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育研究的认识论困境及突围路向

来源 :齐鲁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rahf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知识生产活动的德育研究包含着某种认识论.认识论的启蒙与建构是德育研究创新的关键,其核心在于提炼中国德育思想和经验的认识特征,其使命则在于推动中国德育问题的解决.由于文化与历史的原因,当下中国德育研究深陷先天不足、后发劣势和文化殖民的失语困境,其认识论自觉程度急需提升.当前中国德育认识论建构可以从三个路向进行探索:接续文化传统,发掘中国德育传统的独特话语体系与潜在认识论基因;回到中国德育经验,深化规范性知识生产的经验内涵与合理性;深化经验研究的思想性和价值性.
其他文献
涂尔干是首先运用社会学方法系统考察并创造性地构建了一套经典道德教育思想体系的社会学家,其道德教育理论范式可称之为“道德教育社会学”.涂尔干是“道德教育社会学”这一学科或研究领域当之无愧的创立者.无论是对道德教育功能、目的、内容,还是对道德教育研究方法的社会学论证,其道德教育社会学都独辟蹊径、自成体系,奠定了这一学科领域的经典方法论基础,并不断焕发出契合人类社会发展需求的学术生命力.惟有从其“道德教育社会学”的整体视域而非囿于某一碎片化的具体观点的微观分析出发,方能寻绎涂尔干社会学思想的真义及其道德教育研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长达70年的发展历程中,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40余年,实现了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这是党的领导下全体劳动人民不断探索经济运行机制的结果.这一过程伴随着经济体制调整的不断尝试,伴随着对经济制度、经济机制与经济体制相互关系的逐步认识,并最终找到了适合经济发展的经济机制.中国经济运行的机制不同于任何一种传统或当代的西方经济范式,是我们从无数成功或失败的历史经验教训中淬取而来的、与时俱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运行原理.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自始至终都在社会主义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愿望的大 目标下,遵循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