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ice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论文结合某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要求,通过对工商管理专业在校学生的大数据问卷调研,系统地分析了地方院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某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试图进一步深化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院校校企合作改革提供新途径、新对策。
  【Abstract】Combin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usiness management talents training in a college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enterprises for busines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based on the big dat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he of 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training mode of business management talent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bes in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the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of an institution, trying to further deepen the bachelo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offers a new approach for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of local institutions reform, the new countermeasures.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Keywords】 MBA;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11-0102-02
  1 引言
  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的背景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迫切需要应用型人才的人力资源支撑,论文在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引导人才培养向应用型、能力型方向转型发展。
  2 校企合作相关方式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要求学校教育更新人才观念,把就业放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校企联合办学模式要求学校的实力满足企业的需求且企业具备校企联合办学的综合实力。
  顶岗实习是指在基本上完成教学实习和学习大部分基础技术理论课后,到专业对口的现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并进一步获得认知,掌握操作技能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强调校企双方共同培养,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共建实训基地,以市场为导向,以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核心,探寻实训基地的功能、特征、管理模式,可以降低校企合作的交易成本,便于学生的实习管理以及校企合作的有效展开,但此模式的开展必须符合当地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求。
  3 校企合作模式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狀和问题
  3.1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为了客观了解地方本科高校中校企合作情况和人才培养现状,发现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针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进行了调研,调查对象包括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负责人、教师、企业人员以及参与过校企合作的学生等,调查方法以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法为主。
  此次调查问卷被调查男女之比约为2:3,该校在校大学生毕业后想从事的工作主要为企业、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可见60%以上的大学生当前对未来有较为清晰的目标,被调查者中有33%完全不了解,而完全了解的仅有1%,这说明学校与学生之间没有做到双向交流,且通过对该校大四学生人才培养的方式进行分析发现主要为纯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大一到大四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方式单一且学院对各年级学生的教学方法没有针对性。在上述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吸收程度大部分集中在30%-50%,学生学习的效率低。
  工商管理专业参加本校开展的校企合作方式以参与专业、课程建设和顶岗实习为主。参与专业和课程建设、共建实训基地评分为3.1左右,是校企合作中参与度评分最高的方式;顶岗实习、工学交替、产学研合作是满意度最高的校企合作方式;由现有的各种模式中职业能力提升度情况来看,工学交替、产学研合作是提升职业能力最高的校企合作方式[1]。
  在参加各种校企合作方式后,学生提升最高的是沟通认知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希望校企合作培养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计划决策能力、沟通认知能力、挑战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本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的不足之处分别是院校开展力度不大,学校和企业间信息沟通渠道不通畅、专业不对口,可见学校在校企合作中还有许多方面需加强。通过对影响本校开展校企合作因素的调查发现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上,没有很好的校企双方交流平台,学校和企业之间信息沟通不够,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决策能力等方面较为不足。
  3.2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职业能力要求和校企合作情况
  用人单位希望大学生具备相关工作经验、专业技能、基本道德素养且有严格的时间观念。有些用人单位会较为注重实践能力、沟通认知能力和能承担工作压力的能力,有的用人单位要求严格,除了上述能力外,还要求大学生具有挑战创新的能力。最为重要的是,较好的用人单位都看重应届大学生的潜力以及个人特性是否符合单位的企业文化。但是在校企合作中,首要问题是大学生素质不高、能力不足,没有给用人单位带来实质性或者明显的帮助,随着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一部分大学生的能力无法胜任管理类岗位。   3.3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问题
  学校培养学生的主要方式为理论性教学,学生吸收率低,且迫切希望校企合作能培养计划决策、沟通认知等能力。
  学校和企业之间信息沟通渠道有待加强。校企合作过程中,内动力不足,往往只流于形式,企业和学校之间存在沟通不明确导致双方意见有分歧的情况。中小企业处于发展阶段,而在与院校合作时,用人单位通常也需要考虑自己的利益能否得到保障。
  校企合作模式多样且有待进一步深化。通过与某院校负责人的谈话我们了解到,高年级学生参与管理实习,通过学校统一安排,大部分管理类学生在与院方合作的酒店进行实习。学生实习专业针对性不强,学生在酒店实习流于表面,学生们往往容易被当成廉价劳动力而所学到的知识实际并不多。
  校企合作中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学生参与企业生产由企业管理,而学校不参与或少参与,管理类专业的同学所分配的岗位没有专业针对性和差异性,容易产生消极和不满情绪从而产生消极怠工现象。并且学生对校企合作中的合作企业了解甚少,对学校校企合作模式知之甚少,在不了解情况的前提下被安排参与实习,那么学生在校企合作的实习模式下难免参与度下降。
