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u123456789zzuli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语言学习的四大基本要素之一。小学是奠定语言学习基础的重要时期,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文本细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可以促进学生掌握词汇、语法、结构等多方面的语言知识,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结合译林版小学英语教学案例,论述文本细读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文本细读;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24-0230-02
  小学生处于语言学习的敏感期,在小学阶段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较为关键。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而英语阅读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相对于听力和口语的互动性,阅读的过程比较枯燥,小学生容易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应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英语阅读教学效果。文本细读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学习方法,强调在阅读过程中以文本为中心,能很好地结合词汇、语法、结构等不同知识点,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以文本为中心,夯实阅读基础
  对小学生来说,阅读的障碍主要是词汇量积累不足,词汇的学习和积累并非一朝一夕,教师通过阅读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词组或句式,不仅可以夯实学生英语学习基础,还能促进其阅读水平的提升。文本细读强调以文本为中心,细化知识点,为学生积累词汇量提供了良好的途径。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进行阅读,既能丰富词汇教学的手段,又能使学生在阅读中掌握词汇,加深印象,對单词的记忆也将更加牢固[1]。
  如在讲授“The Lion and the Mouse”这篇课文
  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细读,将large、sharp、strong、weak等词汇进行重点强调,帮助学生标示出文章中的核心词汇或短语,使学生在阅读时更加有针对性。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将重点词汇或句式呈现出来,如在课件中展示文章,将重点词汇、词组等内容用不同颜色进行标记,让学生在文本细读时对重点内容一目了然。
  除了通过各种方式标示重点词汇,教师还可以用其他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些词汇的记忆。在学生阅读一遍文章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可采用选词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再次阅读。如在讲授“The King's New Clothes”这篇文章时,学生粗略阅读后,教师将clever、foolish、laugh、point at、shout等词汇所在的位置设为空白,然后让学生在再次阅读时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单词进行填空。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对文章内容的阅读会更加细致,同时结合具体的句子,加深对重点词汇或词组的记忆。
  二、以语境为渠道,丰富阅读体验
  文本细读中语境对理解文本词汇的含义是十分重要的。上下文、情景、对象等与词语使用有关的都可以称之为语境因素。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应重视语境,帮助学生从语境中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以语境为渠道,最重要的目标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创造更加愉悦的阅读环境,摆脱过去简单枯燥的阅读体验[2]。
  以“Protect the Earth”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根据不同部分的内容展示文章描述的情景,构建丰富的阅读情境。如学生在阅读“Save water”这部分内容之前,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和水污染有关的视频图像,展示一些地区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的情况,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在学生阅读“Don't use too much plastic”之前,教师可根据上下文提到的内容,展示生活中使用塑料制作的“bags and bottles”等物品,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就会对文章内容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借助形象直观的可视化语境,不仅可以减少学生阅读的障碍,还能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除了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构建丰富的语境,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教师还可以对文章中的语境进行合理拓展。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后,选取其他具有类似语境的文章或绘本,进一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学生刚刚阅读过类似语境的文章,对新文章的接受度会更高。以“I Like Dogs”一文的教学为例,文章涉及很多动物名词,教师可选取和动物相关的绘本引导学生进行延伸阅读,如Rub-a-Dub Cub等绘本,内容比较生动有趣,也包含动物元素,类似的语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学生的阅读积累。总之,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时,教师可从丰富语境着手,让学生的阅读体验更加顺畅,提升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以结构为指引,拓展阅读思维
  文本细读将理解文本内容的重点聚焦于文本的组织结构上,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对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和增强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传统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对学生阅读思维的训练,很多学生阅读文章和阅读句子的方法没有什么差异,都是逐字进行,缺乏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运用文本细读的方式来阅读,教师要以结构为指引,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找到每一部分关键句,使学生掌握从结构出发,理清文章框架,然后再阅读具体内容的阅读思维。
  如在阅读“Protect the Earth”这篇文章之前,教师可从主题、大纲、细节等三方面进行结构分析,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形成清晰的阅读思维。这篇文章的主题是环境保护,主要论述内容为节约资源。在这个主题之下,清晰地分四个并列部分来阐述,即“Save water”“Save energy”“Save trees”
  “Don't use too much plastic”。在教师展示完文章的大纲后,学生开始阅读每部分的内容,针对文章细节进行了解,一般主题句都是每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这个角度进行阅读。通过梳理文章的组织结构,学生对文章的主题、基本框架以及每部分的主要内容都有了一定的认知,在阅读时就会更加有逻辑性,即便有一些单词不认识,也不会影响对整体内容的把握。   教师也可以借助一些思维工具,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如思维导图,就是一种有效的理清思维的工具。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将文章的主干和分支提炼出来,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去阅读目标文章,能更好地把握核心内容,提高阅读效率,形成良好的阅读思维。如学生在阅读“An Interesting Country”这篇文章之前,教师可将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主要运动项目等内容绘制成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的不同分支进行呈现,在思维导图的指引下,学生能很好地把握文章内容,提升阅读效率,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思维。
  四、以理解为目的,培养阅读习惯
  文本细读虽然从细节入手,重视文本、语境、结构等元素,但其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因此,教师除了要落实文本细读的诸多细节,还要运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将细节进行综合,从宏观上把握文章内容;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文章,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体会阅读带给自己的快乐。
  教师可在学生阅读前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带着具体的问题进行阅读,一边阅读一边思考问题的答案,帮助学生从整体角度去理解文章,避免学生陷入琐碎的细节之中。如在学生阅读“The Lion and the Mouse”这篇文章之前,教师提出“What did the lion and the mouse become?”“How did the men catch the lion?”等问题,让学生在阅读后解答这些问题。为帮助学生记住这些问题,避免学生在阅读时遗忘,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呈现问题,确保学生可以随时回顾问题。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学生阅读的专注度会明显提升。在学生阅读后,教师可对学生提问,对回答准确的学生给予表扬或奖励,促进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成就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后绘制文章的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将文章主题、大纲、细节等内容归纳进去,也可以将文章的重点词汇、词组句式、语法知识加以整合,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加入思维导图中。这样学生对文章的把握将更加全面细致,对文章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有助于学生提升阅读主动性,并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持续进步。
  總之,文本细读从文章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着手,细致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内容。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打好基础,同时能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以文本为中心,夯实学生的阅读基础;以语境为渠道,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以结构为指引,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以理解为目的,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切实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彭凤珊.基于文本解读的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策略[J].英语广场,2020(26).
