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蓓蕾绽放奇遇记》动漫创作综合探索活动课例研究

来源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ai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缘起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美术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提出“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和探究性”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
  现行教材综合探索领域课程提供的是一个参考,如《悠悠北山街》,对非杭州的学生来说北山街非常陌生,需要教师因时因地的创造性使用教材。去发现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资源,是开放性美术课程结构的要求。
  笔者所在的义乌市倍磊小学学生劳动基地“蓓蕾绽放园”,是一个示范性的校园种植园。学生在各种蔬菜水果的种植活动中,充分感受自然美,体验劳动之美,与之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在种植园中发生的事、看到的景成为了学生重要艺术创作源泉,在作文和绘画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为此笔者抽取五年级两个班学生的作文日记和绘画作品进行了统计,发现有76%的学生作文有涉及种植园,其中有42%的作文直接描写种植园中的人与事。在校内美术比赛中,约有45%的选手的作品出现了种植园的场景。
  种植园是我校学生科学实践、文学创作、美术表现、生活劳动的交汇点,是我校学生重要的生活和学习空间。种植园是优质的美术教育资源,以此为内容开展综合探索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梳理
  综合性学习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为此美术课程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各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需要教师改变思维定势,一方面要跳出学科去发掘具有综合探索教学价值的教育资源,一方面要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接点。
  (一)用动漫这种综合艺术的形式来连接资源
  学生在蓓蕾绽放园中实践活动的体会采用多种形式来表现,如种植日记、绘画写生、观察记录等,涉及到了小学阶段的多个学科要进一步挖掘种植园的美术教育价值必须寻找到整合这些艺术手段的方式和方法,找到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连接点。
  动画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综合艺术形式,其创作过程涉及文学、美术、音乐、朗诵、信息技术等多门学科或艺术形式,创作动漫作品的活动方式需要有效整合多种资源。因此笔者以为动漫是一个良好的连接点,选择创作动漫作品的活动任务来驱动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展。
  (二)用体系化的活动目标来整合活动进程
  综合探索活动不仅要处理好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美术内部各门类之间的关系。还要使各个活动阶段各门学科形成合力。动漫创作主要分剧本脚本创作、形象场景设计、动画合成几个阶段。
  1.剧本和脚本创作阶段,重点是将文学作品转变为动漫剧本。这个过程首先要让学生弄清动漫剧本和原始文学作品的区别,因此这个阶段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动漫语言才能完成剧本的改编工作。
  2.形象和场景设计阶段,形象和场景设计从想象绘画开始,逐步筛选改进形成。这个阶段要解决好想象表现和设计区别。设计和造型表现的区别在于其应用性,设计出的形象要符合这个剧本表现的需要,要和整体造型风格统一。
  3.定格动画的拍摄制作合成阶段,要设计到摄影、信息技术、音乐、朗诵等多种艺术手段,因此是最具挑战的部分。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学科和活动形式,必须要将各个阶段各个学科门类的活动围绕一个统一的目标开展。整体目标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动漫剧本和设计制作的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中,了解美术学科与文学、科学的差异与联系。了解定格动画的欣赏和创作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并在探究活动中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在创作实践过程中,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第三,在跨学科跨社团的美术时间活动中开阔视野,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三、历程
  (一)第一阶段 寻找灵感,剧情的编写
  拍摄定格动画,首先需要有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还得结合我们的蓓蕾绽放园。那么,故事情节的撰设做为拍摄定格动画的准备工作之一交给学生,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并汇报。学生讨论之后出来的结果是五花八门,最后把他们的想法观点,全部罗列,并且出示了对他们故事情节想象的要求。第一,这个故事需要结合绽放园,最好可以顺带一些蔬果的知识,但不能很多,避免科普片。第二,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我们的学生。第三,这个故事必须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带有正能量的。最后,学生们根据要求,再次对剧情进行了讨论,整合了几个同学的想法,确定了故事情节。
  剧情:捣蛋大王陈小杨,上课不听讲,下课爱捉弄人。在不小心打翻同学的作品之后,被莫名其妙的穿越到蓓蕾绽放园。为了可以回到现实生活,他被迫帮助园中的村民种植蔬果直到丰收。在经历了一系列事情之后,陈小杨开始喜欢上种植并有所担当的主动帮助村民赶跑了外来入侵者,赢得了村民们的喜爱。同时,主人公陈小杨在回到现实之后,变得积极向上乐于学习。