  大学生综合能力、自我认知和由此形成的就业期望,与用人单位在聘用、使用人才方式之间存在冲突。大部分大学生希望进入企业后直接从事管理工作,但企业大都要求学生从基层岗位做起。从客观分析,首先是学校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缺少个性和专业特色,同时也无法给予企业正确的甄别信号;其次是教学内容与企业管理需要有差距。
  4 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对策
  应加强学生对校企合作的了解以及就业教育,改变学生观念,培养大学生的个人特性。更为重要的是,尽管该校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且让每位同学规划了未来职业,但是却没有起到作用,只是走了表面形式,所以学校应为学生提供用人单位信息、就业环境,让学生结合对自己的了解,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并由此建立一套完整的、可行的方案[2]。
  通过对学生希望提升的职业能力和校企合作开展的模式进行分析,在提升计划决策能力和挑战创新能力方面,需要共建实训基地、参与专业、课程建设;在提升沟通认知能力方面,需要共建实训基地、参与专业、课程建设;在提升团队合作能力方面,需要参与专业、课程建设和工学交替;在提升自我控制能力方面,需要共建实训基地、参与专业、课程建设;在提升学生知识体系方面,需要参与专业、课程建设、共建学生工作室。综上,共建实训基地、参与专业及课程建设等模式可以满足该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职业能力需要,增强学校自主权,形成较为完整的大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徐科军,黄云志.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4(07):52-55.
  【2】王宇航.本科院校工商管理類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商论,2017(01):191-192.
其他文献
【摘 要】论文将通过分析锤子,小米,oppo三种品牌手机不同的营销模式,比较其品牌的特点、受众群体、宣传模式等方面,分析各品牌的营销模式发展特点,并结合当前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大背景,找出使国产手机的营销模式更具有长足的发展空间和盈利前景的关键因素。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various marketing models of Smartisan,Xia
期刊
【摘 要】对人力资源进行规划的目的是使企业中各类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的最优配置。论文首先论述了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然后以A企业为例,根据A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分析了A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现实需求,最后给出了适合A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规划,旨在给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Abstract】The purpose of planning human resources is to
期刊
【摘 要】绿色就业是与低碳经济相适应的就业模式,绿色就业指的是对环境具有正向效应,能减少环境污染和节约能源,并最终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体面工作。发展绿色就业对于改善保定空气环境质量,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改善民生,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Green employment is the employment pattern which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在全民法律意识不断提升的大背景,对企业HR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其劳动法律的实践能力,因此劳动法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观念,不断进行教学反思,转换角色,凸显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以就业实务为导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增加实践机会。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劳动法有关知识的兴趣与热情,提升课程的效率。  【Abstract】In r
期刊
【摘 要】就业歧视违背法律精神而且名目花样翻新,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反就业歧视立法的出台十分必要也迫在眉睫。青海省处于国家西部地区,与其他省份相比许多方面仍比较落后。论文主要分析了青海省就业歧视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这对于解决就业歧视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Abstract】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violates the spirit of the
期刊
【摘 要】《运筹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是管理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之一,在国家大力倡导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要求下,传统的《管理运筹学》已不再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区别于其他管理类专业学生技能优势的重要体现。论文从应用型本科院校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管理运筹学》课程的教学特点,提出了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管理运筹学》课程教改新思路,以转运运输问题为例说明。  【Abstract】The basic the
期刊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贫困生作为高校中的特殊群体,对他们的教育引导显得更为重要。本案例是我院在资助育人方面进行的尝试,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服务贫困生,因此,对资助育人视域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社团化管理模式进行探究。  【Abstract】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in th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事业的不断发展,会计学专业的发展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论文针对基于AASCB会计项目认证标准下的会计学专业发展的战略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我国的会计学专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推动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发展。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educational re
期刊
【摘 要】论文针对独立学院水利工程施工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现状及进行了分析,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环节三个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浅显的建议,总结了课程改革实施的成效,目的在于为学院实现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目标建言献策。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ing situation
期刊
【摘 要】在司法体制如火如荼地进行之际,监察体制改革也揭开了序幕。论文通过对欧洲的议会监察专员制度与当前中国行政监察制度进行阐述,在比较视野中,考察我国当代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和不足,借鉴和发展欧洲成熟的行政监察专员制度,为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我国的监察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Abstract】When the judicial system is raging like a raging fir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