  [2]唐冰洁.基于文本解读的小学英语阅读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9).
  【作者简介】
  颜丹丹(1983~),女,汉族,江苏东海人,本科,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仪式是有意义的形式,是在一定场合举行,具有特定程序、规范的活动。仪式是情感和信仰的载体,是学校课堂的重要元素之一,在课堂中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意识。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仪式来强化、渲染和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课堂中注重仪式和仪式感的建构,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仪式感;建构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教材中的“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发现学生的想象很模糊,难以找到行之有效的引导方法,而且学生在想象过后,对文学作品的深入阅读也没有起实际作用。因此,笔者尝试借助文学作品中的“镜头”语言,参考拍摄镜头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层次阅读。  【关键词】“镜头”语言;想象;阅读;《绝句》  【中图分类号】G623.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将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特点结合起来,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改善传统语文教学中的弊端。将语文阅读和习作整合,能对学生读写能力培养起到促进作用,教师要在整合中明确方向目标,采用有效策略积极优化教学过程。本文主要从理论层面,就小学高段阅读和习作整合的作用以及要求进行阐述,然后探究阅读和习作整合的措施,希望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益思路。  【
期刊
【摘 要】在小学阶段,英语是一门重要的语言学科。尤其在现代社会,学生只有具备丰富的英语知识和较强的英语交流能力,才能够满足各项工作的需要,更好地进行创新与创造。小学生进行英语学习,首先需要积累大量的单词,其次需要具备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还要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收获丰富的英语文化知识。因此,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加强英语学习的全面性,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小学;
期刊
【摘 要】继承和发展广东粤剧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让更多的人认识并认可广东粤剧。本文在阐述粤剧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幼儿园大班戏剧综合活动,以期激发学龄前儿童学习粤剧的兴趣,为广东粤剧的推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戏剧综合活动;广东粤剧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24-0235-02  幼儿园大班戏剧综
期刊
【摘 要】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推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教师要通过多维度、多形式,全面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要分步骤、按梯度,逐步推进和完成设计的教学任务;要定主题、做整合,按主线科学选择适合的阅读内容;要抓内化、重运用,突出读写能力紧密有效的结合,实现高效阅读。  【关键词】学生;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方法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
期刊
【摘 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幼儿今后的生活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是幼儿未来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绘本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教师可运用绘本阅读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文主要探析绘本阅读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助推作用。  【关键词】绘本阅读;行为习惯;幼儿行为;行为养成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24-0243-02  幼儿时期是儿童对世
期刊
【摘 要】幼儿教师在组织户外游戏时应给幼儿自由,在自由的空间里幼儿的许多优秀品质才能被挖掘出来。他们在自由探索中寻方法、长智慧、找乐趣、强体质,有问题共解决,有智慧共分享。但教师要做到放手不“放眼”,要用自己的双眼关注幼儿的世界,引导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班;户外游戏;体能锻炼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24-0245-02  2
期刊
【摘 要】泥塑活动是幼儿喜爱的游戏之一。色彩丰富的油泥吸引着幼儿自主动手操作,这对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有积极影响。本文就大班幼儿在泥塑活动中的表现,分析了大班泥塑活动中存在问题,并阐述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大班幼儿;泥塑活动;幼儿表现;问题;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24-0251-02  对幼儿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有关劳动教育的政策相继颁布,引起了社会对劳动教育的重视。随着劳动教育的地位日益提升,教育者也更加重视劳动教育。很多学校为了响应政策,开展了一系列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活动,但也有不少学校的劳动教育流于形式未真正落实。本文就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渗透的策略进行探究,希望有助于提高教学中劳动教育的有效性,以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渗
期刊