  故事情节确定之后,学生上网查阅相关书籍分组进行剧本的编写和分镜头脚本的设想。我们开展了关于动漫语言的交流探讨,总结出动漫脚本的要求。各小组分工创作出不同的动漫剧本设计,有纯文本脚本,有图文结合的脚本。
  (二)第二阶段 设计形象 场景布置
  原定绘画的形式表现,但发现整个剧本绘制需要大量的工作,绘制只有出自一两个绘画风格相同或形似的同学之手才能形成统一的风格。因此,改变原定方案,选择用超轻粘土制作形象和场景的方式。
  1. 根据剧本选择拍摄场景制作的材料
  用于制作拍摄定格动画拍摄的场景的材料有,陶泥、皮影、彩陶、超轻粘土、卡纸等多种不同特性的材料。考虑到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我们选择了色彩鲜艳,造型简单,不留残渣且的超轻粘土。作品制作完成后不需烘烤,自然风干,干燥后不会出现裂纹。   2.计绘画定格动画的场景草图。
  在确定场景的设计中,学生先对种植园的整个场景进行了写生。种植园中,除了蔬果便是40块拍排列整齐的地,根据剧本,学生对种植园进行了初步的设计。将整个种植园想象成一个村庄,中间由一口池塘将园子一分为二,左边为人物劳作的种植区,同时把种植的庄稼分为4块地,建设3个房屋其中2个为仓库并且在仓库旁边搭一排黄瓜架,右边是入口和一些绿化,见图二。在考虑到园中物件与大小为80*120cmKT版的比例和美观因素之后,进行了修改。中间池塘依旧将园子一分为二,左边2所房屋加4快种植地,种植园右边是一个葡萄架和一个由大茄子组合而成的入口。见图三
  3.根据场景草图学生分工制作
  (1)组1学生制作人物
  组1 的学生平时比较喜欢卡通漫画也擅长画卡通人物,他们根据平时学校里一些班级的活动照片,制作了各种不同的造型的人物。
  人物造型可不简单,一开始学生制作的很多人物都是穿西装打领带的上班族,但是这样的人物不适合在田园中劳作,于是小组成员在讨论之后他们拿出了一些整改措施,第一、把人物的衣服颜色改成暗一些,第二、给部分人戴上草帽,第三、人物的裤脚和袖口可以挽起来,人物的鞋子以拖鞋、雨鞋为主。根据这几个要求,他们再次进行制作。
  主人公,陈小杨的造型,是由该组组长陈慧敏制作的,她最开始制作的是一个穿正装的小男孩,在经过组员的建议之后,她进行了修改,一顶小黄毛,一条绿色的校裤,一件黄黄宽大的衣服上还有一条红领巾,这样就构成了我们的主人公。
  (2)组2 学生负责场景中建筑的制作
  这个组的学生负责制作房子,房子是由四面墙加一个屋顶完成的。由于超轻粘土这个材料的特殊性质,在制作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粘土的4面墙如何粘连,湿的粘土做的墙壁无法站立,干的粘土做的墙壁又不能彼此粘连。最后,我们决定先用纸板做个地板的模型,然后在纸板表面用超强粘土做塑形。还有一个问题是粘土在干了之后,会缩小。因此附在纸板上的粘土在干了之后,四周衔接处的纸板就露出来了。学生用同色的粘土进行补漏。
  组3学生制作农田布局和葡萄架等小物件制作,该组学生制作的东西比较琐碎。首先要解决的是根据草图在教师提供的KT板上铺上绿色的草地和四块农田。草地学生采用的是推的办法,在板上铺一层大约5毫米厚的绿色,再用铁丝进行挑拨,做出草皮的肌理。房子前面的四块田地也是采用一样的方法制作。考两次到后面的拍摄,田里的农作物学生要制作出发芽的样子和蔬果成熟的样子。
  其他的的设计还有场景中的水表现得效果,小桥和蓓蕾绽放园大门的设计。
  在3个组的制作过程中,3个组的组长起到一个关键性的作用,他们必须要确保3个组做出来的东西的大小是成正比的,相差不能过大。比如人物和房子的比例,人物和农作物的比例。最后将全班同学做出来的所有物品,根据草图按照从下往上,先大后小的原则进行粘贴摆放。
  (三)定格拍摄 后期处理
  在制作好场景之后,学生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根据分镜头脚本进行拍摄定格动画。所谓定格动画是指通过逐格地拍摄对象然后使之连续放映,从而产生仿佛活了一般的人物或你能想象到的任何奇异角色。一秒钟需要24帧,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我们减低为1秒钟8帧。也就是说,一秒钟的时间学生要拍8张。在信息老师的帮助下,我们用NironD700相机与计算机连接,每张一张的照片都可以自动传到电脑上进行查看,学生自己进行打板、打光、人物动作的摆放。
  最后的录音阶段,班里选了几个声音甜美,吐词清楚的学生进行配音。配音的时候,是根据剧本学生轮流的读出自己自己的台词,再后期用Audition这个软件进行制作,并用Edius进行字幕的合成添加。
  在这个拍摄阶段,学生参与的人数不多,只有几个学生参与了分镜头的拍板,打光和人物动作的摆放图片,拍摄考虑到要调焦距等问题由教师协助拍摄。后期处理这个阶段,设计的面比较广也比较专业,学生无法掌握这么多的软件,所以是由专业的信息老师完成。
  四、体会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我们整合了学生的文学创作、绘画、设计、超轻粘土彩塑、摄影、摄像、音乐、朗诵配音、声效组合、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和艺术形式。整合了学校的绘画、陶艺、摄影、动漫、文学社等多个校园社团,完成了动漫电影短片的制作。学生在“把我们的故事做成动画”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任务情景中,开展了一连串的探究活动。
  “综合探索”领域的一个重要教学难题,就是找到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美术各领域和门类之间,美术与生活之间的连接点。动漫这种综合艺术,很好地连接了学生的生活、美术、其他学科。
  刘智勇点评:
  在综合探索领域教学中,如何把握“综合性”和“学科性”这对矛盾,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是两个突出的难题。
  动漫源于漫画有着纯正的美术学科血统,是视觉艺术为主的综合艺术,因此很好地做到美术学科性和综合性的统一。一个好的任务情境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关键,“将孩子们最喜爱的种植园搬入最喜爱的动画中”这就是一个绝好的任务情境。
  因此在该活动中,动漫是所有行为的连接点,既是形式又是内容,更是策略。这样一种特殊的策略,对许多综合探索活动有着很好的启发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从2000年起,国家明确了由文化部主管、教育部协管的全国艺术水平考级工作。2011年4月,教育部发文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中小学毕业生均须进行相关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综合素质
