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芳纶纳米纤维为基底的导电复合材料既保留了原始导电材料的电学性能,又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为导电材料的多功能性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主要介绍芳纶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其与不同导电材料结合制备导电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其在电磁屏蔽、超级电容器、压力传感器及氧还原电催化领域的应用。
【机 构】
:
陕西科技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省造纸技术与特种纸开发重点实验室轻化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108164);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21JQ-542);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S202110708060);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0M683499); 浙江省博士后科研择优资助项目(ZJ202002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芳纶纳米纤维为基底的导电复合材料既保留了原始导电材料的电学性能,又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为导电材料的多功能性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主要介绍芳纶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其与不同导电材料结合制备导电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其在电磁屏蔽、超级电容器、压力传感器及氧还原电催化领域的应用。
其他文献
当前高职劳动教育面临“浅表化”、劳动教育时空局限、劳动理论教育与劳动实践教育脱节、劳动教育评价单一等问题,SPOC教学模式的深度互动性、灵活性、混合性、考核综合性等特点与高职劳动教育的特征、方式、目的、需求高度契合。将SPOC混合教学模式引入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将教学内容扩充为“理论、实践和价值观”三种类型,教学过程设置为“课前导学、课中教学、课后反思、实践跟踪”四个阶段,采用“全方位、过程性、
农业机械化发展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尽管中国农业机械化得到了全程、全面发展,但不同地区之间仍存在较大差异.丘陵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其农业机械化基础薄弱、发展缓慢,极大地限制了中国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的提高.系统总结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建议优先进行农机、农艺高度融合的农田宜机化改造,重点研发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装备,探索集成作物生产智慧管控系统
当前,劳动教育存在劳动内容多而教育内容少、教育形势有待创新、劳动教育与专业结合不紧密及劳动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农业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要具有自身特色,与农时农事、专业特点相结合,与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打造具有农职院特色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小学数学教学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量感”作为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方面,理应引起一线教师的足够重视。“认识厘米”是“量的测量”的起始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一年级学习了“比长短”,在二年级学习了“认识线段”的知识。这一课将为学生以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等做好学习方法上的迁移和铺垫,有着极其重要的教学价值,属于一节“种子课”。学生“认识厘米”并
本文从理论上阐述高职劳动教育课程的相关概念、内涵、特点、体系,比较分析现代与传统、国内与国外劳动教育课程的不同特点,梳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情况、开设情况、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现状,在实践层面上探究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办法,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探索新时代背景下适应我国农业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与改革的策略。
柔性电子器件具有优异的灵活性,实现了与服装的无缝集成,在各种实际的可穿戴应用中具有巨大的潜力。一维纤维状电子器件由于其优异的柔韧性、可编织性及舒适性成为智能可穿戴领域的研究热点。首先,综述了用于纤维状柔性电子器件的一维可拉伸电极的研究进展,然后详细介绍了高性能一维纤维状柔性电子器件制备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导电材料、制造技术,以及一维柔性纤维进一步应用为各类电子器件的主要制备方法,另外总结了近年来基于
针对乙烯精馏塔提馏段温度原控制方案的不足,采用提馏段温度-C3气流量组成串级控制方式,提高温度稳定性,同时采用提馏段温度-丙烯凝液储槽液位的选择性控制系统,克服丙烯凝液储槽出口排出气态丙烯的问题,从而保证生产安全平稳进行。与原控制效果比较,现提馏段温度稳定性和控制精度大大改善,控制质量获得提高。
一直以来,秸秆都是我国重要的农业资源,其可通过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还可作为作为燃料、饲料、基料或原料等资源化利用,同时减少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因此,实现农作物秸秆高效利用成为农业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提高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率,分析现阶段秸秆回收利用中存在的利用率不高、宣传不到位及技术不成熟问题,进而提出构建多能联动、强化宣传引导及提升回收技术等改善建议。
首先简要介绍吸波材料的分类、吸波机理及电磁参数;其次研究分析石墨烯和导电聚合物材料的性能特点;然后详细探讨石墨烯与导电聚合物复合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石墨烯与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