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zsr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人们已经认识到了体育的健身和健美功能,却往往忽视了其健心功能,尤其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注重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从而不能全面发挥出体育育人的作用。而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体育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现代人格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蕴含了丰富而又积极的教育功能,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于体育教学中,才更符合我国现代化教育的要求。我认为,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融于体育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自身心理素养水平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须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必须有健全的心理素质、优良的修养气质、高尚的道德品质、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进行情感教育,促进心理相容
  体育教师平时应主动接触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状况、运动技术以及身体素质现状,并逐一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比较,切实做到心中有数、因人而异。备课时要认真思考,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设计和预想。上课时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既关注全体,又兼顾个体,以激励、赞美、引领、诱导为主要手段,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信的理由,都拥有健康的、阳光的心理状态。尤其对于在课堂上表现异常的学生,更要给予关心和帮助,和学生建立一种亲密友好的关系,使他们生活在和谐的氛围中,增加集体凝聚力、向心力。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充分挖掘潜能,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有益于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形成健全人格,促进心理健康。
  三、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应积极引导,多进行鼓励。例如,在进行短跑测验时,对确实因自身素质差或是身材矮小,导致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应明确指出他们的技术并不比别人差,而只是天生素质和先天条件造成的。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客观条件,充分正视不足,利用其它优势项目弥补本项的差距。另外,要鼓励学生经常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只要付出努力,就会有收获,逐渐提高自己的运动成绩,有意识地调整学生的失衡心理。总之,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当体育动作难度较大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惧怕心理,可以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地安排学习训练的内容,也可用暗示调节法消除和缓解学生过度紧张焦虑的不良心理,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
  四、利用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
  体育教师在布置学生课堂练习时,可以运用竞赛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一般在竞赛前可先让学生练习几分钟,这样各小组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就会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好帮差、共同提高的风气;进行比赛时同组中的学生就会互相呐喊、助威,从而促使学生间进行正常的感情交流,克服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的任性、骄纵、自私等不良个性品质,使情感得以升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与个性发展。教师还可以利用不同时间组织各种比赛,如拔河、长跑、球类比赛、田径运动会等,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及同学之间的协作能力,锻炼个人意志和竞争意识,培养耐力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五、主动参与,锻炼心理素质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贯彻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充分利用体育课的大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以锻炼自身的心理素质。如:让学生轮流带准备活动和结束时的放松活动,使其体验当教师的感受,促进他们更自觉地上好每一堂课,培养良好的合作能力;同时通过尝试,克服恐惧心理和紧张心理,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在基本部分里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来做示范,或教师做示范后让学生讲评分析,这些做法能消除学生的闭锁心理和紧张情绪,提高交往能力,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其间,教师肯定和表扬富有创意的动作,学生会觉得新鲜有趣、跃跃欲试,同时也能学会观察、学会比较、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在主动学习中巩固正确的动作定型,做学习的主人。
  六、引导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
  青春期是人生第一突增期,中学生处于这一美好而富于骚动性的特殊敏感期,要经历生理的巨变,也要承受心理的种种困惑与挑战,最突出的问题是性生理迅速发育,而性心理承受力滞后。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组织好生理、心理知识的教育渗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正视性生理,解除其神秘感,合理组织男女生一起进行体育活动。尤其是韵律操、健美操与舞蹈类项目,根据异性相吸这一现象,让青春期少男少女在群体活动中更好地表现出性别美丽,在异性中充分展示出青春健美的体型及活动,提高其审美情趣,让已萌动的性意识在群体活动中迁移,让异性间的自然情感在群体活动中得以升华,顺利度过性危险期。
  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而且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因此以往那种“重身体、轻心理”的体育教学观显然是有缺憾的。现在,我们以发展的眼光和身体健康整体观的眼光来重审体育教学的价值,从习惯的狭小的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才能够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会更直接、更自然、更有效地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并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其他文献
我们清楚地知道:事物内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因而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性格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内部的矛盾性。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因此,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
期刊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成功的兴趣培养是学习英语良好的开端。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的关键在于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学”的技巧在于孩子有兴趣地重复记忆。  引起兴趣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而让学生保持兴趣则是更重要的一步。学生具有模仿力强、求知欲强、记忆力好、心理负担轻、表现欲和创造精神强等特点,这些都是他们学习英语的优势。但是,他们理解力较弱,注意力不易集中,不喜欢单调的重复和机械的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广、深入,也引起了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而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就在于使学生的学习主动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高效的学习策略。  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际经验,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同行、专家批评指正。  那么,什么是自主学习呢?  余文森等人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具体地说,学习
期刊
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舞台,所以构建有效的英语课堂是成功实现素质教育的基础,单靠“热闹的课堂”去教学显得过于幼稚,学生也掌握不了应该会的知识。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有效课堂是怎样的?我们身为英语教师又该怎样去做呢?  首先,有效的课堂一定要做到和谐,即“和谐有效”的课堂。  它的内涵应包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课堂教学过程的和谐,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的和谐,教学进度
期刊
多元智能理论的特征是对所有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才期望,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使我们的教育真正成为“愉快教育”和“成功教育”。这样就需要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智力特点进行“对症下药”的教育教学。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新课程带给学生的是全新的面孔与思维方式,而带给老师的是全新的挑战,教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的过程。面对素质教育的今天,势必要求我们教师要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高效率的教学课堂。 
期刊
《新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我校英语听力教学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学生听力能力的提高速度缓慢;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比书面表达还欠缺,听力能力的培养又是英语口语交流的基础。新课改下,改进和提高英语听力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教师需从心理因素、基本语言基础知识、自信心、学习氛围、教法、听力解题技巧和良好的听的习惯等多方面帮助学生,使
期刊
根据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对英语教育提出的要求,结合当前中学英语教育的实际状况,我认为应该集中精力重点思考以下五个方面的主要问题,换句话说,应该实现以下五个方面的转变:  一、教育思想:变“以英语为本”为“以人为本”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偏重认知活动而忽视了情感活动,只重视开发智商而忽视了开发情商,致使学生心理障碍严重,耐挫能力低下,严重地阻碍着智力因素的发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兴趣训
期刊
摘要: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受教育者的能力及以后发展的方向,同时也影响着教育的效果。在当前创新的时代,教师要时时、事事,从点点滴滴的生活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素质 知识 基本功 能力    人才使用不能忽视对他们的培养,有计划、科学地培养人才,才能长期地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在当前,教育的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向纵深推进,对教师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广西百色市是我国典型的“老、少、边、山、穷”革命老区,经济欠发达,整体教育教学水平落后,教师教育教学观念陈旧,特别是初中英语教师的新课程实践能力更有待进一步增强。因此,科学分析英语新课程对英语教师素质能力的要求,结合对照我市初中英语教师目前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现状,并提出我市初中英语教师在今后培训中尚待增强和完善的专业素质能力,对于建设我市一
期刊
摘要:范读,顾名思义就是语文课堂上教师起着示范性的朗读。而这里所说的朗读是指有感情、有理解、有体会,能够真切地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的朗读。它是阅读教学的一种方法,也是语文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  关键词:范读 时机 美读    美国心理学家梅拉列斯在研究中发现,学生接受信息的总效果有55%来自面部表情。教师动情范读时,学生可以观其人、闻其声、悟其情,可以直接领悟教师范读时的语调、情感,从而有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