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播主体的心灵镜像——“新生代”作家的意义阐释

来源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xi581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作为文化传播主体的生力军,“新生代”作家的心灵镜像主要体现出骚动与彷徨的精神表征,他们的文本有一种明显的错位指向:叙述在不断地错位,故事在不断地错位,结构在不断地错位,小说最终的意义也在错位中完成。这种失望中的补偿寄寓着对当下生活的某种认同:社会价值、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等虽然让人失望,但失望的背后也有着个人意义的放松、情感的张扬和感官的满足,这是对英雄不再(或错位)和神话重构的新的思考。这种镜像与他们作品中不断出现的“诗歌意识”、“土地意识”和“受难意识”适成对比,也使得这一批作家
其他文献
运动适度有益身心健康,但长期运动过度则可会引起心、肝、肾、横纹肌以及免疫功能的损伤。近几年来,康复学家致力于寻找能预防和治疗运动损伤的天然药物。运动过度导致脏器损伤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氨氟乐灵( PDM)及其代谢产物2,4-二硝基-N3-丙基-6-三氟甲基-1,3-苯二胺( DTB )的分析方法,进行氨氟乐灵大鼠体内毒代动力学研究。方法分别采用 ig (100 mg&#18
在文人画的发展过程中,文论对它在理论上的影响很大,这种影响在汉魏至南朝时期主要表现在"气"、"神"、"理"三个方面,在唐宋时期则主要体现在意境说上.
中世纪神学价值论虽然具备强性的神性基础,人也并不具备独立的意义与价值,但在其思想中仍然蕴涵了丰富的人文主义理念,人的意义并未完全消解,世俗生活的意义也未被彻底排斥,人性与
"公地悲剧"的产权模式表明了产权结构调整与资源配置效率相适应是一个不断的试错过程,有效的产权制度必然促使成本与收益向行为者集中.产权结构调整与产权束调整是产权制度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