期刊
儿童水墨画教学是我多年探索的课题。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教学及国画兴趣班辅导中),我注重用现代教育理念来进行水墨画教学,打破传统水墨画从临摹梅、兰、竹、菊入手的僵化模式,注重绘画与生活的联系。通过水墨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个性,完善人格。重视通过水墨游戏活动,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一、认识水墨画  从现代意义上去审视水墨,有两重意义:一是水墨所包含的文化品格和人文精神,从这一点
期刊
中日两国的文化一衣带水,千百年以来的文化交流一直源远流长,甲午战争之后清廷试图以学习西方为救亡途径,大量留学生赴日,德,美留学。而日本由于文化的相近,地域的相近,帝制的相近,被大量学生首选,以至于出现了二十世纪初的留日热潮,进而进一步极大的促进了中日文化的进一步交流。正如西方学者所称“近代日本不仅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萌芽的摇篮,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窥望学习西方近代化文化的驿站。”日本艺术的“
期刊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所在,是我们解决课堂教学中一系列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新版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祛,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有效利用好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热爱美术的兴趣,而且能提
期刊
摘 要: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重要性越加凸显,美术教学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艺术气息。众所周知,良好的美术教育也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为关键的是美术教学还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为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奠定一个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美术 兴趣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策略
期刊
美术作品是美术家创作出来的,他为什么创作?他为什么这样画?他是怎样想的?其实,学生是很想知道的。如果说文字是时间的记录者,那么绘画便是历史的见证者。方寸之间,或浓墨重彩或轻描淡写,水墨丹青里凝固的,是画家对所处时代和地域的深刻感悟。  我们希望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品鉴,最终达到“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的目的。本文以微课拓展欣赏的形式,从一件“作品点”的方式重新解读世界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
期刊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学习任务之一。在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对“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说明是: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美术和分析,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那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用有“趣”的手段,引领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欣赏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美术欣赏方法
期刊
一、概念与特点  研究性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改革内容,她既是一门综合课程,同时也是一种教与学的方式。本文中的研究性学习是美术教与学的方式,是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一种类似项目研究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体验、发现,借以强化其收集、整理和输出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美术素养,增进探究学习的能力。  美术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1、问题性:以美术现象和问题作为学习的先行组
期刊
摘 要:高中美术教学中的书法模块的教学深刻影响到美术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实现素质教育提升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新课程在知识、情感与技能融合的重要内容,不仅对传统文化传承、艺术鉴赏能力提升等有着深远意义,也对学生的个性塑造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书法教学实践中遇到了许多困境,如互联网技术对书法的弱化、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高水平书法师资的缺乏等。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尝试探索走出困境之路。  关键词:高中 书
期刊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作了科学而系统的规定,明确指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