥竽可充数”、“滥竽岂能充数”、“谈精简的好处”、“大锅饭的弊端”、“可贵的自知之明”等十多个文章主题,这种做法让学生拓展了思维范围,真正为学生自由表达内心世界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是真正有效的。
三、少改多评,培养健康个性
日记是很私人化的文体,学生日记一本本交上来了,这是一颗颗鲜活跳动的心,作为“第一读者”的教师,应仔细逐一阅读。日记宜少改多评,除错别字和明显语病等外,尽量做到用笔和学生读心。中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发展时期,感情的波动和失调都会直接或间接表现在日记里。教师应针对不同情况“对症下药”,或鼓励,或引导,有时还要替学生保守“秘密”,长期不懈努力培养其健康个性。
鲁迅说,文章是改出来的;新课标明确指出作文批改要提倡自评自改,互批互改。自评自改、互评互改的方法很多,比如魏书生的“作文批改法”,“五环节作文批改法”等,都是可资借鉴的。
四、遵循“放—收—放”规律,科学序列训练
作文教学前期,全收全批,注重评语的导向作用;当养成较好的习惯时,再适当放开。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科学设计作文训练序列,使之成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常态活动。当形成一定技能后,让学生大胆作文,并形成一定个性。实践证明,效果不错。
五、鼓励赞美,推荐发表促兴趣
教师应睁开自己的一双“慧眼”,从学生作文中找到“亮点”,一个运用得好的字眼,一个好句子,都应予以肯定。这样,作文水平就会有所提高。当发现一篇好作品时,教师应指导学生修改润色后推荐给有关报刊发表。近年来,我指导学生在《未来导报》《语文报》《散文诗》《语文导刊》《高中时代》等刊物上发表了100多篇作品,并多次获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六、真正养成作文习惯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应当是作文教学追求的理想结果。著名的作文教学专家张光璎指出:作文教学的问题就是观念的问题,观念的问题就是意识到作文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习惯的培养是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作文习惯包括十种:博览群书的习惯,观察体验笔录生活的习惯,日记练笔的习惯,积累语言的习惯,联想想象的习惯,口头作文的习惯,想好再写的习惯,快速行文的习惯,修改文章的习惯,评判作品的习惯。培养这些习惯需要教师有热情、有恒心、有策略。学生形成作文习惯,便形成语文生活习惯,大语文教育观强调的“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也便实现。
?? 编辑:刘於诚
鼓励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3—0054—01
作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作文教学应融汇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作文教学的状况却不尽如人意。教师教得迷惘,学生感到厌倦,写作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长足的进步呢?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要设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高一年级时,我在班上提出了“快乐语文”的口号,用“日记”和“美文欣赏”、“今天我主持”、“编辑校报”等的语文活动和学生一起构筑语文学习的快乐。
一、倡导自由写作,实现“我要写”
写作是一种技能,需“历练到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这种能力”(叶圣陶语)。每学期七八次的作文显然不够。同时“两周一次,文必成篇”的一贯制不利于捕捉运用思维的最佳状态,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和主动发展。而日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少了框框束缚,真正保证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成为抒写自我心灵的园地,学生少了课堂作文“挤牙膏”的尴尬,自然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可以说,只要能为学生营造出宽松、民主、和谐的写作氛围,日记便会成为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自愿而有效的途径。
二、师生共写,帮学生“拓思路”
要求学生一以贯之写日记,应当承认是件困难的事。“真正对学生练习作文起作用,还在于教师在作文实践中深知作文的甘苦”(叶圣陶语)。每隔一段时间我便把自己的作品拿到班上朗读,与同学们交流,并经常介绍名人与日记的故事激励学生。学生“亲其师”,自然会“信其道”。师生一起同历作文的甘苦,提高自然会更快。
帮学生“拓思路”是布置、指导作文中要做大做细的。比如教师在布置“滥竽充数”的话题作文时,带领学生探究出 “滥竽可充数”、“滥竽岂能充数”、“谈精简的好处”、“大锅饭的弊端”、“可贵的自知之明”等十多个文章主题,这种做法让学生拓展了思维范围,真正为学生自由表达内心世界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是真正有效的。
三、少改多评,培养健康个性
日记是很私人化的文体,学生日记一本本交上来了,这是一颗颗鲜活跳动的心,作为“第一读者”的教师,应仔细逐一阅读。日记宜少改多评,除错别字和明显语病等外,尽量做到用笔和学生读心。中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发展时期,感情的波动和失调都会直接或间接表现在日记里。教师应针对不同情况“对症下药”,或鼓励,或引导,有时还要替学生保守“秘密”,长期不懈努力培养其健康个性。
鲁迅说,文章是改出来的;新课标明确指出作文批改要提倡自评自改,互批互改。自评自改、互评互改的方法很多,比如魏书生的“作文批改法”,“五环节作文批改法”等,都是可资借鉴的。
四、遵循“放—收—放”规律,科学序列训练
作文教学前期,全收全批,注重评语的导向作用;当养成较好的习惯时,再适当放开。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科学设计作文训练序列,使之成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常态活动。当形成一定技能后,让学生大胆作文,并形成一定个性。实践证明,效果不错。
五、鼓励赞美,推荐发表促兴趣
教师应睁开自己的一双“慧眼”,从学生作文中找到“亮点”,一个运用得好的字眼,一个好句子,都应予以肯定。这样,作文水平就会有所提高。当发现一篇好作品时,教师应指导学生修改润色后推荐给有关报刊发表。近年来,我指导学生在《未来导报》《语文报》《散文诗》《语文导刊》《高中时代》等刊物上发表了100多篇作品,并多次获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六、真正养成作文习惯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应当是作文教学追求的理想结果。著名的作文教学专家张光璎指出:作文教学的问题就是观念的问题,观念的问题就是意识到作文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习惯的培养是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作文习惯包括十种:博览群书的习惯,观察体验笔录生活的习惯,日记练笔的习惯,积累语言的习惯,联想想象的习惯,口头作文的习惯,想好再写的习惯,快速行文的习惯,修改文章的习惯,评判作品的习惯。培养这些习惯需要教师有热情、有恒心、有策略。学生形成作文习惯,便形成语文生活习惯,大语文教育观强调的“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也便实现。
??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