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作为文化传播主体的生力军,“新生代”作家的心灵镜像主要体现出骚动与彷徨的精神表征,他们的文本有一种明显的错位指向:叙述在不断地错位,故事在不断地错位,结构在不断地错位,小说最终的意义也在错位中完成。这种失望中的补偿寄寓着对当下生活的某种认同:社会价值、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等虽然让人失望,但失望的背后也有着个人意义的放松、情感的张扬和感官的满足,这是对英雄不再(或错位)和神话重构的新的思考。这种镜像与他们作品中不断出现的“诗歌意识”、“土地意识”和“受难意识”适成对比,也使得这一批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